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青春文学告别“小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1日10:59 来源:长春晚报 刘冰

  《流放七月》追溯“七月诗派”公案

  ——本报记者专访《流放七月》作者冬筱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透露,作家冬筱签约郭敬明“90后作家梦之队”后,于近日推出首部长篇严肃小说《流放七月》。《流放七月》以“七月派”诗人为主要对象,以建国之后的“胡风案”为背景,构思巧妙地讲述了三代人热血与悲情的人生。小说尝试展现“七月派”诗人最后的谢幕,告别并缅怀一代伟大而悲怆的知识分子,并且以年轻人的视角回望祖辈的人生,预言式地纪念必将到来的历史时刻。出生于1990年的冬筱,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爷爷曾为“七月诗派”一员),热爱写作,尤其偏好创作有一定历史厚重感的小说。

  记者:《流放七月》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在其中有什么样的思考?想提供给读者哪些养分?

  冬筱:《流放七月》讲述了一个祖孙之间关于追问、理解和继承的故事,其中着重思考了当代年轻人要如何面对家庭的历史创伤,并且找到出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年轻读者不要遗忘中国20世纪的沉重历史。

  记者:你觉得自己跟那些没有从事写作的其他同龄人有哪些不同之处?目前有没有一些职业规划?

  冬筱:不同之处在于我可能更愿意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情绪和各类素材,更敏感,同时比较容易独处,乐于思考。我的职业规划是律师。

  记者:“七月诗派”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你的新作是以“七月诗派”为背景创作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

  冬筱:他们的历史一直在吸引我,我无缘亲口问他们一些问题,只能通过找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他们,他们的诗文的确给了我许多灵感和触动。选择他们的初衷在于送别和纪念,毕竟“七月诗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了解他们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爷爷能看到这本书,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个安慰。

  记者:在文坛上,“世代观念”常被提及,比如80后作家之类的。对于80后、90后这些常常被提及的世代概念,你是怎样看待的?你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跟80后那一代作者有不同吗?

  冬筱:这种划分有道理,也有局限性。我觉得即使有不同也相差不大,毕竟生活经历还是类似的;不同肯定还是有的,90后作者可能会有更多发散性的思考和奇异的想法。

  记者:对于社会上给予90后的一些特征总结,比如崇尚个性,蔑视陈规,敢想敢做,不在乎别人看法等,你本人有何感觉?在90后作家中,你最欣赏谁的文字?

  冬筱:这些总结还是比较客观的。90后思维敏锐,热爱自由,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不过我觉得90后正在变成熟,渐渐能承担起一部分社会责任了。我很欣赏薛彬和余慧迪,他们的作品非常出色。

  记者:你平时主要的阅读方向是什么?最喜欢哪些作家的作品?

  冬筱:主要还是会阅读中外文学类作品,也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最喜欢博尔赫斯和昆德拉。

  记者:在你的长篇新作中,在祖孙、师徒、朋友之间构建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冬筱:以信任和尊重为主的关系。现在看来,我有些想当然地拒绝在这些信任当中掺入世俗的矛盾,所以人物之间显得过于和平,波澜不惊,缺少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可能是自己潜意识里想要拥有的,所以就这样写了。

  记者:写作这本书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冬筱:比如历史片段的描写、小说与社会的关系、人物线索的交织、语言运用的不成熟等。不过最大的困难恐怕还是如何坚持到底完成这部小说。克服这个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一定不能放弃。这本书我最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和国家历史的关联,并且去思考我们是否应当关心历史,从而走好自己的路。

  记者:将第一部长篇作品锁定这样一个非流行的冷门题材,这需要的不只是技艺或想法,更需要勇气。对于这样一个题材,你是怎么看待的?

  冬筱:写作这个题材并不是我刻意的选择,其实我是为了讲述“七月诗派”的故事才开始创作小说的。我很自然地把核心选定在了“七月诗人”身上,这个题材就是我写作的初衷和目标。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西湖边。

  出生于一个残破家庭,从幼年起与祖父里欧相依为命的莱易,在“七月”的末尾与民谣歌手、来到杭州学钢琴的文森偶然相识。文森成长于单亲家庭,从小受到酗酒母亲压迫式的管教。莱易和文森由于成长经历有几分相似,所以友谊逐步深厚。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莱易的爷爷里欧和文森的钢琴老师佩蒙都曾是“七月派”的重要诗人和作家,却在荒谷案中友情决裂,一个含冤入狱,一个隐匿于世。莱易试图找到当年里欧与佩蒙决裂的原因,却也因为自己杳无音信的父亲塞缪而与爷爷开始产生分歧;文森一边在钢琴课后倾听着佩蒙往昔的人生,一边努力在明亮的生活里抹掉记忆中母亲留下的残影……

  七月诗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理论的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该诗派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这些青年诗人人数众多,散落各地,其骨干成员有阿垅、绿原、鲁藜、冀汸、芦甸、牛汉、曾卓、邹荻帆、彭燕郊、孙钿、方然、杜谷等,他们的诗作大多先后收入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第一集、第二集和《七月新丛》《七月文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