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沪上青春文学正青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2日09:52 来源:中国艺术报 怡梦

  从“新概念作文”到“创意小说” ,从80后写作的“萌芽”到90后写作的“孵化” ,上海的青春文学创作培育之路已走过了10余年历程,在媒介、市场、文化产业、传统资源的多重助力下——

  沪上青春文学正青春

  创意

  “我们对创意小说的理解,是要有想象力,它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世界、生活、情感的走向呈现出另一种可能,好比诺兰的《盗梦空间》 《记忆碎片》 ;要会发现故事、讲好故事,有节奏、有起承转合,让人读得进去;要有趣味、有善意,三观要及格,有点阳刚气,别被阴暗吞没,别让读者读着反胃;还要有语言,语言是小说的皮肤,要干净自然。 ”今夏,由上海作协云文学网、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 《萌芽》杂志社和上海作协文学百校行电子文学《零》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会师上海· 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上海作协《零》杂志负责人李伟长在谈到对参赛作品的期待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到“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 ,十几年来,上海这座城市,让无数青春文学创作者受到瞩目。如果说“新概念作文大赛”鼓励作者摆脱应试作文格式化写作的藩篱,那么在媒介发达、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让人们对青春文学有了更高的期待,“90后创意小说”选拔目标明确、细分,强调创意,要求表达方式、题材选取与传统有别。

  曾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现为“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评委之一的徐敏霞认为,青春写作就是要有活力,别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深度乃至创意都是可以受启发、可以学习的,但活力只会日益衰退。“如果愿意趁着年轻写,就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有活力的一面表现出来。 ”她说。在今天这样快节奏的阅读写作环境下,语言的准确比繁复更美,能出人意料又能自圆其说者为佳,立意则需呈现对人性的认知程度。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很多,希望青春文学创作者能把学到的内容化成自己的,而不是对素材的简单重现,不是完全脱离生活的架空,要投入作者的感情,让读者易于代入,从而呈现出那些只属于文学的长处。

  本次比赛评委、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平说:“我个人的期待是‘突破’ 。突破单纯写自我的格局,突破那类小说第一页都是‘我我我’的文体,尝试着写写身边的世界,写写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

  本次比赛评委、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创始人葛红兵对于这一青春文学选拔活动具有独特的视角。他认为,让文学和创意教育、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接轨,未来的文学应该是在这三个背景下的文学,它是和创意产业联姻,和公共文化服务联姻的。上海作协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引导的是面向创意产业和创意生活的文学。

  文学

  与此同时,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在征集参赛作品,比赛走过15年的历程,当年从中“萌芽”的部分80后作家如今已“开花结果” ,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这一代青春文学,似乎背负着“走上了市场,未走进文学”的焦虑,作家成为“偶像” ,读者成为“粉丝” ,一些作品经济收益颇丰,但文学价值不高,对于这一问题,今天的青春文学选拔机制是否有所调控?是否需要调控呢?

  “我不知道究竟是谁在忧虑。忧虑的出发点又是什么? ”徐敏霞说,“纯文学和市场如果一定要对立起来,那么纯文学道路上的创作者少,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她认为,青春写作的特殊性就在于,需要选出的不是滴水不漏的作品,而是有潜力的作品。青春文学作者要走的路还很长,充满了变数,我们要相信他们的自我调整,无论他们走的是市场还是纯文学的路,只要是无害的,我们的选拔就有意义。

  黄平认为所谓的“走上了市场,未走进文学”是一种误解,在高度市场化的媒体传播中,一批80后纯文学作家的作品,大家不容易看到。其实,在任何时代,纯文学的作家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通俗作家。文学的气象和所处的时代气象息息相关,今天的时代有它的优点,但在文化方面也存在问题,我们不能仅寄希望于一个比赛或一本期刊来改变这一切。

  “谁也没有权力说,这个是纯文学,那个不是纯文学。 ”对于青春文学与传统文学传承关系,葛红兵有个人的看法:对于文学来说,重要的不是传承,而是创新。“写手”如果和因循守旧、无人问津的“作家”对比,葛红兵认为“写手”也许是一个更好的赞美性词汇。

  李伟长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评委阵容,以此来解释这一选拔的取向。评委中有《收获》杂志执行主编、 50后的程永新,文学批评家葛红兵是60后,还有70后作家阿乙、 80后批评家黄平等生于不同年代、致力于文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正所谓创意无代沟,李伟长说:“我们选拔的并不一定是纯文学或类型文学创作者,我们的目的是让有才华的创作者更易于脱颖而出。 ”

  城市

  上海这座被称为“魔都”的城市,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吸引了无数青春创作力量,并令一部分文学爱好者最终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据李伟长介绍,上海市作协从2008年起,就在举办“文学百校行”活动,深入大学、中学,发现青春文学力量。至今年5月,已建立校园文学理事单位200余所,择优资助23所文学社团。发掘有潜力的作者,建立了6000余人的校园写作人才库,从中选拔出100位有相当创作潜力的90后写作者,邀请评论家、作家为他们的创作评点、担任他们的导师。接通新媒体,通过微博征集创意,通过电子文学平台《零》杂志、云文学网等进行作品推广。

  另外,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文学传统,也给青春文学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上海的市场主义意味、上海的时尚意味、上海的大都会意味,铸就了不同于内陆的文学灵魂。上海上世纪30年代成为中国的文学孤岛,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出版业的中心,都与此有关。 ”葛红兵认为,如今上海正在成长为世界文化大都会,成为创意之城,新兴力量从这里崛起,是应有之义。

  黄平认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是“现代” ,对于未来、对于新的一切有所憧憬,对于“新人”有所期待。这样的城市气质,对于新作家的出现是有帮助的。此外,国际大都会的定位、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文化资源的丰富、信息与交通的便利,都对于青年文学创作有帮助。

  “上海非常适合爱拼搏的年轻人,这里对新奇的事物比较宽容。 ”徐敏霞认为,上海是务实的,只要“活儿”好,机会总会有。因为城市的特殊性,文学在这里的地位比较草根,所以从事这一行的人,都是真爱,自己爱写,也愿意扶植爱写的后辈。心态平,氛围好。

  促进青年的创作,在今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黄平认为,上海在作协、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上的经验值得推广。徐敏霞表示,培育青春文学创作还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唯作品好坏论英雄的公正态度、愿意为文学后进摇旗呐喊的职业精神和使命感。“这样的创意小说大赛各地都应该有。让青年人更容易被发现。 ”葛红兵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