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徐小斌新作《天鹅》以音乐诠释纯真爱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2日09: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觅

  从《羽蛇》《敦煌遗梦》到《德龄公主》《炼狱之花》,作家徐小斌30多年来一直在创作中求新求变,并始终保持着对人类精神层面的关注。7月17日,作家出版社在京举行徐小斌长篇小说新作《天鹅》媒体见面会,作者分享了自己历时7年创作这部作品的感受。张陵、施战军、陈晓明、解玺璋、张水舟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天鹅》讲述了中年女作曲家古薇与年轻的军官夏宁远在新疆伊犁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纯真爱情故事。作品最初的构思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非典时期曾经有一对恋人,男的疑似患病被隔离检查,女的冲破重重羁绊去看他却染上了非典,后来男的出院无事,女的却离开了人世。“我喜欢那种大灾难之下的人性美,这个错位的真实故事让我颇为感动”。徐小斌表示,她的创作初衷是写一本“爱之书”,最终却将其写成了“释爱之书”。“我希望用现代性来诠释一个带有古典色彩的爱情故事,对爱情与生命形态进行解构,而其中充满禅意的顿悟使整部作品成为了一个深刻的隐喻。”同时,小说还尝试了一种“仿真”式的写法,摒弃了惯用的华丽句式,让文风尽量素朴自然。

  徐小斌将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称之为“难产”。“我写了半截已不知何为真爱,突然有一天我重听圣桑的《天鹅》,如同一个已经习惯于浊世之音的人猛然听见神界的声音。我想,难道不能在精神的炼狱中创造一个神界吗?就这样,经历了4年的瓶颈几乎被废弃的稿子重新被赋予了活力。”

  也因如此,对音乐知识的熟练运用和对音乐审美的独特见解成为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男女主人公对音乐有着共同的热爱,并且共同创作了一部名为《天鹅》的歌剧,除了他们的情感线,歌剧的创作过程成为小说的另一条主要线索。全书以序曲、无调性、经过音、辅助音、变奏、高叠和弦、移调、分解和弦等音乐术语作为每一章的标题,书中还涉及了大量和音乐有关的专业知识,仿佛为读者呈现出一部跌宕起伏的多幕歌剧。徐小斌坦言,为写该书她还曾特地报了音乐班恶补音乐知识。“我一直追求如何将真实与虚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巴赫的音乐转换一样,这部小说中出现了类似音乐的停顿,结局也是典型的双主题赋格曲的结局”。

  莫言曾评价徐小斌“从《羽蛇》到《天鹅》,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解玺璋表示,作品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新疆,并在叙事中自然地流露出神秘文化和魅惑气息。张陵谈到,《天鹅》是一个安静而典雅的爱情故事,作者以歌剧的状态完成文学创作,体现出其良好的音乐素养。在陈晓明看来,小说通过音乐把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和人性、自然、空间之美融合在一起,这种结构方式十分独到。施战军认为,作品用旋律代替情节推动,是非常有先锋意味的探索,借助歌剧的形式,弥补了中国文学创作中缺失已久的浪漫主义情愫。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