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评论 >> 正文

执著坚守坚韧:报告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中国报告文学新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1:03 来源:宗 宇

  《中国报告文学新论》(章罗生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新论》)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会议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湖南省作协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湖南大学承办。

  《新论》的特点、价值及其意义是与会人员研讨的中心。大家充分肯定了专著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创新性,认为它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报告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收获,在中国报告文学乃至中国当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张炯认为,该著论从史出,试图从报告文学的历史发展中升华和探讨报告文学乃至纪实文学的理论体系,对报告文学的本质、特性和价值观等,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论述。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考细致,兼具我国报告文学史与理论探索的意义,是作者实现自我超越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报告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收获。雷达指出,《新论》是目前最厚重、全面,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报告文学的理论专著,它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其包容性、全面性和开放性都是空前的,是一部关于报告文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对我国的报告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何建明认为,《新论》是作者用汗水和思想凝聚起来的理论著作,它对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的梳理非常全面,史料翔实而丰富,在理论专著中是最完整、最丰富者之一。白烨认为,《新论》确实是集大成之作,整体是文学史的,同时又具有构建当代报告文学理论大厦的雄心和野心。它史论结合、内容厚重、资料翔实、资讯丰富,其内容涉及报告文学的理论史、研究史和流派史等方面。贺绍俊则强调了《新论》的“新”和“实”。他指出,《新论》的上编“理论新探”、中编“发展新论”和下编“流派新议”,都落在一个“新”字上,它绝对不追求四平八稳,而是努力要写出新意和新见,因此,“新”是这本专著自觉追求的学术目标。这种“新意”也许还不成熟,但“新”的本身就是一种活力,它将推动学术的发展。至于“实”,则是朴实、老实、扎实、厚实。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作者绝不搞花哨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难得。刘茵认为,《新论》涉及到报告文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报告文学的转型、流变、艺术和研究史等,内容非常丰富,既是史论结合的,也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以史学家的胆识和艺术家的勇气,给一些被冷落的作家以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具有求真、求实的特点。萧立军认为,《新论》是报告文学当中的最新成果,而且是重大成果,它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新观点、新看法,是一部有血性的著作。阎真认为,这部作品非常系统,非常全面,是集大成的,表明了湖南的报告文学研究位居全国一流水平,希望它能冲击鲁迅文学奖。罗宗宇从报告文学研究的创新如何成为可能这一角度切入,认为《新论》作者有理论新见,建立了自己的报告文学观;对作家作品的批评能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评判,对于报告文学的研究历史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能面对创作与理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时作出回应和思考,具有现场感和责任感。

  与会人员也探讨了《新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白烨认为,作者的报告文学研究不是批评家式的而是学者型的。何建明和李鸣生以《新论》对自己的创作研究为例,高度肯定了作者文本细读的用心和认真。雷达则以自己的《苏晓康模式评议》一文为例,肯定了《新论》对研究资料掌握的认真与全面。熊元义认为,《新论》绝不是吹捧、浮夸的文艺批评,而是重视文本细读和有真知灼见的真切感悟与阐释,作者阅读中国报告文学作品之多令人惊叹。他不但对何建明、胡平、王宏甲、赵瑜、邓贤、徐刚等许多重要的当代报告文学作家进行了专题研究,而且对一些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品也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详细评论。同时,专著又绝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重视中国报告文学的整体发展,如从当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中概括出“新五性”等。刘茵指出,作者在论述时,能在不同作家的横向比较中来分析、把握其特点、特性,指出其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可见其下功夫之深。何建明、李鸣生和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则建议,作者在研究中,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作家的评述,要多与作家和编辑等沟通。

  研讨会还由作品讨论延伸到对作者的评论,评论章罗生的报告文学情结和研究也是其重要内容。刘茵回顾了作者从《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到《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再到《新论》的过程,充分肯定了作者对自我的不断挑战与超越。白烨认为,作者在报告文学研究中始终不渝、执著追踪、长期坚持,这种坚守和坚韧,确实值得我们表示敬意。朱竞、罗宗宇也肯定了作者对报告文学研究的情有独钟和一贯坚守,认为这么多年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在报告文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勇于攀登,孤独前行,的确难得。阎真认为,《新论》是作者经20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才取得的成果,它成为报告文学研究中沉甸甸的代表性著作实属必然。就作者的主体人格和精神个性而言,雷达认为,从著作到人,《新论》及其作者都有质朴感,都表现出真诚、求实。李鸣生、贺绍俊和黄传会认为,作者的学术人格和追求,体现了湖南人的倔强、自傲和胆量,作者走的是一条既坚韧顽强又孤独悲壮的学术之路。

  与会人员还从完善、提升《新论》的角度,探讨了作者对报告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定位等问题。其中刘茵、白烨和熊元义等,围绕用“新五性”代替“旧三性”等问题进行了学理探讨,认为“新五性”更多的是体现了报告文学发展的趋势,将其作为本质属性尚须进一步完善。雷达、何建明、贺绍俊等则指出,对报告文学作家和流派的归类和定位,要注意复杂性、准确性和学术谱系的延续性等。(宗  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