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这些少儿读物咋成了毒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1日10:31 来源:山西日报

  充斥着恐怖、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图书在入侵着孩子们的阅读世界

  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如何给孩子选择优质的课外读物,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摆在很多家长面前的一道题。同时,孩子们读什么书,跟市场在提供什么书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出版社、作家以及社会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

  眼下正值暑假,不少孩子会选择一些课外图书来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催熟”了曾经单纯温暖的少儿读物,一些充斥着恐怖、血腥、暴力甚至色情的图书也在入侵着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多年前会因孩子埋首阅读而欣喜不已的家长们,现在却更多了一层担心:多读书,一定是好事吗?

  少儿读物鱼龙混杂

  7月25日,在太原尔雅书店二楼的少儿图书区,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在挑选图书。这里的少儿读物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儿童文学、少儿科普图书外,一些名著少儿版、侦探和科幻类儿童读物、杨红缨、沈石溪等作家的新兴儿童文学作品也被放在书架上的醒目位置。席地捧读的孩子们,多聚集在摆放着玄幻、恐怖、惊险等类型图书的书架旁,经典读物、世界童话、趣味益智等区域几乎没人。

  “《鸡皮疙瘩》《查理九世》都是我爱读的,我的同学们也爱看。”一位十几岁的小男孩向记者推荐他和同学们喜欢看的读物时,语气里洋溢着不假掩饰的兴奋。在探险故事类目里,记者拿出一本名为《吸血鬼之谜》的漫画书翻看开来,不少僵尸、尸变的恐怖画面就跳入眼里。在另一边的书架上又看到一本 《断指实验室》,幽绿色的封面配上惊恐的人物表情,让人都没有翻开一看的勇气。

  这些把商业化的信息直接就表现在图书的封面或是题目上,还好判断。还有一些不适当的内容隐藏得更深,让人难以一眼识别。前些天,网友“lemurben”在微博中晒出的丑小鸭童话故事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本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名叫《快乐宝贝枕边好故事:启迪小故事》的书看起来就是一本普通的故事书,可是里面关于丑小鸭的故事却被改编成了丑小鸭没有变成美丽的天鹅,而是在离家出走后被宰杀,成为了烤鸭。该微博一出,不少网友大呼:“接受不了!颠覆三观。”

  日前,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87%的家长对子女的暑假读物感到不满意。家住在太原市龙城小区的陈丽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一到暑假,我就不想让女儿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营养不说,还可能错误引导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旁边的王露也认为:“孩子看课外书有他们自己的喜好,但是真怕他们看了一些宣扬暴力、冒险精神的书,会给心理健康带来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少儿出版物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避免类似书籍流入市场。”

  什么催生了不健康的少儿读物

  有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少儿图书市场规模翻了好几番,达50多亿元之巨。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有530多家在出版儿童图书,原因就在于,出版社认为儿童读物投入少,销量高,家长给孩子买书,最舍得花钱,于是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出版儿童图书,让现在的少儿读物市场既红火又混乱。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认为,造成少儿读物市场鱼龙混杂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相对于国外对于儿童读物有非常严格的分级管理来说,我国在少儿读物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不足,以至于出版社更多考虑的是商业价值,以利益为导向,以销量定一切。其次,虽然有郑渊洁这样的优秀儿童作家,但新生代的作家还没有特别优秀的领军人物,国外像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家却已经很成熟了。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生态群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我们的儿童文学普遍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很多作品里把玄怪表现为怪诞,甚至出现错误的逻辑和思想,而忽视了文学作品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英、美等国就开始制订和实行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将儿童读物按照3岁—6岁、6岁—9岁、9岁—12岁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进行分级。而跟随欧美的脚步实行分级阅读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媒体公布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青少年阅读排行榜中,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分列第2位和第22位。

  其实,对图书分级的意义在于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当地进行类别推荐书目,以避免儿童及青少年过早接触不符合年龄和心智程度的信息。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其中提出: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

  少儿读物更要有正能量

  少儿读物中的不健康内容将会给少儿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专家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经常阅读充斥着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的书籍,在行为上,会对书中英雄式的人物进行模仿,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及矛盾;其次,少年儿童的思想和心理都不够成熟,书中所传递的暴力、悲观等思想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智,阅读者也会产生相应不健康的思想。思想上的形成最终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不良情绪累积愈久,愈易形成反社会人格,或危及社会。

  针对少儿图书存在的问题,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儿童图书市场质量监管力度,严禁出版粗制滥造、粗鄙庸俗的少年儿童读物。我们的家长该怎样帮孩子们选到合适的图书呢?

  赵雨林推荐,在文学艺术方面,可以选择有名的、有历史的国内外经典名著;在科学素养方面,选择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科普性读物,可以开阔视野;在人格志趣方面,可以选择人物传记、纪实性的成功人士故事、有代表性的行业精英传记都可以。

  全国双赢教育课题组的杨红老师,从事了多年的作文阅读研究。他认为,好的阅读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但选择图书一定要从孩子天性来把握,尤其要选择符合儿童阅读心理习惯的,比如推理、幻想、有趣味的,因为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有悬念、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内容,如《红楼梦》孩子可能就不喜欢,《西游记》就容易被孩子接受。

  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要承担引导少儿读好书的责任,推动少儿图书市场公益化。如专门设立少年儿童读书计划,由国家财力支持,集中出版、储备、收藏、推荐优秀少年儿童书籍,并免费发放给儿童使用,或在图书馆设置儿童阅读专区。

  关于儿童读书计划,英国有着成功的经验。早在2000年,英国政府就斥资2700万英镑启动 “家庭读书计划”,在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等地方,免费发送图书,甚至为吸引孩子前来阅读而赠送礼品。目前,该计划已经推行10多年,总投资达数亿英镑,并于前两年推出“一英镑读书计划”,即只要孩子拿一英镑,就可以到指定书店购买英国教育部门推荐的优秀少儿图书。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儿图书在内容、境界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必将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没有好的儿童图书,就没有好的少年;没有好少年,就将难有国强、国富。少儿图书任重道远!记者 郭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