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2013年7月19日10时余,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终评最后一轮投票结束。投票结果统计完毕,全场鸦雀无声。现场监督整个投票过程的国家公证人员宣布:投票结果合法有效!作为评委之一,我在第一时间目睹了此项国家文学大奖,闪耀着璀璨光芒落在了吉林省作家胡冬林和他的儿童科幻小说《巨虫公园》头上!
又不是你自己获奖,有必要如此激动和夸饰吗?
迈出国门的人往往格外爱国,同样,迈出省界的我格外爱我的吉林省、爱我的长春市。我不认为这是狭隘。一个人对直接哺育了他的那片蓝天和大地有着更多地偏爱,最低是懂得感恩的表现,只是显得有点太农民了。而这我也不想否认、回避,因为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后代。即便是在据说现代了、甚至后现代了的今天,我依然对农耕文明怀着深深的敬意,因为它是文学的母亲;我依然对耕耘中躬身土地的姿势怀着深深的敬意,因为那同样也是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创作出有出息的作品所必需的:弯腰拜五谷,汗滴禾下土。
我想获奖的胡冬林是会认同我的观点的,他只身一人一头扎进长白山,每天与原始森林为邻、与花草树木为伴、与鸟雀昆虫私语、和野生动物交朋友的生活,已经过了五年多。毋庸置疑,比起纯粹的种庄稼,文学创作需要更多的天分;而胡冬林并不缺少天分,他的父亲胡昭先生、母亲陶怡女士,都是已故的著名诗人,他的父亲胡昭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但胡冬林并不自恃天分。
我想最早在吉林这片大地上播撒儿童文学种子的那些前辈们,也会首肯我的观点的,比如蒋锡金先生,他青年时代便在《申报·自由谈》、《人世间》等重要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抗日战争中参加新四军担任《新华日报》记者饱经抗日前线的炮火硝烟,解放后一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是吉林省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会的会长,在他的引领下,东北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高等学府。比如浦漫汀先生,这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她已经用她令人敬佩的经历告诉了人们,那些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她的《安徒生简论》、《童话十六讲》、《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等一系列儿童文学专著是怎样写出来的。还有胡昭、鄂华、芦萍、中申、王士美、郭大森、张少武、李满园等一批老一辈吉林作家,也已经用他们精心创作出的那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给了后来者诸多类似的启示。
我想我的同辈作家、更年轻的作家,大致也会同意我的观点,如(以我所知的他们发表、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先后为序):王家男、张洪波、钱万成、谢华良、英子、王德富、宫玉春、于德北、张少军、纪洪平、芷涵等。
吉林有世界著名的黑土地、大森林、长白山,这一切不仅有着地理地况上的广袤、神秘、肥沃、丰富、厚重,更是文学某种意义上的得天独厚和天赋资源。说到人文上的积淀和滋养,东北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高等学府,从吉林大地上走出过那么多杰出的、对儿童文学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大家。若干年前,我在受命于作协领导所写的一篇谈吉林儿童文学的小文中曾这样写道:天地厚养,山水瞩望。
我们有理由对吉林省的儿童文学充满期待。也许,我们最需要强化的,是创作者更沉静的参悟,更内敛的功夫,更辽阔的眼界和对自己创作更高的要求。当然,若是相关部门能配之以更切实的重视、更有效的机制、更可行的措施,效果可能更好。
在第八届吉林省作家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儒林亲自带领多个省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到省文联、省作协调研,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工作场所、工作经费、人才引进、奖励机制等重大事项,现场办公、榫楔合卯、逐一落实,给全省文学艺术工作者以极大地鼓舞,儿童文学也在其中,这让本来就对吉林儿童文学乐观、自信的我更加坚信:它必将有一个更辉煌更绚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