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余华回应《第七天》争议:现实比小说荒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9日11:33 来源:信息时报

  余华新作《第七天》自6月上市以来,一直面临巨大的争议,他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微博将争议放大了。近日,出版方新经典文化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合办了“我问余华”活动,网友提问热烈,余华也首次直接面对读者,回答了关于《第七天》以及他的创作现状等问题。在网络公布之前,新经典通过本报率先将余华的回答发布,以下是访谈节选。

  @须臾-时光:如果请您为这本书写一句话评语,您会写什么?

  余华:不需要一句话,一个成语就行——借尸还魂。

  @帕瓦罗兔:写作的时候,最好的感觉是什么?

  余华:写作时最好的感觉是感觉不到自己正在写作,完全置身于虚构的世界,在一个个虚构的人物那里灵魂附体,感觉每一个人物都是自己。有时候就是饿了去吃饭仍然不会从里面出来,吃完饭赶紧再去写。但是这样的好时光需要体力和记忆力,随着年纪越大,这样的好时光越短。十多年前曾经有记者问我,是否担心才华枯竭?我说,才华不会枯竭,但是生命会枯竭。不少伟大的作家老态龙钟之后写作退化了,就是这个原因。人老了,虽然才华依旧,可是体力衰退了,记忆力也衰退了,就很难写出好小说。

  @读客小杰:为什么您的每部小说都写这么久?您的下一部小说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事情?

  余华:每个作家的写作方式不一样,有的一气呵成,有的断断续续,我的写作属于断断续续。我羡慕莫言的写作方式,他是长时间构思一部小说,构思成熟了就背着包回老家高密一气呵成写出来,十多年前我对他说,你是短痛,我是长痛,长痛不如短痛。这次《第七天》出版后,有人质疑我只用七个月就写完了,其实我希望七个星期就写完,问题是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四十多天就写出一部杰作,而且还那么厚,可是我做不到。

  至于下一部出版的小说关注什么,我现在不能说明。我手头上有几部未完成的小说,不知道它们中间谁先跑过终点。

  @黄健博_: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活着》再到《兄弟》,你在小说创作上不断追求贴近真实,《第七天》用了更为荒诞的手法,在你看来,这是越来越接近于现实的真实还是文学的真实?如何看待现实和小说之间那种荒诞世界里的真实以及真实世界里的荒诞?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荒诞小说,《第七天》也是荒诞小说。不一样的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是1987年1月发表的,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荒诞。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足够荒诞,就是用纪实的方式把强拆和上访这样的事件写出来,也会给予读者荒诞感。我写《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时候,小说比现实荒诞,我写《第七天》的时候,现实比小说荒诞了。这是一个难题。荒诞世界中的真实和真实世界里的荒诞相差无几的时候,小说如何表现荒诞中的真实,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喜欢这样的挑战。《第七天》试图用比现实荒诞更加荒诞的方式来表现,今后我还会继续这样的尝试。

  @企鹅: 好书。谢谢余华能坚持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小说通过荒诞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黑暗,让人的无奈。同时保留余华一贯的特色,主人公没有绝望。死了也有目标。但全书让人感到温暖和爱的是死无葬身之地。想起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想问余华,这个现实的世界会好吗?

  余华:我相信这个现实世界会越来越好,我一直以来是乐观的,虽然我的小说读起来是悲观的。我已经写了三十年的小说了,有自己的写作体会,也和其他作家有过不少的交流。我的经验是不要相信“文如其人”这句老话,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文和人不一样。满怀希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绝望之书,满怀绝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希望之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