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争鸣 >> 正文

赵晏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从推好剧本做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2日23: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颁奖活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已经成为具有特色的一个品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将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活动一届一届地办下去,从少数民族那里摄取真实的陈述、本真的生活,激发作家们的创作热情,民族电影大有希望,民族电影大有可为。”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的话,不仅给予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活动充分肯定,而且也道出了从事少数民族电影事业人的心声。

  2010年,对于中国电影史而言,有一个独特的电影活动值得记载:首届“北京民族电影节”在北京举办,120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参加了展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国际电影界的注意。而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活动也孕育而生。

  万事开头难,当初在举办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时,有些人持怀疑态度:一是能不能征集来好的剧本,二是遴选活动能否坚持下去。2011年2月,“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活动如期在民族饭店举行了颁奖大会。在北京市民委的鼎力支持下,首届剧本遴选活动中15部获奖作品《清水里的刀子》《使者》《枊条边》等都已经被制片公司和央视购买及筹拍,其中《你好,爸爸》《同心》《永生羊》都已拍摄完毕并在电视台和院线播放。可以说一半以上的获奖剧本或拍摄或被影视公司买去版权,这都不仅证明首届剧本评选公正而且质量较高。

  在第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视剧本遴选”活动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至2013年2月28日结束,历时9个月,共收到240部剧本,其中少数民族编剧为83人,涉及32个少数民族。

  第二届活动的最大突破是,剧本遴选工作已经从简单的征集剧本,拓展为将文学创作和电影剧本、制片方、导演、投资方、发行与电影频道组成一个有机链条,逐步完成让文学有出路、让导演有好本子、让民族电影有市场、让观众有好看的电影的产业链。

  本次剧本遴选活动还有一个新的创意,就是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召开首届影视剧本创意投资发行洽谈会及与影视公司签约仪式。在项目签约仪式上,文化部民族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委员会分别给予电影剧本《德吉德》、电视剧剧本《海棠山》10万元奖励,电影剧本《沙海老兵》5万元奖励。

  当然,在两届剧本遴选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作者不知道剧本的体例写法,往往送来的是小说和人物传记。其二,由于一些编剧不是少数民族,即使是少数民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存在着民族书写的问题,为了符合少数民族题材征集的要求,往往把一个故事和人物强加在少数民族身上,显得生硬又不严肃。其三,电影剧本写得过长。一般电影剧本的字数约3万字左右,场次为100场戏左右,电视剧一般不超过40集,格式为影视体裁而不是小说或者人物传记形式。还有台词太多、太长,使电影更像是话剧而不像影像。其四,缺少生活,许多细节缺乏生活基础,脱离生活本真,生编硬造。

  观众在于培养,编剧在于发现,剧本在于生活。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美电影展期间,中方准备推荐5部电影参加中美电影展,专家们在20部电影中挑选,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后挑选出的5部电影竟然全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这件事足以证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世界刮目相看。

  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路上,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是能够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民族题材电影关乎中国文化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民族题材电影,努力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