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周国平:“我是一个阅读者 思考者 写作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1日10:19 来源:温岭日报

  “不务正业” 不走弯路 不求甚解

  周国平与他的阅读“三不主义”

  7月9日晚,市行政中心大会堂内座无虚席,市民们匆匆前来,赶赴一场精神与心灵的洗礼。当晚,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做客温岭“人文大讲堂”,以“阅读与精神生活”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指导市民如何选择优秀书籍,解释何为真正的阅读,并现场回答了不少“犀利”观众的提问,展现了一名学者的广博学识和从容风范。

  人物名片

  周国平,著名学者、作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迄今为止出版各种书籍百余种。

  在青春期应养成阅读习惯

  都说“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早在几天前,周国平要来温岭演讲的消息传开后,“人文大讲堂”的票很快便被一抢而空。在当晚的观众中,有捧着一堆周国平著作赶来的学生书迷,有全家出动的阅读爱好者,更有几位身怀六甲的孕妇,而没能领到票的市民也不甘离去,站在过道里听完了整场讲座。

  “非常高兴来到温岭和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温岭的全民读书月活动,内容安排得非常丰富、扎实、有水平,这是我在其他县级市没有见过的。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听我的讲座,说明温岭爱读书的人很多。”讲座一开始,周国平就亲切地与观众们打起了招呼,随后很快切入了讲座的主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我自己可以说是读了一辈子的书,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中学和大学是我养成读书习惯和品位的关键时期。到现在我的心态还是这么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爱读书。阅读,对我来说,不但可以养心,还可以养身。”周国平说,读书的感觉就像是在谈恋爱,在读书的过程中,会痴迷,会陶醉,若是遇上了喜欢的作者,更是一种幸福的遭遇。

  同时他也告诫小读者,要珍惜青春期的时光,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阅读将提升精神品质

  “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提高的,这样的读书我才把它称为真正的读书。”周国平将阅读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实用型阅读,是为工作和专业服务的;二是纯消遣型阅读,是用来打发时间和消磨时光的;最后一种,将阅读作为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品质的方式,这才是阅读该有的境界。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一个是幸福,一个是优秀,都离不开读书。”周国平说,真正的阅读,能让人拥有良好的智力品质、丰富的情感和崇高的道德。智力品质,包括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建议师生和家长,不要把功课和考试看得太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及对知识和世界的兴趣。同时,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感兴趣的领域要下功夫,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被外在的理论所支配。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头脑发达,却缺乏感情,那么他仅仅是一个好工具。”周国平说,阅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籍,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能够让人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

  除阅读之外,周国平还鼓励读书爱好者多写日记。“千万不要以为写作就是作家的事情,阅读就是学者的事情,本来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就是非职业的,它属于每一个关心心灵生活的人。只要你关心心灵生活,只要你会写字,你就该写作,为自己而写。”周国平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他告诉观众,日记会给人留下人生中许多美好的瞬间,留下人生中的经历和思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写日记,写作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阅读中的“三不主义”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阅读?周国平给出了答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三不主义’,‘不务正业’,博览全书;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所谓的“不务正业”、博览群书,就是说人在阅读过程中不应受职业、专业限制,各种书籍都应有所涉猎,对各种知识都应该充满好奇心。周国平说:“虽然我念的是哲学系,但我读的最多的却是文学的东西,包括小说、诗歌,还有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等等。”

  过去,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经常会有人请周国平推荐好书,或者干脆请他开出一张书单。周国平通常会这么回答,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书,直接选择大师作品或经典著作即可,也就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所谓的经典,是时间为你作出的选择,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最会看书的人推荐的,读这些书,就是把人类创造的财富变成你自己的财富。”同时,周国平也强调,真正的阅读,要读大师的第一手原著,避免读经过“解剖”的二三手著作。

  不少人提出,有些经典著作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周国平就建议他们“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这种阅读不是在做学问,不需要较真,不用纠结句子、抠字眼,尤其是社会科学、哲学方面的书籍,看不懂的部分就先跳过去,在这个不求甚解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受到了熏陶,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深刻。”周国平最后强调,在看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在生活中多思考、多感受、多写日记,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水平。

  微博网友评论

  @蜀山李長老威臻:今晚在周国平先生的讲座上,我觉得一些感到好笑的事其实并不好笑。比如说他女儿的事,那就是赤子之心的体现。这赤子之心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消失,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哀!

  @红酒-黑咖啡:听着周国平说女儿提出各种哲学问题,我很有同感。还有同感的是有了孩子后,父母也随着孩子再成长了一遍。

  @徐家女纸:今晚与周国平失之交臂,最后时刻被领导要走了票,少了次思想熏陶的机会。

  @温岭漂流瓶:手机阅读会,人文大讲堂。68岁的周国平很显年轻,他用更加年轻的声音和心态讲述阅读与精神生活。

  @内敛坚韧:优秀第一,成功第二——摘自周国平讲座。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

  @蔷薇遍地:周国平说,写作属于每一个关心心灵生活的人。金钱是最不可靠的财富,它无名无姓,和你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而经历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珍惜它。

  @温岭共青团:周国平在昨晚《阅读与精神生活》的讲座中分享的读书的三个“不”很值得我们学习。1.不务正业,博览群书;2.不走弯路,直奔大师;3.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本报见习记者 颜婷婷 整理

  “我是一个阅读者 思考者 写作者”

  7月9日,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接受了我市著名评论家慕毅飞的专访,并在当晚的温岭“人文大讲堂”互动环节接受了观众的提问。

  问: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答:人们在介绍我的时候,通常说我是作家、学者、哲学家,我认为这些东西可有可无,都是偶然的东西。我总说我最在乎的身份是一位父亲,我最想当的是父亲,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我觉得我是一个阅读者,我爱读书。我是一个思考者,然后我是一个写作者,我不想当什么家。

  问:温岭在举办读书月活动,这是第二次举办,而各地读书月的活动也在举办,你怎么看待出现在各地的读书月活动?

  答:持比较积极的评价。围绕读书开展的活动,对推进人们重视读书、养成读书习惯有好处,尤其现在读书变成了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成了少数人的享受,非常可惜。现代生活节奏比较匆忙,很多人可能没有心思静下心来读书。

  问:周老师是一个苛刻的读者,您说读哲学就一定要读原著,主张二三流的书没有读的理由。现在敢于去读哲学原著的人不多,但不少微博发的小段子却充满哲理。如何理解读哲学原著的人很少,传播哲理小段的人很多这种现象?

  答:传播哲理小段的人多,说明人们对人生智慧的东西是有兴趣的。有些人因为对小段的哲理感兴趣,就会想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时候他只能去读原著。这样,小段就为大家去读原著提供了一个渠道。我重视的还是原著,我常和读者说,不要光看我的书,我的书就是桥梁,你们通过这个桥梁去找大师,而我不是大师。

  问:在现在的阅读中,大量的人沉迷于网络小说,这是一种纯消遣,在一定意义上算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吗?

  答:太浪费了,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人一辈子用来读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读书是我的职业,但实际上我能读的书是有限的。如果你去读一些没有精神含量的东西,那就太可惜了。我觉得很多人没有品尝过读那些特别好的书所带来的快乐,吃那么大的亏他不知道。

  问:您说,“书籍是很少的一种不按价值论价的商品。”我觉得很奇怪,书只根据他的厚薄来论价,因此我们经常拿着金子一样的价格买了一堆垃圾回来。

  答:其实,我们可以拿着白菜一样的价格去买金子。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幸运,就看你要不要。

  问:是把复杂问题变为简单问题的能力重要,还是把简单问题变成复杂问题的能力重要?

  答:都很重要。在开始的时候,前一种能力重要,这个时候你往往对简单的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实际上它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做到这一点后,后一种能力就更重要了,就像我们的读书,开始的时候是越读越厚,更高的境界是越读越薄。

  问:您建议个人先优秀后成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单位要求员工爱岗敬业,对此您对单位有何忠告?

  答:作为单位,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去满足兴趣,这实际上是对个人提出的一个要求。个人在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可以在自由时间尽情地去满足个人兴趣。最理想的情况是个人兴趣与职业完全一致,但现实经常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本职工作就是你的生存手段,兴趣爱好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以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埋怨。

  本报记者 颜宗敏 见习记者 颜婷婷 整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