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作品研究 >> 正文

“老舍式”现代文学观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9日10: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汤哲声 郑保纯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直将老舍列为重要的新文学作家之一,但如果我们将老舍的文学实绩与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作对比,会发现老舍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中国五四新文学观念,某种程度上说,很多方面是与五四新文学观念“拧”着写的。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的新文学和通俗文学开始分道扬镳,新文学作家主要创作农民和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通俗文学作家主要创作都市市民题材的作品。新文学作家几乎不承认市民文学是新文学,他们将市民文学称作“封建的小市民文艺”,将通俗文学作家称作“封建的小市民作家”。例如,茅盾1933年发表的《封建的小市民文艺》称小市民为“小资产阶级”,将那些市民小说看作给小市民灌的“迷魂汤”。老舍并没有延续这些五四新文学作家的创作理念,而是创作出了大量的市民文学。他在作品中并没有对这些市民一味地加以批评,而是客观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在题材和价值观念上,老舍很自然地与通俗文学有着更多的交集。

  此外,老舍虽出生于北京,但他并不是“京派”作家。20世纪30年代的“京派”作家是新文学的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以后而留在北京的知识分子。老舍创作的辉煌时期虽然与这些“京派”作家同时期,却不能等同于“京派”作家,理由有二:一是“京派”作家主要表现知识分子的情趣并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世态进行褒贬,老舍主要写北京市民的生活并站在平民的立场上表现北京市民的悲欢离合;二是“京派”作家延续着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传统,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自我的工具和手段,作品中的故事和情节只是一种铺垫,追求的是文化启蒙和思想启蒙。老舍创作小说重故事、轻观念,他的作品几乎都叙事完整、情节曲折、取材生活。他的这种创作思路不同于五四新文学作家,倒是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作家相同。

  从创作手法上看,新小说是题材小说,通俗小说是类型小说。对于类型小说,五四新文学作家向来持批判态度。但老舍似乎并不忌讳,他写了《断魂枪》这样的武侠类型的小说,写了《猫城记》这样的科幻类型的小说,写了《四世同堂》这样的胡同类型的小说,从类型划分上看,这些小说都可以划到通俗小说中去。

  与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相比较,老舍的作品有别样的感觉。在表现市民生活、故事思维、类型结构方面,老舍作品似乎同现代通俗小说同调。但老舍的作品又不是典型的通俗文学,就以他的《断魂枪》为例。《断魂枪》虽然是写镖师镖局、神拳神枪,但作家并不着意写武德、武艺、武技,反而是写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寥落,一个人再有本领又怎么能和时代的变化抗衡呢?写的是武侠故事,但表现了一定的人生理念。我们再以张恨水的小说与老舍小说作个比较。张恨水同样以写北京市民生活见长。在题材和创作风格上,张恨水与老舍有很多相交相融之处。但是在创作取向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张恨水从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挖掘故事,侧重点在故事;老舍是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探寻命运。

  与五四新文学相比,老舍似乎“俗”了;与现代通俗文学相比,老舍似乎又“雅”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这与老舍的文学启蒙有相当大的关系。虽然在很多文章中,老舍都说“五四”给了他文学创作的胆量和文学创作的方向,但是他并不是五四新文学的参与者。1919年,20岁的老舍是个小学校长,正如他的《自传》中所说:他是这场大运动的旁观者。他的文学启蒙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言,来自于对英国文学的学习。中国的五四新文学是向西方学习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方法,如朱自清所说:“我们是接受了种种外国的标准,而向现代化进行着。”老舍的文学启蒙来自于英国文学,西方文学的学习和影响使得老舍与中国五四新文学作家同调,使得老舍在创作理念上与新文学作家一致。又由于他的文学启蒙没有五四时期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和在本土接受外来文化、文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争夺的牵扯,使得他在文学写作中少了很多的历史负担,有了轻装上阵的机会。老舍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不刻意考虑哪些文化思想已成为封建的文化思想加以排斥,不会刻意考虑文学创作要成为民众启蒙的工具,也绝不会因为是通俗文学作家常用的题材就避而不用。同时,直接取法英国文学,又使得他少了通俗文学作家传统文化、传统文学因袭传承,他直接用英国文学的人生理念和创作方式来讲故事、写人生。因此,老舍就能创作出一种“俗”的创作方式、“雅”的文学理念的“老舍式”的现代文学作品来。

  这种“老舍式”的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体现出的是既有西方人道主义观念又有中国传统优秀品质的现代文化精神,既有人文关怀又有生动故事的现代创作观念,既有历史哲学思考又有世俗性、大众性的文本描述。它给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增添了新的内涵,给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本,也成就了老舍的文学理念和人生态度。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