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J·K·罗琳化名被曝光后新作销量大增表明 作家名气是把双刃剑
《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以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化名写成的侦探小说《布谷鸟的呼唤》(TheCuckoo's Calling)(暂译)于今年4月出版,销量并不高,然而,近日当作者真实身份曝光后,该书的销量大增,甚至快速跃至亚马逊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
据悉,J·K·罗琳真名的暴露并非其自愿,由于该书的文笔娴熟,引起了《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的怀疑,之后记者从出版商、编辑、经理人公司等细节进行推理比对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事后罗琳也爽快承认了自己就是该书的作者,但是她希望这个秘密被保留得更长一些时间。不管罗琳愿意与否,之后的销量证明J·K·罗琳这个名字还是帮了这本书一个大忙。
事实上,在去年,J·K·罗琳便推出了自己在《哈利·波特》之后的首部成人小说《偶发空缺》。许多“哈利迷”因为罗琳的关系争相购买,然而,由于习惯了《哈利·波特》的风格,人们对于《偶发空缺》并不买账,许多网友更是坦言“冲着罗琳之名购买此书后看了几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
乔治·奥威尔曾说,自己写作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显得聪明,为大家谈论,死后留名”。名气在作家的作品中不断积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认为,名气对于作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新作销量的一种保障,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商品社会,作家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在图书资源无比丰富的今天,许多读者选择书籍时的第一判断就是作者是否有名。然而,名气也是一种束缚,它让人们对于作家的作品多了一重心理预期,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早先的作品比较,如果新作没有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那么其受到的争议也将会是巨大的。”
本报见习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