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魏俊华:影视拟音第一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2日09:48 来源:天津日报 肖秋生

魏俊华魏俊华

  满族,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高级音响师、广电总局高评委、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被誉为“声音的魔术师”,与众多著名导演合作,创作了几百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并屡获大奖,电影《边城》《霸王别姬》《一声叹息》《不见不散》《手机》《天下无贼》等,电视剧《三国演义》《西游记》《大明宫词》《汉武大帝》《乔家大院》《潜伏》《康熙微服私访》《狄仁杰1—3》《激情燃烧的岁月》《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等。著有理论专著《影视拟音技巧》等。

  印象:声音的魔术师

  拟音师,纯粹的幕后工作。“揭秘”之后,看似那么简单,却又那么神秘,风马牛不相及的道具,怎么就……她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呢?我记下了拟音大师魏俊华的名字,就想联系采访她,破解她和拟音之间的种种谜团。

  在北影著名配音演员劳力先生的帮助下,我联系上了魏俊华。果然如劳力所说,她是个热情而爽快的人。采访的事一口答应,但现在正忙着,等忙完了这部戏再说。再打电话,那部戏是忙完了,这部戏又接上了。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又了解到,魏俊华不仅仅是一个拟音师,还是拟音理论第一人,其专著《影视拟音技巧》是多所大学相关专业的不二教材。因为,关于拟音理论,尚无人涉足。去年年底,她应邀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做高级讲座,给导师、博士生、研究生讲声音。高级讲座只安排了三讲,第一个是卡梅隆,讲编剧;第二个是中国香港的徐克,讲导演;第三个就是她,讲声音。

  这就越发使我坚定了采访信心,不断打电话催问……再打,她爱人接的电话,说她累病住院,耳石漂移……于是只好等待,等到她能够接受采访。

  6月18日上午赶到北京,我来到叫皮村的地方。原来,她刚刚完成范伟主演的46集电视剧(剧名保密)的拟音工作,正在调整休息。她说,天多热呀,看我,留个短发,凉快! 

  她领我走进拟音棚,说这是秘不示人的地方,你今天享受特殊待遇。我感受到了。哪个魔术师肯把外人领进自己的道具间?并且把秘密机关告诉你?被信任就要遵守承诺。

  好家伙,这里堆满各式各样的拟音道具,很多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物件。在我看来,很多东西就是废物、破烂。在她这里,件件都是宝贝疙瘩!我问她,《潜伏》里余则成“摇床”那场戏是怎么做的?她操起一件道具做给我听。惊得我连呼神奇,实在想不到!那么一件东西,跟了她30年,扔大街上,绝对没人拾。她却视为自己的心肝宝贝儿。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不愧是声音的魔术师啊!

  一辈子与声音结缘,是遗传、运气,还是命中注定?

  她说,是也不是,回头看自己的脚印,给我这辈子定调的是父亲。

  魏俊华的童年是酸涩的。母亲生她弟弟的时候因难产去世。那年,母亲27岁,她才3岁多。28岁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为了3个孩子,奉献了一个男人的青春和一生,直到父亲72岁去世,一辈子没再娶。她缺失了母爱,却享受到伟大的父爱。她要写一本书《我的父亲》。老爷子非常不简单,值得立传。因为,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独特。至今,她一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就哭。因为,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虽然上边有一个姐姐,她的性格很男性化,可能就是受父爱影响较多吧。

  父亲的多才多艺给她以音乐启蒙,一把琴,在父亲手里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太动听、太诱人了!她被音乐迷住了。她学着吹口琴、拉二胡、弹钢琴,还是学校的广播员和鼓号队队员。她酷爱体育,在校期间保持着铅球等投掷项目的纪录,她是北京电影学院女子橄榄球队队员,还喜欢打篮球……这些爱好,在无影无形中滋润着她敏锐的双耳,使她对音乐、对声音、对动作,特别敏感。比如,她会对着炉子上鸣叫的水壶出神儿,会被炒菜时勺铲锅盆碰击的声音所陶醉。她说,小时候艰难的生活,使我对声音理解的深度不同。你没有那种生活,你做出的声音,可能就没有那种生活的感悟。

  终于,她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14名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她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步是到厂里的各个环节实习……实习到拟音棚的时候,她感到太神奇了。用特别简单的道具创作出那么奇妙的声音,太有智慧啦!

  但她当时还有些犹豫,拟音毕竟不是专业录音呀。实习到第3个月,电影学院的郑洞天老师来了。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说你的性格、创造思维和激情,都比较适合做拟音,这里有你一辈子想不完的问题。老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念。真巧,郑洞天刚拍了电影《火娃》,戏里小火娃拉着一匹大马上山。她当时已经有感觉了,就说我能跟着一块儿做吗?师傅说马蹄声你可做不了。她说让我试试吧。刚毕业,她就这么冲。

  一个未来的“声音魔术师”就这样冲进了声音魔术的世界里。如今,她拟的马蹄声等等音效,世界一流,没人能比。马蹄拟音的内幕已经“揭秘”,先用小皮球,后用木碗,又改用搋子。但是,搋子的质量和用法,那些个讲究,多了去了!

  拟音创作源于生活

  记者:说起成长,您对老一代电影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对您的影响,那么至关重要?

  魏俊华:我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不幸之中也有幸运。我失去了母爱,却比别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父爱。到北影厂,我有幸在老一代电影艺术家身边工作,他们对声音特别重视,要求很高。而且,那时拟音师也是要体验生活的。让我难忘的经历有很多,比如凌子风拍《边城》,这部电影有很多东西,是让你去感觉的。我跟着“翠翠”等演员一起去体验生活。导演与我们沟通得非常多,这是我人生最有幸的经历。我到渡船上拉那个竹编的缆绳,亲身体验以后,整体的声音构思就有了。我跟凌导交流,说这部片子不需要很噪的声音,要有很高的意境,爷爷每拉一下缆绳,他感觉自己老了。翠翠要找一个好的人家……最后缆绳被冲断。老爷爷躺在床上病了,房子也被冲垮了,翠翠坐在那儿,还有那条狗,你前面声音的铺垫一定是到位的。

  凌导说魏俊华呀,你的这个思路,确实是我想的。你在表现这个声音的度的时候,应该给我一个交代。我已经边琢磨边试验很久了,就拿起老乡家的一件日常用具,说您闭上眼睛,听这个缆绳的声音。我要的感觉是,用手一拧,发出吱吱的响声,有一种长远的感觉,表现出爷爷心情的沉重。其实,生活中船夫拉缆绳,基本是没有什么声音的。下面大河流水,能听到拉缆绳的声音吗?更没有我创作出的这种声音。但此时,必须用这声音来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悠长、那么沉重……这是源于真实生活拟音创作。凌导听了非常高兴,说绝对的,凌伯伯给你画张画!他画竹子和虾特别好。我最大的遗憾,是当初没好意思要他的画,太遗憾啦!

  记者:讲起拟音来,您这么兴奋,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岂止是老一代电影艺术家,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第5代导演也对您情有独钟,《手机》《天下无贼》《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三国演义》《西游记》……为什么都乐意请您做音效呢?

  魏俊华:按说,您得去问导演。我觉得有两条吧,一是我这人痛快;二是我对声音着迷。一个声音能想出四五种方案来。我与陈凯歌合作《和你在一起》,戏里反复出现一个炉子上坐着水壶,水开了吹哨的情景。如果你没有真实的生活经验,就不知道老式水壶在什么情况下吹哨?不是水一开就吹,声音是随着水气大小变化的,拟音就要掌握这个火候。你创造一个环节,设计一个声音,要有你自己的特点,你对生活的观察要特别细致。我小时候就对声音特别敏感和好奇,家里的水壶,我能一盯就是老半天……生活的积累和感悟非常重要。从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我对年轻人说,对不同性格的人,创作出来的声音,应该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人进门,啪,把包往那儿一扔,进厨房了。设计声音的时候,他切菜的节奏、速度、声音的轻重,不同性格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奥运经历永远难忘

  记者:作为“获奖专业户”,您为几百部电影、电视剧做音效,金鸡奖、百花奖等各种奖项,拿奖太多了,那么,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部?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魏俊华:我做声音,从来不考虑获奖和钱的问题,能挣多少钱?我不问,我就看作品,能不能做出光彩来。你做出光彩,获奖是自然的。一个人所经历的,就是你的精神财富。我对自己所做的每一部影视作品都非常认真。较真到了一丝不苟、痴迷的程度。我最得意的作品和人生经历是北京奥运。

  奥运吉祥物五福娃动漫的音响设计和制作,都出自我手。奥运开幕式我还做了两个片子的音效,但是,与五福娃相比,那就微不足道了。吉祥物是历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吸引全球目光。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公布吉祥物,当时是面向世界直播。

  国际奥委会和北京组委会面向世界招标,有260多家竞争,最后入围的是十几家。我给五福娃动漫做声音,金木水火土,每个福娃出现的声音都有特殊设计,可以说是“掏尽”了我这么多年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

  记者:竞争如此激烈,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独占鳌头了?

  魏俊华:让我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组委会签保密合同时,已经预感到我赢了,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我签了一个又一个合同。签约之后,我几乎进入“真空”状态,不能与外界联系,工作方式都改变了。我们在录音棚里制作声音,门口都有武警站岗。当时,我儿子还在新西兰读书,给我打电话,刚说到奥运俩字,电话就给掐了。全程监控嘛。开始在北影录的,到最后合成的时候,说魏老师到您的工作室去吧,作曲、制片、导演、我和我爱人一共5个人,完全隔离,就在皮村这儿,白天晚上地做,非常辛苦!被“监控”了一个多月,直到揭晓吉祥物那一刻。真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上,大屏幕上,五福娃欢快地登场亮相,每一个都伴随着独特的声音,我心潮起伏,泪如泉涌……我是个男性化性格的女人,极少在公共场合落泪,但是,那一刻,我无法控制住情感的闸门。中国是伟大的,我心里头的感觉,自己也挺伟大的。是为我所从事的事业感到伟大!不是为我魏俊华,我有什么呀,就是一个干活玩命的女人。

  拟音的“配角”与“主角”

  记者:《影视拟音技巧》是中国拟音领域的第一部理论专著,被称为开先河之作。您很幸运呀。

  魏俊华:我是很幸运。拟音以前是没有多少理论可讲的,只是在录音体系中讲几个抽象的原则,很空泛。在制片厂就是师傅带徒弟,你要想当师傅,必须有独特的创造能力。如何上升到理论?没人搞过,是块处女地,源于我既有录音基础也有很久积累的拟音经验,所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此我确实有浓厚的兴趣,还有师傅的鼓励。师傅曾经跟我说,将来你会是拟音界最牛的人。我问为什么?他说你对问题的探索,总是带有理论色彩,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这种鼓励给我自信,于是我写出了《影视拟音技巧》,而且作为大学教材使用。其实,这部书写得很快,3个月就付梓了。东西都装在脑海里,找到个豁口,奔流而出……我准备再写一部《影视音响艺术》,算是技巧的姊妹篇吧。

  记者:您怎么看拟音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魏俊华:拟音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你说这个环节有多重要?好像命中注定,她就是一片绿叶。可以说,她是绝对的配角。这一点,几乎无人质疑过。我这人爱较真儿,爱琢磨。我发现,绝对的配角,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发挥相对“主角”的作用。如果拟音做不好,用冯小刚的话说,这地方“漏水”了。短板理论大家都知道,整体水平能不受影响吗?

  如果没有拟音这个绿叶衬托,很多人物形象可能就不会那么光彩,或者,因此而失色。声音的烘托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电影从无声到有声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1927年出现有声电影之后,音效的作用越来越被导演、观众所认识。比如一部武打功夫片,玩的就是动作和音响。别说没有音响,音响不好,功夫再好,打得再漂亮,没戏!

  谍战片的音效表现非常有意思,它要求是双层立体的。比如,《潜伏》里余则成“摇床”那场戏,吱嘎,吱嘎,这是用声音演戏。在这里,声音是“主角”!我在做这个声音的时候,把旁边屋里放东西的声音也做出来,做画外拼接。这个吱嘎吱嘎的声音,与做别的片子不一样,要把人物心理做出来,还要把在床上做爱的节奏做出来。人家一听,你这声音不对,就露馅了。所以我说,就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从整体上,音效确实是配角。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情节,在特定的情境下,声音可以发挥“主角”的作用。精彩的拟音能提升人物和情节的感染力,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这是我几十年得出的体会。

  奥妙无穷乐在其中

  记者:经您一讲,茅塞顿开,拟音确实是一种艺术创作。我看《潜伏》的时候,被那声音所吸引震撼,却不知道拟音师付出了这么多创作的心血。

  魏俊华:做这个声音,是上边监听者听到的声音,是让他心里有活动的声音,观众也跟着紧张的声音。这个很重要。比如,上楼梯,他不想让别人听到,怎么做出这种声音?要把蹑手蹑脚的感觉做出来。悄声无息,此处无声胜有声。但是,他脚步是没声音,但手一按门,吱呀一声,才惊心动魄!用那种震撼,来敲击别人的心理。所以说,艺术是相通的,这其实就是“蝉噪林愈静”的表现手法。拟音师还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拟音师不仅要有善于发现的耳朵,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是你对声音有特殊的敏感,能够理解声音的特质和深度。声音来自于生活,但表现的时候,必须高于生活,要表现出声音真实的美,不是简单的模拟。拟音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为生活中有些声音人耳是听不见、听不清的,你要把它表现出来,让观众听得见、听得清,听出美感和震撼。声音怎么表现?很多情况下,纯录音是没有音效的,或者音效很差。拟音师就是创造神奇声音的魔术师。魔术师的表演,一靠技巧,二靠道具。创意和灵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有了灵感,你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拟音道具的眼睛,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它却能为另一个它创造出绝妙的声音。比如淀粉跟雪地……谜底揭开了,有人说,拟音这么简单呀。简单吗?看似简单,但是,你能想到吗?你能发现吗?所以,灵感、发现道具、创作道具,是拟音师的三大绝活。

  记者:声音的魔术师这个概念是您第一个提出来的吧?

  魏俊华:有人曾提出“拟音圣经”的说法,大家认为我提出的“魔术师”概念更贴切、更形象、更生动,也更符合拟音的本质。“圣经”是用来崇拜的,魔术师要不断地创造奇迹。内涵和感觉是最重要的。对声音的理解,要深入到对人的心灵的理解。演员的表演要把人物演活了,演得传神。他有形象、有动作、有台词,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声音”他没法表演,没法借助,只能靠拟音师来创造。我们是用声音表现这个人物,也要把他的神表现出来。难不难?太难啦!拟音就像魔术一样,变幻无穷,奥妙无穷,也其乐无穷!所以,我一直在创作,从来没有职业疲劳,我沉浸在声音魔术的世界里,其乐融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