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出版人访谈 >> 正文

30年走出一条“新四化”之路——访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韩建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9日14:5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韩建民社长近影 王洪胜摄  韩建民社长近影 王洪胜摄

  ■记者王洪胜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从1983年创办至今,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出版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全国出版界乃至世界出版界也越来越有影响力。近年来,上海交大社走出一条“专业规模化、产品经营化、业态数字化、平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引人瞩目。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社长韩建民。

  周报:交大社依托百年名校的资源与优势,成功策划出版了哪些著作和活动?

  韩建民:“依托交大”指依托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资源和优势,这是交大社独有的。我们充分依托母体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学术文化资源和人脉资源,把这些学科优势和学术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比如,近年来我们着力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的“钱学森研究著作系列”丛书已近30种,最突出的一套是《钱学森文集》。2012年4月16日,交大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成功合作出版了 《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英文国际版,并在伦敦书展举办全球首发式,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又如,光物理是近代物理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为了总结中国科学家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交大社组织策划了“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全8种)。该丛书由校长张杰院士担任总主编,组织中科院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家科研单位的40余位专家共同撰写。

  周报:交大社为什么能多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韩建民:上海交大社近几年尤其重视把出版工作融入到国家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中,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策划、出版了一批优秀文化产品,获得了国家级出版基金的多次青睐和支持。以国家出版基金为例,交大社先后有大飞机出版工程(一期、二期)、《全乐府》、《钱学森文集》、船舶与海洋出版工程·航母与潜艇系列、《翱翔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之路》、《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民用飞机适航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庭审全记录(英日双档)》9批次出版项目入选。在按期结项中,获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的好评,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为圆满完成国家项目,我们把好“四道关”:一是跟作者沟通,争取到作者的配合与重视; 二是在社内建立绿色通

  道,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三是切实把好书稿内容、编辑加工、装帧、印刷等环节的质量关;四是做好国家级项目的宣传和推广。

  周报:你们是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

  韩建民:出版是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交大出版人愿意做一个文化摆渡者,要打造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让世界上更多读者感受到中国的文化积淀和交大的百年书香。借助专业出版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交大社“走出去”工作的主要合作伙伴集中在全球领先的学术和教育出版商,如爱思唯尔、德古意特、剑桥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等,这些国际大社学术声誉异常卓著,市场网络四通八达,有助于中国原创内容最大程度地被国际学术界所阅读和接受。今年夏天,将在上海交大出版社隆重举办上海书展的重大活动:“中国学术走出去高端论坛”。本次高端论坛旨在展现我国学术出版的高品质、原创性、规模化、规范性,加快推动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周报:交大社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你们接下来有何打算?

  韩建民:这些年来,我们确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2012年为例,交大社新书品种为1200余种,销售码洋已过4亿,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这是全社员工同心同德、勤奋努力的结果。在这么好的形势下,我们作了新的战略部署,于2013年初提出“转型发展,强化质量,夯实基础,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作为2013年工作的主要思路,重点是“筑融合创新之梦”。“融合创新”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战略上的融合创新,包括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文化和资本的融合,出版社与学校、院系的融合,出版社与上海市、徐汇区的对接融合; 二是项目上的融合创新,包括图书项目与数字出版项目的融合,图书项目、数字出版项目与产业项目的融合,图书项目与教育培训项目的融合,国内项目与国际化项目的融合等。

  我们将以建社30周年为契机,总结经验再出发,争取早日建成文理兼备、面向国际的一流学术大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