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读辛弃疾词:“处境”与“心境”是两面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9日11: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穆拾

  读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感慨万千。他的一生中遇到过很多道“墙”。

  当时,朝廷对他的不信任是一堵厚实的高墙,没有一丝缝隙让风和阳光漫进。他的想法很简单:北伐抗金,收复失地,还原河山。然而这个简单的想法让他倾尽了一生的时光,然而朝廷的信任和允准依旧遥远。

  当年,辛弃疾生在山东历城时,历城已被金人占领。他目睹了汉人遭人侵犯时的惨痛和屈辱,便从小立下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21岁那年,他带着抗金义军投身南宋。他的骁勇善战,多多少少让朝廷害怕。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已经经不起半点意外和闪失。于是,既不让他掌军权,亦不让他身居要职,甚至不让他在一个位置上安定久居。朝廷的心思很是明显,他却始终不愿苟且妥协。

  他的《美芹十论》权书衡论,恳切务实,却未获得皇帝的丝毫采纳和推行。但另一方面,朝廷又不得不用他,让他奔波于半壁河山。幸而这些都不会改变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恢弘志向。他依旧怀念着横刀跃马、驰骋战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时光。

  在湖南任安抚使时,他购营盘,置军备,创建了一支威风凛凛的“飞虎军”,日夜操练,整军待发,数次向朝廷请战。可惜,他建立军队更加引起了朝廷的恐慌。最后这堵墙把他撞得头破血流。

  辛弃疾始终未实现恢复河山的夙愿。朝廷对他的不信任与他抗金的愿望就像两团乌云,他在中间,被碾压、揉碎、煅烧、锤打。愤怒出诗人,愤怒出“真人”。他放出一道闪电——“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的词就像那道闪电,划破天空,震撼大地。他悲愤、痛苦、失望,拍遍栏杆之时,一定想起过当年拍刀催马,驰骋沙场,而今空有满身力,一腔志,不知何处使。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而是蘸血镶泪而成的。每当我读到他的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凭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他的生存处境毁了他,却也成就了他。它毁了他的生命,让他永远感受不到淋漓酣畅,却成就了他的精神,让他的文字在一次次碰撞中凝练和升华。多少年过去,我惆怅:拍遍栏杆之后,依然是无人会,登临意。便可惜了流年,忧愁风雨,无人揾英雄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