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非“书斋作家”绘出房产商面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5日10:10 来源:羊城晚报 孟庆利

  廖东明作品《太阳城》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

  非“书斋作家”绘出房产商面相

  今年6月,广东本土作家廖东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太阳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通过三个合伙人的创业经历和情感纠葛,形象地反映了广东早期房地产人把握时代机遇、破解经营困局、应对商业阴谋和承受各种社会压力的创业经历。日前,中国作协创研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广东省作协、佛山市委宣传部在北京举办了《太阳城》的研讨会。业余作家能有此力作,专业作家呢?

  有书斋作家无法抵达的“真实”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著名评论家]:

  在我们这个时代,缺乏像廖东明这样的作家。我们其实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大家都以为自己所知甚多,我们天天去上网,以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无所不知,但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具体的领域,具体的人类生活层面,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有的只是一些浮光掠影的皮毛。

  所以说,这实际上对于这个时代的小说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个时代太庞大了,我们把握不了。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确实有一些写作者,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生活中,有他独特的经验角度,有他对于这个世界和生活非常独特的经验。在这方面廖东明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的例证。在他生涯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没想起来要做一个小说家,只是近几年才要做一个小说家。我想这本身还是说明他一定是携带着他前面的生涯所给他积累下来很重要的财富,这个财富是其他的小说家没有的,是没法企及的。在这方面,我觉得他给我还是诸多的启示。

  这部小说具有丰富的经验质地,有着书斋里的作家的想象力所不能抵达的“真实”。它见证了时代和生活的某种“面相”,某种重要的精神“萌动”,它本身就是特定的社会图景和社会意识的直接表征,它的不自觉胜过它的自觉,它不说的可能比它说出的还要多。

  管士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最近,我们观察长篇小说特别关注两点,一是跨界的作者越来越多,另外一点是传统文学和历史文学越来越明显。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年轻作者的跨界写作大多写的是类型作品,而年龄比较大的作者的跨界写作一般是比较靠近传统文学的。类型小说看的主要是情节,而传统文学主要就是作家的生活功底。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塑造了一群经济新闻类的形象。相对于广东那么发达的地方来讲,这个小说里面其实写的就是广东的小商人,但是我觉得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也好,时代的大变局也好,我觉得这是一群人,不管是大商人,还是小商人,不管从事金融的还是从事房地产的,我姑且用个经济新闻类描写他们,说这些人是改革家,不合适,可以说他们是先吃螃蟹的人。

  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

  《太阳城》里面有三个主要人物:陈三弟、张学东和黄福。尤其是张学东,这个人物在这本书里面确实写活了。以他为中心,写出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和他两个相关的女人。张学东和他们之间的故事,事实上支撑了《太阳城》里边文学性的元素。从张学东这个人身上看到了太阳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温暖之源、我们人性的动力,等等;另一面是那种毒辣的光芒,好在《太阳城》没有规避,这也是很好的地方。

  把房地产的发达和文学的发达结合起来

  何东平[光明日报总编辑]: 

  很长时间,大家认为文学在广东不占优势,广东是经济发达,尤其是房地产发达,但是今天廖东明把房地产的发达和文学的发达结合起来了,开出了一朵很奇异的花。

  顾作义[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小说中揭示的房地产开发中征地与拆迁的矛盾,房地产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矛盾等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鼓励广东的本土作家,创作本土现实题材,廖东明无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王山[《文艺报》副总编辑]:

  读廖东明的长篇小说《太阳城》,感慨颇多,其中一个感悟是在书中感受到广东精神的文学性阐述。与其说《太阳城》讲出了广东几个房地产发家史、奋斗史,讲出了前世今生,倒不如说是讲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平头老百姓,几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时代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之际,如何勇敢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摸爬滚打,艰苦奋斗,谱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雷达[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著名评论家]:

  历史与道德、经济与伦理的批判无疑贯穿在《太阳城》生活的场面背后,比如陈三地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爹娘起我的名字陈三地,我们现在赚了钱是富豪,但爹妈告诉我们,土地是依靠的希望,现在农民守不住了自己的土地,他们能不愤怒吗?”这里涉及到了土地与开发的高度,土地是否仍然是国人根本的动机,也涉及到经济与农民的冲突,以及涉及到商人如何心安的问题,还有现在城市化进程如何处理土地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这本书写出了我们在大改革时代的房地产商人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内心的一些苦闷,甚至他们也没找到自己的太阳,也没找到自己的理想。

  廖红球[广东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

  《太阳城》通过文学的手段描绘了房地产业,民间资本的社会进步,生活改造当中做出的贡献。也是一幅新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模式,更是借助作家批判,唤醒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和人生地位,超越了单一的文学价值,具备了相当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坚守并传递正能量

  胡平[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小说在写利益的时候,是持有一定的批判性的,比如说他写张学东的经营,张学东抛弃了阿娟,又去追求曾美丽,也是看中了老丈人。曾美丽和曾厂长也不是那么好的人,也是为了利益在这里边搞一些名堂,包括江月和江进,他们一家子也是。总之利益使亲情受到了破坏,这是我们在很多小说里都读到的,作者也充分意识到了,所以他写了这样一些东西,就不光是励志,不光是发财。而且这里边有意义、道德与良知这样的选择。文学毕竟是难以歌颂金钱的,我们可以赞赏一个人怎样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很难赞赏金钱本身,所以我们当代文学一直在维护一些利益之外的东西,就道德和良知,作者在这方面下了努力。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

  从《太阳升起》到《太阳城》,廖东明用太阳将两个点连接起来,究竟想传递什么?我想到一个本来很崇高,但是现在又不时被消费的很粗放的一个词:“理想”。这或许就是廖东明在始终坚守并试图反复传递的一种东西,用现在时髦的词说,就是正能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