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因自由而美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8日16: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黎戈

  花开的温柔

  逛街的时候,照例去了小野布艺和红豆内衣。说来惭愧,因为常年居家,衣橱里最多的居然是睡衣。中学时看杂志上有琼瑶采访录,她说自己每季去买一次洋装,每天早晨十点起床,就算不见客也要收拾整齐,淡妆以待。之后我每每读到“以这样一个破碎的我,怎样拯救一个破碎的你”、“你真是好可恶好可恶”、“你也是,好可恶好可恶”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这是她穿着过膝套装写出来的?不是吧,这分明是睡袍体。不过睡衣俨然是与世隔绝的资深宅女必备,朱天心这样说她姐姐“朱天文过着仙女般的生活,整天穿着睡衣,闭门写字”。

  陈丹燕在日记里提到,她每次开始写小说,就好像农民下田春耕,必要换上结实耐磨的工作服。她的是一套运动服——我怎么想也觉得这个形象比较熨帖,写作是一件极其艰苦、孤绝、长线耗损的作业。运动服宽大柔软,不事张扬,既便于前仰后俯,又不分散注意力。工作服也是环境软件,你能想象六朝名士穿西装打领带写那些张狂无忌的风流文章?非得宽衣博袖不可。张爱玲写《对照记》,我仔细地搜寻了遍,没有找到她写作时的照片。彼时她穿什么?宽身旗袍?浴衣?二丫头提醒说:“记得刘若英演的《她从海上来》里面,张爱玲是穿着睡衣写作的,不知这么设定是否有理论依据。”杜拉斯是黑毛衣加坎肩,她独居的城堡很冷,而且她在写小说的过程中非常恍惚于俗事,连镜子都不能专心照。

  话说我自己读书时,独爱睡衣,既非凸显曲线的性感小背心,也非肩袖井然的端庄居家服,更不是烘托床技的情趣内衣,就是睡衣。冬天是长袖长裤,加厚衬里款,春夏煦暖,可以每天洗换,多是吊带裙或无袖中裙。小野家独有一种经典款型,接近于护士服,短袖略收身,本是素朴寡淡的式样,但它的布料花色都极小家碧玉,不是满地素馨就是折枝蔷薇。在初秋,枕簟略凉的时候穿了睡觉,真是“凉冷三秋夜,睡美雨声中”。还有一路是素打扮,全是白底加花,像“暖偎春雪”。红豆的粉紫款我也买了一件,刚过膝的,那个棉质真软和,伤心的时候抱着自己,整个人都虚弱得浑然。

  平时穿衣的风格都线条简单、样式平实、色彩安雅、花饰全无。以不张扬,可泯然众人,且能最短时间的穿脱为主要的选择理由。但独自在家可不一样了!漫山遍野的小碎花、娇滴滴的软缎蝴蝶结、肆意绵延的花边……连卡通也有一件!长耳兔子的。这在平日,是直接忽略的审美死地。总之在公共视线里,被压抑和自抑的女性意识,统统都连本带息地苏醒了。在冷硬中性的前沿阵地之后,是柔软的腹地,那里,有一朵花开的温柔……

  茶书

  赤日炎炎,心浮气躁,来点素淡文字。今天说说两本茶书。

  一本是潘向黎的《茶可道》。我读潘向黎,已逾十年。从《局部有时有完美》到《十年杯》,到《我爱小丸子》,无论她的散文还是小说,贯穿其中的那种磊落直白的气息,一点无脂粉味,素面而行的样子,一直都是我喜欢的。前阵子在春秋书店偶见她的新书《茶可道》,多年未见她出书,自是惊喜,急急买下。

  这本书是《新民晚报》的专栏合集,本来心下有些忐忑,生怕是那种熟极流丽,已然技术化批量生产的索然文字。看了下,倒是平实有物,每篇都有结实的信息,有的是谈茶具、有的谈茶名、有的谈掌故、有的谈茶食。她是福建人,家乡是产茶地,又曾负笈日本,对茶道也略有所知,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经验积累自然成了她取材灵便的资本。我认为潘向黎的好处是直爽,比如普洱,讨厌就是讨厌,也不婉转。不足是,有时对人事下结论比较草率,缺少沉着之气。比如认为周作人媚外,冒辟疆风雅,这些论调恕我不能苟同。

  如果把文字比作舞蹈,那么潘向黎是芭蕾,而车前子则像民族舞。潘向黎让我吃惊的是她的足下功夫,每个话题都开得很清晰,落点小,但下笔绝不含糊。有一篇是写茶壶,不是中远镜头,而是直接逼近到细节处,她写的是壶嘴的曲与直!前者便于倾倒而后者利于藏香。后者的式微,恰恰说明现代人闲淡的茶心已不再。还有一篇是写茶粥,纠正了汪曾祺那种以茶汁煮粥为茶粥的概念。其实茶粥是中国古代把各种调味料混合茶叶煮制的一种“茶杂煮”。

  还有茶色,她说得如历历在目,茶香也写得生动,简直是以鼻观物,文字见性情。她说古人坟地是个喝茶的好去处,对着那个土馒头,任是什么腥臊荣辱名利,也淡泊了。别人这么写,我会认定是矫情,但对她,我有信任度。饶是这么一篇篇地写,落笔还是浩浩汤汤,居然毫无灵感之穷尽,凑数之干涩。潘向黎一直说自己是个没有规划性的人,看来是真爱茶,才能坚持写上四年,因着贴合本性。

  另外一本,是车前子的《茶饭思》——他对吃文的兴致,应该是在《好吃》那本书时,就给挥发了一些。写到《茶饭思》的时候,已经倦意十足,全凭一点余兴支撑,文字也懒得荡开了,篇幅短,文气也弱,带着倦容。就茶书而言,潘向黎更有力量感,信息更结实。车前子则比较飘逸、有诗情——云端和绿地,还真是我阅读涉足的重地。

  《茶饭思》,顾名思义,就是茶、饭、思。我觉得这真是车前子生活的精妙写照。茶者:逸致、闲情,悬浮在日常泥泞之上的灵物;饭者:民生、生计,;令我们深陷其中的柴米生活;思者:神游太虚、心猿意马,无所挂碍的灵性。车前子费尽心思调和三者的痕迹,努力将谋生与谋爱合二为一的用心,就在这本《茶饭思》之中。他爱茶如书,说绿茶是宋人小品,清新如洗;红茶是明清香艳小说,冶艳风流;乌茶是武侠小说,意气血气和胆气。

  他写茶,却又不是写茶,他写的,是被茶味渗透的人事。茶中亦有世事起伏:种茶的茶农,因为市场原因,砍了好茶树;茶人说喝茶的心得,比如,绿茶里点一只橄榄,则茶气越清;茶也有亲戚,比如茶梅。茶梅味激越,伴一泡二泡的茶,只会冲煞了茶味;茶水中隐秘盛开的亲情:老车的爸爸,喜把上好茶叶叫上茶,老车同志说,其中大有古意啊。茶也有栖身处:绿荫香浓处,落花也清丽。那时茶亦喝得通透,秋思幽深,全在天地间游走……车前子写茶,滋味盈盈又隐隐。文思散置,全靠一股清明茶气般的文气贯穿。

  看车前子怎么花心思摆弄茶渍,把玩的细腻手势,或是泼墨如水地去写茶香的诸多层次。想此人真是闲情啊!大把的时间浪掷在这种无关柴米的闲事上,咀嚼那些风雅片段好像桃源中人似地不染尘。可是,车前子本是诗人,半途变法开始写散文,又是南人北漂,居大不易。再看他一笔带过地写自己的老去,做稻梁谋的疲塌,不想再接稿的厌倦,就会想,这个人活得隐忍,他奢侈的闲情,其实是用“一粥一饭,当思珍惜”的节俭攒出来的。饭余还能有茶,容我安心,容我欢喜,足矣。俗是甜的,雅是苦的,他却是要在苦中嚼出甜意来。他文字中的仙气,何尝不是坐在低低的尘埃里,奋力举在掌心里的那朵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