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少数民族戏剧精品迭出——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7日10:37 来源:中国作家网 申 文

  7月25日至8月8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 演,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展演,为观众们捧上了一道具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独存的民俗文化、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戏剧大 餐,为观众提供了一次真正的荡气回肠、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

  7月25日晚,内蒙古人民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与以往不同,今年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本着节俭的理念,取消了开、闭幕式晚会。内蒙古自治区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国家民委、文化部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幕式。呼 和浩特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雪峰,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谭志湘为开幕式致辞,参赛剧目之一的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 奇》在开幕式上精彩呈现,拉开了本届会演的帷幕。

  此次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仍然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汇集了各少数民族近年来的优秀文艺作品,共演出了 14台将近30场精品剧目,可以说是精品迭出、风格迥异、异彩纷呈。此次会演参评的剧目来自内蒙古、云南、浙江、吉林、山东、湖北等地的艺术院团,分别是 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的吉剧《贵妃还乡》、云南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的滇剧《大唐公主》、 山东省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的山东梆子《萧城太后》、浙江省婺剧团的婺剧《穆桂英》、湖北恩施州咸丰南剧团的南剧《女儿寨》、浙江省京剧团的京剧《孔雀 翎》、云南文山州壮剧团的壮剧《彩虹》、河北唐山市非物质文化中心皮影工作室人与影同台的人·影童话剧《飞鱼祭》、北京市曲剧团的曲剧《烟壶》、吉林延边 歌舞团的唱剧《沈清传》、内蒙古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的漫瀚剧《草原·阿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族艺术团的歌舞剧《曼苏儿》、云南德宏州傣剧传承保护 展演中心的傣剧《刀安仁》。

  剧目演出期间,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派出的评委会专家组观看演出之后,结合剧目的创作将举办三次戏剧创作表演艺术座谈会,就艺术创作、演出体会和市场运作进行交流和探讨。

  名家集聚  珍品荟萃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广、获奖剧目更多、演员阵容更强。前两届各有12台剧目参加会演,今年是14台,少数民 族题材和地方题材戏剧种类也较往年更多。京剧《孔雀翎》是浙江京剧团2004年创排的,是入围的14台剧目中惟一的原创京剧剧目,其舞台样式的新颖、演出 阵容的整齐、演出技艺的高超以及所倡导的“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主题深受观众喜爱,演出至今已经整整10周年,全国巡演共623场。山东梆子 《萧城太后》的主演——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知名表演艺术家章兰,在山东梆子粗犷质朴的美学风格上,融入了京剧的文气、细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 格,在《萧城太后》一剧中将契丹太后萧燕燕这个角色刻画得鲜活丰满、韵味十足,让人过目难忘。

  本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有3个少数民族剧种的剧目参赛,分别是壮剧《彩虹》、傣剧《刀安仁》和唱剧《沈清传》。傣剧《刀安仁》是云南德宏州傣剧传 承保护展演中心酝酿10年的大型近代历史傣剧,之前推出的傣剧《南西拉》曾在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获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综合大奖。这 次的《刀安仁》在保留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在舞蹈、音乐、场景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是傣剧发展中的另一个里程碑,该剧结合傣族独特的歌舞表演和佛经讲唱,演 绎了傣族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从一个封建领主毅然投身辛亥革命,最后羽化成为舍家为国的民族英雄的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壮剧《彩虹》是根据流传在云南省文 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叙事长诗《幽骚》改编而成,讲述一对壮族青年为反抗土司的压迫,逃到远方成为夫妻的故事。该剧演出至今已有24年,是文山州壮剧团 成立以来演出场次最多、演出时间最长的一台保留剧目。文山州壮剧团是一个来自祖国西南边疆的基层剧团,条件十分艰苦,这次排演《彩虹》遇到很多困难:经费 不足、部分人员调离、乐队不健全、没有剧场合成,在云南省玉溪市花灯剧团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仅用极少的经费支撑起了这台民族性、剧种性突出的歌颂爱情、 歌颂抗争的剧作。

  这次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还上演了一批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如人·影童话剧《飞鱼祭》、南剧《女儿寨》,特别是失传50余年的吉林省朝鲜族唱剧《沈 清传》,是本届会演的一大看点。唱剧《沈清传》根据朝鲜族家喻户晓的古老民间故事改编,讲述一个叫沈清的女子出生7天丧母,与盲父二人相依为命,乞讨度 日,后被梦云寺僧人欺骗,沈清为了让父亲复明,卖身商贾充当投海供品跳入水中,龙王被她的孝心感动,以莲花为船送她回人间并献入王宫成为王后,最后至诚感 天,让所有盲人得以复明。这个感天动地的孝女传奇故事曾在19世纪被改编成唱剧。唱剧是朝鲜族戏曲剧种,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说唱形式,起初由一人多 角、长篇独演,发展为多人多角,后又加入民族管弦乐伴奏,逐渐形成以说唱为主,与音乐、舞蹈、舞美相结合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为了参加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 剧会演,自去年12月开始,延边歌舞团就着手策划、排演,让差点失传的唱剧《沈清传》得以重新登上舞台,不仅填补了延边歌舞团排演唱剧的空白,还让这一古 老剧种焕发出新的魅力。人·影童话剧《飞鱼祭》采用的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人偶同台”的综合表现形式,它以传统皮影艺术表现为主,现代皮影 和歌舞表现手段为辅。《飞鱼祭》的故事来源于台湾省东南海域的一个以盛产兰花而得名的小岛——兰屿岛,这个岛上住着一个很小的少数民族达悟族,其中流传着 在其海域中生长的长着翅膀的飞鱼的美丽传说。2010年,唐山市皮影传承基地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皮影团和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大学生文艺社团在进行文化交流活 动时,排练了台湾屏东光盐民俗艺术团团长刘道训编写的一个7分钟的小戏《飞鱼祭》。后来根据这个题材重新编写,成就了今天的人·影童话剧《飞鱼祭》,用童 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有着达悟族风情的故事。

  从“求生存”到“求发展”

  少数民族戏剧蕴藏了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宝贵艺术,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偏远,地方戏曲更是生存艰难,少数民族戏剧 面临着数量和品种逐渐消失的难题,“缺乏市场”是少数民族戏剧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走出去”是近年来文化战略中最突出的主题,“走出去”就是要走进市场、 走向世界,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是走市场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文化产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熟悉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精心打造的新剧目——大型原创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是本次会演的一大亮点,这是一个将民族题材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成功 例子。该剧是为纪念元大都建都860周年而作,以700年前马可·波罗由内蒙古西部草原入境抵达元大都(今北京)为背景,透过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旅行家 的视野来展现当时元朝的兴盛和繁华。整台舞剧以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元素为基调,融合了杂技、魔术等艺术,其飘逸劲特的舞蹈设计、雄浑悠远的地域音乐风格、华 丽精美的民族服饰,以及多媒体技术与舞台的完美糅合、民族与异域风情的相互渗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和冲击。这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戏剧创作中 罕有的大制作,由国内高水平的艺术家和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团队精心打造,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开拓了海外市场。8月1日,《马可·波罗传奇》将赴美国中 部白宫剧院演出100场,从草原走向美国,让全世界的观众了解中国民族艺术的魅力。《马可·波罗传奇》的成功充分证明,想要开拓中国文化的海外市场,关键 就在于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事业的发展必须开启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和新的办法。

  少数民族戏剧是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活化石”,一个剧种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情感,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为少数民族 的优秀剧种和题材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观众展示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每3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两届,是一项国家 级的少数民族戏剧盛会。本届会演秉承上届会演提出的“在民族的生活原型和艺术样式上进行创作,突出少数民族的风格特征,允许形式的多样化,允许与汉族戏曲 剧种的差异,允许融合其他艺术元素为己所用,保持和发扬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构建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的盛会”的宗旨,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繁荣少数民族戏剧事业的发展、有力地延续少数民族戏剧的艺术生命力,唱响民族团结的颂歌,同时也充分体现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

  8月13日晚,第三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将在乌兰恰特大剧院隆重落幕,并举行颁奖仪式,同时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型歌剧《文成公主》作为闭幕式献演,将为此次会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