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科幻一哥:“卫斯理”走过50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16:23 来源:华西都市报(成都)

  华西都市报:今年是风靡一代科幻、影响深远的140多部卫斯理系列作品主角“卫斯理”“诞生”50周年,在刚刚举办的2013年第24届香港书展上,还特别展出了“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吸引众多书迷的注意。电影公司黄百鸣也宣布即将翻拍卫斯理电影,男主角人选也引发香港媒体热门话题性关注。

  A

  倪匡原本想写“时装武侠”古怪想法造就科幻卫斯理

  1963年,倪匡在香港《明报》上开创“卫斯理”这个小说主角,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无尽的神奇宇宙和科幻世界。卫斯理毕生奇遇,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他古怪生物。以《钻石花》为首篇的共一百多本的卫斯理系列,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成为其阅读经验乃至成长过程中的难忘文学记忆。卫斯理科幻系列除了吸引大批文字读者,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集、电台广播剧及漫画,在香港掀起一股“倪匡科幻热”。甚至有人把倪匡称为“中文科幻小说的开山始祖”。直到今天,隔了半个世纪,包括内地读者在内的很多年轻学生仍会痴迷追看,并被感动。

  在本届香港书展特设的“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展出包括倪匡的卫斯理手稿、报纸连载复刻、不同版本的卫斯理小说原书及漫画、卫斯理主要人物展示,并播放相关广播剧,让书迷重温卫斯理的奇幻之旅,机会细细品味这一传奇人物的创作诞生过程。

  小说情节被指有“预知能力”倪匡:那是胡思乱想来的!

  与其他科幻小说比较单一的科幻元素相比,卫斯理系列小说中包含有如武侠、破案、探险、寻宝、帮会、历史疑案、政治动乱、民间传说、特务斗争、外星人、时间旅行、生物基因、机器人等等元素,显得丰富多彩。倪匡说,卫斯理成为现在的样子,是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我原来是想写‘时装武侠小说’,没想到古怪想法源源不绝,写着写着,卫斯理就成了冒险科幻小说了。”

  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情节和超前想象,更是在半世纪后的现代科技中得到印证,倪匡也被读者认为“有预知能力”,倪匡听到哈哈一笑,“太恭维我了!那是胡思乱想来的,只不过认为一些东西会朝某个方向发展。”虽然自称是“胡思乱想”,但倪匡也认为小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主要情节依然要符合逻辑。

  不过,能写出精彩的卫斯理系列,跟倪匡的个人气质也分不开关系。倪匡回忆说,“我小时候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只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爱胡思乱想。看得多想得久了,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就有很多古怪的故事发展出来。”而倪匡对外星人的兴趣,更是一般人难及。在饭桌上,记者问倪匡:是否真的相信有外星人?他摸着脑门很严肃地说:“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是一定有!”他还分享年轻时代的自己,为了等外星人出现而遭遇的趣事,“在23楼露台放把椅子,专门等外星人。外星人没等来,倒是等来了老鹰,眼睛差点被抓伤!哈哈。”记者手记

  在香港书展的“卫斯理50周年”的展览现场,当我看到卫斯理的图书、漫画,以至于卫斯理雕塑,与倪匡本人的人生影像资料互相交杂,那一刻,对于卫斯理和倪匡,我还真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我想,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学虚构形象的魅力所在:如此生动,有血有肉,仿佛一个真实存在的活人一样,足以让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也开始有点动摇和模糊。

  “我从六年级开始接触卫斯理系列小说,第一本是同学递给我的《蓝血人》。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而卫斯理对于我,便像是黑夜里的那束光,是我的信仰。”“长久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扁平化的生活令人厌倦,而卫斯理奇幻的故事让我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跳出生活看生活。”有人说,卫斯理不是硬科幻,是通俗小说等等。但当看到有读者这样的评价,却可以让我们反思:或许对于正处在人格塑造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科幻小说带来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可能都是次要的。而其展现的想象力,却是一把让少年借助阅读,暂时跳出当下生活的钥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