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资讯动态 >> 正文

巴金、曹禺等70多位名家35年前发言稿被发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10:57 来源:西安晚报
韩望愈老人手拿一米多长的照片,这是1978年全国文联委员扩大会议的合影 记者 李念 摄韩望愈老人手拿一米多长的照片,这是1978年全国文联委员扩大会议的合影 记者 李念 摄

  如果你手里拥有巴金、周扬、夏衍、姚雪垠、曹禺、臧克家等70多位文学名家在35年前的发言稿,你会怎么想?相信很多人会回答“那可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呀。”昨日,记者在陕西资深文化人韩望愈家中见到了这批珍贵的文学史料。

  70多文化大家关心培养新人

  韩望愈向记者展示了收藏的1978年全国文联委员扩大会议的合影照片,茅盾、巴金、冰心、曹禺等众多文化名家都在照片上。

  他告诉记者,“当年只要健在的、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都在现场开会。这张黑白照片,在当年是非常珍贵的,照片长138厘米宽20厘米,是所有参会人员的大合照。”

  他还介绍了当年开会的背景,“1978年5月,党中央批准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联三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这是1963年二次委员会召开15年后的重开,会议从5月27日至6月5日在西苑礼堂举行。这是巴金、周扬、夏衍、姚雪垠、臧克家、曹禺、刘白羽、冯至等70多位文化名人先后在大会上发言,我们在台下听得也是百感交集。”

  韩望愈告诉记者:“虽然这是70多文化大家文革后的首次聚首,但文化大家们谈得更多的还是在新时期如何调整党的文化政策,如何拨乱反正,培养新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记者从已经泛黄的发言稿中看到,周扬表示:“人们的精神上、心灵上不但没有打散、反而使大家的心连得更紧了、更亲密了。”巴金还号召大家,“迎接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春天”。茅盾则呼唤文学艺术家团结起来,为了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歌唱。

  陕西文学当年在全国属一流

  韩望愈回忆:“当年,咱们陕西第三届全国文联委员有11人,柯中平、马健翎、尚小云已过世,其余的就是柳青、王汶石、杜鹏程、胡采、石鲁、刘毓中、关鹤岩、韩启祥8人。柳青和石鲁在北京住院,没有参加会议,胡采代表陕西文艺界人士在会上发言。”

  问及当年陕西文学在全国的状况,韩望愈说:“陕西当时就是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全国属于一流的,当年有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风雪之夜》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知名度很大。他们是当时咱们陕西文坛的三座高山,而现在陕西文坛新的三座高山也形成了。”

  那么,这批珍贵资料是怎样来的呢?韩望愈自我揭秘说:“我当年40岁,是作为陕西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会议,现场见证了整个会议的全过程,在会场就很有感触。会后,我把这些文化名家的发言稿全部收存起来了。如今,再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当年文化大家们的发言好像又在我耳边回响……”(记者曾世湘 实习生任芳)

  看见B面

  也许你和我一样,只阅读过他们留下的文字,却没读到过他们流过的汗水和泪水。正如我们看完硬币的A面之后,都要再翻转过来看B面那样,透过文艺家们学养照人、作品感人的A面,我们这次读到了他们鲜为人知、忍辱负重的B面。

  经过时间地打磨,巴金、夏衍、姚雪垠、曹禺、臧克家等大家的作品越发焕发出奇异的馨香。一个作家,能有作品这么长久地存活,并葆有一定的生存价值,既是作家文学功力的体现,也是读者认可的幸运。然而,庸俗的我总是怀一丝幽暗在揣摩:透过这开满鲜花的大幕背后,真实的作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那些写入教科书里简短的印刷体文字吗?是让我们在读他们时所感到的教诲,同时还妨碍我们思考的那些公论吗?他们的B面,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秉持着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顶着诸多压力扛起生活的重担,直面惨烈的社会现实,不断地靠近梦想的彼岸呢?

  突然看到他们的B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伪装,完全是原生态化的真实的B面:文革中,长期的折磨使巴金睡不安宁,“在干校梦里大叫,重重摔下床来”;老舍夫人胡挈青诉说了老舍先生被逼跳湖自杀的经过……这些文艺家用他们的B面告诉我们:A面光彩如星辰,B面平凡如你我。他们,也曾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伤感;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在执著的坚持中实现梦想。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拽着自己的头发就能飞起来的。直截了当地看到没有掩饰的文艺家们的B面,可能会有人会受不了。也许,还会颠覆他们心中那些完美的假象。但是,却能启发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帮他们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老是生活在A面那种完美化的假象里,无疑是一种自找的受罪和折磨。

  在经过35年的风雨人生后,作为亲历者的韩望愈先生用第一手的资料,为我们还原并叙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感谢他,保存住了这段珍贵的文学画卷;感谢他,让我们能通过那些业已发黄的发言稿,读到那些性格鲜明的文艺大家的组像;感谢他,为我们这个国家当代文学史的过往,留存下可供回味而且弥足珍贵的印记;感谢他,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步履声中,听到和见到文学史的B面。 (章学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