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新闻 >> 正文

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简·奥斯汀:小镇淑女还是都市女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10日14: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冯元元
 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

  今年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两个多世纪以来,简·奥斯汀凭借《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和 《爱玛》等部作品叱咤世界文坛,英国史学界泰斗托马斯·麦考莱曾称赞道:“英国作家当中创作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要数简·奥斯汀了,这位 女性堪称英国之骄傲。”

  英语世界举行了大规模的活动来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从2013年1月2日开始,几乎每一个月份都有包括作品朗诵、实地参观、物品 展览、作品演出和学术会议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分别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开展,再加上轮番播出的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庆祝规格可以说大大超越 了去年的狄更斯诞辰200周年。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宝拉·拜恩(Paula Byrne)于今年1月推出了由哈珀·柯林斯公司出版的简·奥斯汀的新传记《真实的简·奥斯汀:小物看平生》(The Real Jane Austen: A Life in Small Things,2013),希望呈现给世界和“简迷”( 英文Janeites,指简·奥斯汀的铁杆粉丝)一个真实的、不同以往的简·奥斯汀。

  家人眼中的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的个人生活一直是“简迷”与读者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19世纪初,奥斯汀的小说均是匿名出版,只署名“一位女 士所著”(By a Lady),因此世人虽喜爱她的作品,却并不知晓作家的个人信息。遗憾的是奥斯汀离世时并未留下任何日记或个人传记材料,惟有一些与家人的书信。她一生共 与家人写了3000多封信件,其中大部分是与自己的姐姐、同时也是人生知己的卡桑德拉之间的书信往来。令人惋惜的是,奥斯汀辞世之后声名鹊起,姐姐担心私 人信件曝光后引人遐想,便在去世前狠心烧毁了几乎所有信件,几千封书信仅留存160余封,由于信件之间没有连贯性,内容也多为琐碎小事,奥斯汀本人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生活因此成为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争议的话题。

  1869年,奥斯汀的家族为了纪念她,出版了由其侄子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雷执笔的传记《简·奥斯汀回忆录》(A Memoir of Jane Austen)。1871年,该传记再版,并将奥斯汀生前未发表的作品收录在内。1913年,奥斯汀的后辈再次为她撰写传记,通过家族保存下来的作家信件 叙述了她的一生,取名《简·奥斯汀:她的人生与文字,家庭书信集》(Jane Austen: Her Life And Letters, A Family Record )。

  不过遗憾的是,奥斯汀的家人,尤其是与其同时代的家人并未认识到她的文学成就。在他们看来,奥斯汀从小喜欢写作不过是女子打发闲暇时光的爱好罢 了,即便有作品出版,也从未将她看作职业作家。因此,在侄子奥斯汀-雷的记忆里,简·奥斯汀也只是个平凡的、一辈子未婚的“老姑姑”,似乎总忙着做女工。 甚至奥斯汀最喜爱的哥哥、同时也是其出版经纪人的亨利·奥斯汀也认为,妹妹是一个“终身与文学与宗教为伴,乐于帮助他人,一生平淡”之人。而奥斯汀死后葬 于英国温切斯特大教堂,大哥詹姆士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上竭力颂扬她对宗教的虔诚,却只字未提妹妹的作家身份与文学成就。这或许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与作家 生前一直匿名出版且小说在当时并不十分畅销有关系,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家人眼里——或者家人更愿意把奥斯汀看作是一个娴静、虔诚的淑女。

  但是,亲人眼中的奥斯汀就一定是真实的简·奥斯汀吗,抑或那只是她人生的一个侧面?简·奥斯汀真的如她同时代的某些读者所猜测的那般是个沉默寡 言、性格拘谨的老处女,抑或如世人所认为的那般,是个生长于英国乡村小镇,终身未嫁,不谙世事,安然地徜徉于自己周围小世界的孤僻淑女?她本人对待写作是 什么态度,只是一项爱好?她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因为爱情失败就一生未婚吗?

  在《真实的简·奥斯汀:小物看平生》中,宝拉·拜恩就提出了以上种种质疑,并竭力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与作家小说透露出的讯息中寻找答案。不同于以 往各个版本的简·奥斯汀传记,拜恩在新传记中放弃了传统的编年体写法,采取了主题式的著传方式,每一章都围绕作家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小物件展开,譬如 印度披肩、象牙微雕、托帕石十字架(奥斯汀在海军服役的弟弟查尔斯送给她的礼物)、深红色天鹅绒靠枕、四轮马车(一架上等马车)等,通过一个个小物件,将 与此相关的人物与事件娓娓道来,讲述了奥斯汀人生的不同侧面。在拜恩笔下,奥斯汀不再是那个孤僻、隐居小镇的老处女,而是一个充满生气、独立、自信并深谙 尘世百态的女性。

  都市女郎vs。乡下妹

  这本新传记给人强烈震撼,因为它颠覆了世人眼中的简·奥斯汀形象。拜恩笔下的奥斯汀自信、冷静、睿智又风趣,是一个神采飞扬的摩登女子,试问,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是否与许多读者(包括笔者在内)曾经在心中勾勒过的简·奥斯汀有些重合呢?

  拜恩笔下的奥斯汀绝非不通世事,而是深谙尘世智慧,具有政治眼光。拜恩发现,奥斯汀真实生活的圈子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甚至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 就发生在其近亲身上。譬如,传记第一章就是从一幅“家庭剪影画”开始,讲述了奥斯汀的三哥爱德华在13岁时被一个没有子嗣但富有的远亲收养的故事;而传记 的第九章“一板蕾丝”则记录了一桩有关奥斯汀舅母的丑闻,据说这位雷·佩罗特夫人曾因在一家小店盗窃了一条蕾丝(价值1英镑19先令)而被捕入狱,在巴斯 当地十分轰动。这些事使奥斯汀早早就观察并了解了世态人情。

  拜恩在传记的第二章更是从一条“印度披肩”出发,揭露了一系列惊人的事实,譬如简·奥斯汀对英国在海外的殖民行为十分了解,这要归功于她的费拉 姑姑——一个21岁时乘船到印度寻找结婚对象的女子——对她的影响;再如,经拜恩考证,奥斯汀的父亲曾作为中间人参与过亲戚在印度的鸦片交易。在传记的第 十二章“曼斯菲尔德的女儿”中,拜恩就专门探讨了奥斯汀对奴隶制的看法以及她对时事的关注与了解。事实上,拜恩指出,奥斯汀家族不少体面的亲戚朋友都参与 过奴隶贸易,正因为有所了解,奥斯汀本人对蓄奴制一直采取强烈的反对态度。这一点,从她的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不难看出。她在小说中对贝特伦一家极尽 嘲讽,并借女主人公范妮之口对种植园主贝特伦先生喊出“我们家中并无黑奴,为什么在海外要有?”这样尖锐的质疑。

  奥斯汀游历广泛,是个时髦的都市女郎,而非世人所想象的终生幽居于乡间那方小天地。在1月底同新西兰《聆听者》杂志的访谈中,拜恩表示,她眼中 的简·奥斯汀绝不是个闭塞的“乡下妹”,这本传记想要展示给大家的正是一个“都市女郎版的简·奥斯汀”。传记第六章“四轮马车”就专门介绍了奥斯汀游历之 广、出行之频繁。除了离家上寄宿学校,奥斯汀常与家人一道出行拜访亲友。她12岁之前就去过牛津、南安普顿、伯克郡的雷丁市等地,后来因为哥哥的缘故更是 经常途经伦敦、往返于肯特郡,并曾在巴斯寓居5年。很难想象,一个18世纪的淑女竟然到过如此多的地方。可以说,奥斯汀对都市丝毫不陌生。在那里,她与每 一个都市女郎一样,热衷于逛街、购物,喜欢到剧院看戏,乐于与朋友聚会、跳舞,连她的哥哥亨利都曾赞赏过她舞艺精湛。甚至,在19世纪初她还多次独自乘坐 哥哥的“四轮马车”威风地奔跑在伦敦街头,用拜恩的话讲,奥斯汀相当于开着“一辆拉风的敞篷跑车”。

  奥斯汀看似端庄、文静,实则风趣、幽默,绝非严肃拘谨之人,甚至有些粗鲁。喜爱奥斯汀那种嘲讽又不乏幽默文风的读者都愿意相信,奥斯汀也是睿 智、风趣之人。拜恩在此版传记中证实,奥斯汀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语言上更为无拘无束。她从小就喜欢拿时下的名人调侃,更是经常在与姐姐卡桑德拉的通信 中极尽模仿之能事,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引她发笑。奥斯汀本人亦不是拘谨之人,这一点从她作品中不乏男女私通的情节可以看出。她甚至还开过 “臀部与罪恶”的下流玩笑,影射英国海军中的鸡奸行为。类似的 “有色”玩笑在她的书信与作品中均有出现,读者很难想象真实的奥斯汀在生活中还有如此大胆甚至粗鲁的一面。

  奥斯汀对爱情、婚姻的真实态度

  对于简·奥斯汀,读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她本人的爱情故事了,而她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也一直是奥斯汀研究的永恒话题。2007年,由安妮·海瑟薇 主演的名人传记电影《珍爱来临》(Becoming Jane)上映,讲述了奥斯汀与年轻的实习律师汤姆·勒弗罗伊之间的爱情传奇。影片改变了许多人心目中对简·奥斯汀的印象,两人最终只能成为相爱却不能在 一起的“朋友”的结局更是令人相信,奥斯汀一生未婚,正是因为从未走出这场情伤。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奥斯汀果真因此而终生未嫁吗?拜恩对此的答案是否定 的。

  拜恩认为奥斯汀终生未嫁是慎重思考之后的理性决定。这个观点或许会引来许多读者的质疑与反对:奥斯汀能够写出伊丽莎白与达西那么浪漫经典的爱情 故事,她又怎么会不向往婚姻呢?拜恩则认为,奥斯汀是个现实主义者,对于爱情她并不持浪漫的观点——甚至是反浪漫的。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深谙理性之爱, 而她小说中恋人间的情话也从来都是点到为止。譬如在《爱玛》第三卷第十三章,奈特利先生向爱玛表露心迹时说:“我不会讲什么甜言蜜语……假如我少爱你一 点,或许就可以多说一些了。”在拜恩看来,奥斯汀这种不依靠言语而表达出的浪漫才是最性感最动人的。

  事实上,奥斯汀并非没有机会嫁人,是她自己放弃了。奥斯汀聪慧、风趣,身边不乏追求者,却最终无人获其芳心。喜欢她的,她不感兴趣;向她求婚 的,被她拒绝了;人生中惟一一次接受过的求婚,也在第二天一早反悔并拒绝了。1802年冬天,奥斯汀接受了年轻、多金的哈里斯·彼格-威瑟的求婚。哈里斯 是奥斯汀在小镇斯蒂文顿一起长大的邻居,比作家小近6岁,从小爱慕奥斯汀。遗憾的是,奥斯汀次日一早就改变主意,登门回绝了哈里斯之后即动身返回了巴斯, 短暂的求婚也落下帷幕。

  拜恩在研究奥斯汀的往来书信时注意到,作家多次在信中提及女性因难产而死亡——现实生活中,她的两位嫂嫂死于难产。她用“可怜的动物”称呼一位 生了13个孩子的母亲,还告诫自己的侄女千万不要生那么多孩子,以免30岁不到就人老色衰、芳华不再。奥斯汀十分清楚:冒着生命危险生儿育女,在不断怀孕 与哺乳中年华逝去,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写作才是她想要的人生,成为一个专业的作家才是她的梦想。假如婚姻与写作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她的选择是写作。拜 恩在传记的第十六章“便携式写作盒”中就专文探讨了奥斯汀对写作的热爱、执著以及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并称赞她是一位“天生的作家”。

  1813年对奥斯汀而言是特殊的。她的《傲慢与偏见》于年初刚刚出版,销量不俗,批评界对此也青睐有加。两年之前她成功出版了《理智与情感》, 另一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也即将在一年后面世。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也终于不用再倚靠父兄生活,体会到了经济与身心独立 的美好。可以说,1813年是奥斯汀文学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应该也是其人生中最欢乐的时光吧。在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的今天,我们很高兴重 新发现了这样一个自信、风趣的摩登女郎,一个耀眼得令人移不开目光的简·奥斯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