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柳岸:方友大哥,走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7日10:3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柳 岸

 

 

 

  7月26日下午3时许,收到“80后”作家红鸟的一条短信:“柳岸老师,我刚得到消息,孙方友老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是真的吗?”这个消息很让人震惊。因为家里信号不好,我随即出了大门,打了红鸟的电话,问他消息来源。他说是北京传来的。我感觉这是真的,可我还是不甘心地打了墨白先生的电话。他说:“是真的,心脏病突发,中午12点10分已经离世。”

  我站在骄阳下泣不成声,任泪水搅着汗水在脸上肆流。接完电话,我痴痴地站在烈日下,一动不动,希望我只是在做梦。烈日的炙烤,也未能让我从梦魇中醒来。这时,许多文坛上的朋友不断地打来电话询问真假,唏嘘不已。我们心里都被这种悲恸、惋惜所震撼。直到我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才被先生唤回屋里。

  方友大哥的离世我并不意外,我知道他有严重的心脏病,而且是无法做手术的那种,可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就在20号上午,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的座谈会上,他还慷慨激昂地发言,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并赢来了阵阵的掌声,看不出任何病态。20号晚饭后,他和弟弟墨白、女儿孙青瑜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我还和他开玩笑,说再不回家,就犯法了。21号上午,我们一些作者——他的粉丝,热情地拉着他照相,他笑得那么明亮,那么畅快,那么爽朗。照完相,他和我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游湖赏荷,祭拜人祖。吃过午饭,我们送他,挥手惜别,诚言再见。谁曾想,这竟是我们最后的诀别。

  21号距26号,不过短短的5天,这么一个鲜活的生命,说走就走了?我不禁悲怆问天:既生英才,何妒英才?

  大哥,我一直这样称呼他。

  当我还是一个热血的文学青年时,时常拿自己的习作向他讨教,那时候他的女儿孙青瑜,还是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喊我姑,我喊他大哥,喊他夫人嫂子。每次去他家,他夫人和孩子都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对我,让我既温暖又感动。我的一篇小说发表,还是他向当时的《颍水》杂志主编梁庭华推荐的。那时候,他常向外人说:这闺女中,有灵性,是个写作的料儿。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说实话,没有方友大哥的鼓励,也许我真的就辍笔了。我热爱文学,痴迷写作,但每当寄出去的稿子如石沉大海时,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稿子变成铅字是每一个作者的梦想,哪怕是小豆腐块,哪怕是一张没有刊号的小报,都会让写作者激动不已。杳无音讯的等待,会摧毁一个写作者的自信。每当我灰心丧气时,他就会鼓励我,说了我作品的很多长处,然后才指出不足。他积极地向报刊杂志推荐我的作品,让我一直在希望中等待。

  大哥,我一直这样称呼他。

  当时,他还在新站镇上住,他家前面有一个大坑,我常常对着他家的大坑发呆,想着肯定是这大坑的风水造就了孙氏弟兄的才情,要是我家也有这样的风水就好了。这想法虽然幼稚可笑,但也是对孙氏弟兄的敬仰。因为我和孙氏弟兄的交往,也因为方友大哥经常的推介,我当时在新站镇也算小有名气。如果说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毋宁说方友大哥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后来我任周口作协主席时,有人对《大河文学》的作品档次有些微词时,我突然想通了,我们的《大河文学》就是要定位在扶持周口作者上。我们办的不是《人民文学》,如果作品达到《人民文学》的发表水平,他也不会在意《大河文学》了。《大河文学》就是要面向周口的作者,要为周口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它就是一块垫脚石,让周口的作者踏过它走得更远,这样的阵地,对一个初始写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倘若不是当时的《颍水》发表了我的作品,我可能就放弃了。方友大哥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遇上他,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大哥,我一直这样称呼他。

  曾经,因为工作繁杂,我几乎远离了文坛,当然也就很少和他见面了。当我重新回归文坛,他依然是我熟悉而亲切的大哥。经过多年的练笔,我的写作水平也慢慢地提升了,开始在圈内混个脸熟,他也不断地向圈内人介绍说,柳岸是我发现的。我总是由衷地说:不但发现,而且培养。他一直关注着我的创作,我每次发作品,都是他第一个向我祝贺,还告诉我又在哪个杂志发了作品,发表的位置都会告诉我。有时候,我还不知道稿子是否能用,他就把信息发过来了。我知道他不会写手机短信,都是他女儿孙青瑜替他编好发的。我心里十分感动,也十分温暖。他的女儿孙青瑜现在已经是一个女作家了,但是她向文友们介绍我时总是说俺姑怎么样,一股亲情溢于言表。

  大哥,我一直这样称呼他。

  2009年,我从鲁院回来,去他家里拜访他。他谈及我的创作,建议我走出周口,到文学院当专业作家。他说,你只有走出去,才能视野更开阔,文学院是个平台,到了那里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我当时想得太多,不是不想当专业作家,而是有太多的羁绊。我知道他是真的关心我,才有了这样的规劝。是的,我没有他的才情,不像他对文学热爱得那么纯粹,我成不了他。可是我对他的敬仰从未改变过,他明亮的眼睛、俊朗的相貌、洪亮的声音、爽朗的笑声、灵动的神情,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对家人的关爱,永远是我学习的标杆。他豁达的心胸、宽厚的情怀永远让我怀念。

  方友大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自有后人评说,但我觉得他之所以被称为“笔记小说之王”,是因为他的小小说语言那么干净洗练,包含力量,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字。他的叙述是那么从容淡定,浸透沧桑,穿越了时空的经纬。他的故事那么传奇生动,世态百相全都笼络其中。他小说里的人物,个性鲜活,栩栩如生,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我特别想说的是,他小说的结尾,总是那么峰回震撼,回味无穷,人生的无常悲壮,命运的乖戾沧桑,一如他的一生。

  当我走进他家的小院,看到门口的花篮和花圈,我知道,他真的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调整一下情绪,他的儿女已经哭倒在我脚下。女儿孙青瑜泣不成声地说:姑,我没爸了。我搀起她,已经涕泗滂沱。

  面对他的灵堂,面对他的遗像,面对他悲伤的家人,我只能深深地鞠躬行礼,说一声:大哥,走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