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神与物游 意飘云外——访写意花鸟画家裴士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2日09: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江天江天
秋塘秋塘
鱼趣图鱼趣图
风递菱荷十里香风递菱荷十里香
常会学 摄常会学 摄

  —访写意花鸟画家裴士戎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实习记者 周荃

  裴士戎,1943年生,少年时期在山东自学国画,1979年筹办广西第一家画院—柳州画院,1992年调桂林画院,1996年调安徽泾县中国宣纸集团艺术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和手工宣纸研究。2006年在浙江省展览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出版有《裴士戎画集》、《裴士戎小品集》等。

  撷英采华 自学成才

  裴士戎说,是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无形之中引领自己寻觅到了毕生的挚爱——高格调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裴士戎出生于安徽,8岁举家迁至山东济南。据他回忆,老济南城的街头巷尾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古董古玩、字画商店和各种经营把玩物件的小摊子。“济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它是一座历史底蕴厚重的老城,大至商店里高悬的装裱字画,小至儿童嬉闹时玩耍的画片、皮影戏,处处都飘溢着水墨丹青的芳香。”

  1956年,13岁的裴士戎放学回家时经过大明湖边的一栋民居,抬眼看到厅堂正中悬挂的一幅画,自此画面上高洁动人的水仙花深深印在了他的脑中。“那是李苦禅的作品。”裴士戎说,“当时正值黄昏,屋里没有开灯,我路过时随意从门缝往里看去,却是一眼就在黑暗的房子中看到画中水仙,清雅美丽,再难忘记。”这一年,裴士戎花光所有零用钱买了最好的绘画工具;也是这一年,裴士戎用三支毛笔绑成一支大笔临摹画家岳祥书的作品,立志此生献给写意花鸟。

  裴士戎没有受过绘画专业教育,他在实践中自学成才,取得今日成绩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和对写意花鸟艺术的坚持。虽然未正式拜师或者进入美术学院进修,但他从不放弃生活中任何机会向前辈求教、从同辈画家中学习借鉴。他先后问道于黑伯龙、朱慈燕等画家,后又从李苦禅、潘天寿等大家的作品中撷英采华,内化融入到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学无定型,没有正统绘画的束缚和规框,他师法自然万象,作品特立独行而又别具新意。“一定要有好的眼光,能够区分美丑,向第一流的作品学习。”裴士戎说。

  绘画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裴士戎在逆境与磨难中锤炼意志,愈加坚定了自己对写意花鸟的挚爱。无论在边远山沟的小火车站值班看守,还是在城里做最辛苦的搬运工人,他都没有停止绘画。在偏远无人的山区,他得不到便利的绘画条件,就直接背着画夹子进山写生。回到城里他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自学素描、油画、水彩。成家后孩子们占用桌子复习功课,他就在地上练习绘画。裴士戎的一生走南闯北,他却在这漂泊的旅途里磨练最真的性情入画:豪放大气的画风,别具匠心的章法,苍劲雄厚的笔墨;师法古人而不被前人风格所拘,师法自然而不被具体形象所限。苦难的磨砺赋予他作品深刻的情感,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赞誉:裴老的画是耐看的,经得起推敲琢磨。

  裴士戎说,画画于他而言完全是自觉的行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许我把时间全花在研究花鸟写意上,会错过人生中其他的精彩,但笔墨间的愉悦足以替代一切。”

  纸寿千年 墨韵万变

  裴士戎自小就对宣纸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一开始学画他就坚持使用好宣纸。虽然年幼的他对究竟什么是“好”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但绝不用报纸或者次等纸代替。此外,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如果一张画坏的纸若还有一片空白,哪怕只有巴掌大小,他也会将空白处裁剪下来练习字画。日积月累,这一张张不规则的字画小品集结成册,于2013年3月出版。

  1996年,已经有所成就并担任柳州画院院长的裴士戎辞去职务,到安徽泾县中国宣纸集团做一名普通的画家,这一举动为当时同行所不解。10年后,当裴士戎拿着研究实验得出的古法宣纸配方写材料向上级汇报并寻找工厂制作时,大家才明白:是对绘画艺术的高要求让他来到宣纸厂,为写意花鸟寻找历史上“质薄能坚,笺光古色”的宣纸。

  他说,宣纸对于中国书画创作的重要影响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宣纸的出现丰富了书画创作的材料:古法宣纸,一般呈象牙白,古润温雅,受墨清透而黑厚,最宜大写意花鸟。而现代工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制作宣纸是用化学方法处理材料,几天即成。固然纸面匀净洁白,但纸寿、自然肌质与色泽、水墨效果等,都无法与古法宣纸相比。对于一个画家,好的宣纸意义重大。尤其是写意画,宣纸的晕染程度为笔墨运用提供了更多技法的可能性。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十分重视作画纸质,为造“师牛堂纸”,他亲自到泾县宣纸厂订制并多次书信与对方沟通细节。其次,作为艺术的载体,纸张的保存年份就是艺术的生命长度。用古法宣纸作画,往往可以保存近千年之久。然而,在近现代工业化冲击下,宣纸质量开始下降,很多古方也在现代化进程中流失。“现在的宣纸,有的只能保存200年。也就是说,200年后,我们今天创作的画,全都不存在了。”裴士戎感叹。

  因此,他用10年的光阴隐于泾县,四处寻访造纸师,搜寻古今宣纸制作与遗存资料,进行大量实验,悉心探究前人工艺,终于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为中国宣纸传承做出重要贡献。裴士戎说,作画并非孤立的涂鸦,而是笔墨纸砚以及画者的本心与自然相互配合作用的艺术。心中之图与意属之纸相配则笔下如有神;有时用同一笔墨图案尝试不同纸张,则墨色变万千。“笔墨精妙而纸性幽微,其间真趣,只乐与知者道。”

  取法其上 水墨精神

  “我一生追求高格调的写意花鸟。这是一条最难的路,也是最美的路。”在裴士戎看来,高格调的艺术是以文人画为代表,用简练、筋道的笔墨表达气韵,展现画家情怀的艺术形式。

  “初次接触绘画是看到李苦禅先生的画,当时就被作品里传达的艺术情怀深深震撼。后来在山东博物馆看到齐白石先生的画后,我更加确认这就是高格调的艺术,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裴士戎说,尽管这条路太过寂寞与艰难,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以严肃的态度静心钻研,力求在意境、笔墨等方面继承前人写意画的传统,同时用心思考,寻求写意题材意趣、形式、手法的新突破。

  “一定要对艺术真诚,一定要到生活中。”裴士戎用简明扼要的字眼表达了他质朴而真挚的绘画精神。高雅的艺术离不开生活沃土的滋养,裴士戎多年来坚持写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形貌在不同地域的细微变化。“从初步写生到掌握画法需要时间和火候。”写意花鸟看似挥笔轻松却实非一蹴而就。以画火鸡为例,裴士戎20世纪60年代首次在广西看到这一物种时,便留意将其特点记在了心中。2002年在山东莱阳再次看到火鸡,他再次观察并开始动笔勾画,直到2013年上半年才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画面上的火鸡尾羽直立,栩栩如生。“不仅是火鸡,还有水鸭、黑天鹅等,无不是经过十几年的酝酿琢磨,今才敢说‘画成’二字。”

  取法其上,则路必艰难。裴士戎的心很静,他甘于寂寞,能沉潜下来钻研再钻研,使自己的艺术精益求精。在作品《寒梅》中,他题句:“久居深山心自静,写得梅花透骨寒。” 从中可知他执着于绘画的心境。“我的画展推迟了很久,因为总是有各种的不满意。大写意画的创作,往往是一笔破则整幅画皆败。而我是个力求完美的人,不容瑕疵。”

  文人水墨画亦被称作“老年的艺术”,因为水墨中包含的哲理只有到人生的老年阶段才被体悟,这就是在中国画领域所谓的“衰年变法”。裴士戎步入古稀之年,多年的积累沉淀也将在此时发酵成最醇的墨香,他把对人生的感悟融于笔下花鸟,推动中国文人水墨艺术的技巧与精神传承发扬。

  世间花鸟 无非笔墨

  陈新亚

  我在裴士戎先生与纸的交道中,感受到了一个画家极真诚的心灵跃动。 《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十余年研制宣纸,熟知纸性,是为了尽画性,尽纸性,发其美质;以至于尽笔性、尽水性、尽墨性,尽一切物性与天理,已而尽其人性—我性,与天地精神参化焉,“止于至善”。此古仁者情怀也。古今书画大家,多有亲与文房材具制作者,使“神与物游”,体物达道。裴先生,庶乎类焉。

  读裴先生画,可感的特点有二:一是纸上水墨近乎极致的黑白效果。在最浓重的墨黑、最古润的纸白之间,写出了花鸟树石的体温感与肌质感,却永远氤氲犹湿,水墨淋漓。二是空间结构近于极致的圆满明洁。我曾将其画作在电脑中,四面倒转着看,竟都很可观,毫不感觉画面分布之不美,可见其精致的视觉构成与笔墨裁剪功夫。无论是一二简笔构图,还是全满画面,均可臻此妙,册页作品尤如此。一友人将裴画嘱为题识,思量旬月,竟无处落笔。

  裴先生之画多自学,间亦问于前贤门下。然而对前辈之弊端,颇能警觉。或太文人意气,随手酬应,草率而出,其戒之,以敬画事;或执意笔墨个性,造险创新,其戒之,以守其常;或执着于物象刻画,累于形下,其亦戒之,以畅心神。惟自叹书法未工,不能近于古人。

  从个体历程看,裴士戎先生前期,是以花鸟去寻找与之匹配的纸墨;而当下,他正是以最好纸墨,寻找世间最具表现性的花鸟——实际在他的手下,如前所述,纸墨与花鸟之间已有很动人的相契与互发了。料后一时期,应是“世间花鸟,无非笔墨”的化境吧。

  执写意之笔  画快意人生

  周荃

  唐代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中国文人画讲究情景交融,意蕴更在画外:一切景语皆情语,画中风物多含情,裴先生的作品即是如此。

  先生是性情中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如山东大地的英雄侠士,豪迈洒脱、爱憎分明。美学评论家孙克说:“他的作品风格雄放、大气而绝无市井之气,不假修饰而直抒胸臆。”这种清心、真率之风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尤为难得。“灵性是书画真情流露处,非至情至性中人未能及也。”画者心迹,也只有先生这样的赤诚之心方能落笔得画面妙趣盎然的生机。

  他在写意世界里挥洒笔墨,恣情快意,全然忘我,不计世俗之得失。“我现在这么大年龄了,似乎除了画画外,其他的事情都不太了解。前年儿女们送我一部平板电脑,我也只会用它存放自己的作品方便查阅。”对生活不拘小节的裴士戎对待绘画却严肃认真,精益求情。他用10年时间钻研宣纸之道,直至今天仍多次前往安徽皖南地区,联系当地企业推动古法宣纸的制造和生产。“我希望这个年代的作品可以长久保存下去,给后人一些启示。”

  一切源于深爱。每天清晨把一池清水磨成浓墨,然后用一天的时间将之涂抹干净,数十年如一日,这是裴先生对写意花鸟的深爱,也是他快意醇厚的人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