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马笑泉:感受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3日15: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笑泉

  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忘掉一切,好像这是在写给自己看,或者世上最亲近的人看的。

  必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驰骋,必须为它打开所有的闸门,于是你就会突然惊异地发现你意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诗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意识就其实质来说是不变的,然而在写作时,意识却能唤起新的思想的、新的形象的、新的感受的和新的语言的旋风、洪流、瀑布。所以有时作者本人也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惊喜。               

                     ——[俄] 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感受力

  2006年暮春,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举办了一次集会,书法家们在此展开互相批评和自我反省。其中有邱振中先生。他既有实践又有理论, 还特别敢说真话,被潘公凯先生称为“言行一致”。参加集会这年,他快60岁了,还在为深入理想中的艺术境界而纠结痛苦,而孤独呐喊,而暮年冲刺,给人以西 绪弗斯推动巨石的悲壮感。他在讨论中提到一个“感觉水准”的问题。他讲,人们通常只谈“思想水准”,但他想到的是“感觉水准”。然后他以惯有的自我解剖方 式说:“如果说,邱振中的(感觉)水准在这个地方,最高(感受)水准在那个地方,那么,个人(感受)水准之上的事物我是感受不到的。这个推论非常残酷。” 接下来他还说了一大通话,篇幅有限,择要摘录——“这就是说,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水平来认识所有杰出的事物”,“我们一生的努力最后付诸东流,很多刻 苦的、有才气的,甚至天分不低的艺术家最后成就平平,全都出于这个原因。他认为自己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了,已经理解王羲之了,已经理解怀素了,心里满怀激 情。但是,对不起,你所有的领悟都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在你感觉水准之下,超不过这根线。如果你不把这个提高,激动到死都没用。这是一个冷酷的事实”。

  邱先生的工作领域是书法,我的工作领域是文学,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是不一样的,但内质颇多相通之处。所以,下面这句话我想他应该是同意的:对于文 艺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感受水准,或者说,如何培养感受力,乃是首要问题。邱先生把这称为“一个冷酷的事实”,我却觉得这个事实既残酷又迷人。残酷是因为 感受力起码有一半是天生的。有些人的感受力,在细腻度、准确度、深入度和丰富度上就是比其他人要强,而且往往强10倍不止。这就是邱先生所说的残酷。顾城 曾写过如下诗句:“穷,有一个凉凉的鼻尖/他用玻璃球说话/在水滴干死之后”。这完全是凭借自身感受力写出来的,在感受力远不如他或者根本没有艺术感觉的 人看来,简直毫无道理,让人愤怒。但没办法,这是地道的现代诗。只要你对当代中国诗歌有所了解并且不至于罔顾事实,你就得承认顾城是当代感受力最好的汉语 诗人之一。他是天生如此,不是后天练出来的。但另一方面,邱先生事实上也承认了,感觉水准是可以提高的。这个提高的过程,充满弹性、生动有趣,足以让人一 生迷恋。只要你有慧根(这个慧根是指先天感受力还不错),后天下的工夫又足,就可以练到“通灵”的地步。我把这称之为“纯感通灵”。这是一切文学家、艺术 家修炼的正途。而哲学家、思想家们,他们有另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古人早就提倡过的“精思入神”。当然,如果一个人既能“纯感通灵”,又能“精思入神”, 那他无疑是个伟人,这样的人,百年难逢一个。

  现在该谈谈如何培养或者提高感受力了。有人立刻会想到,要多读书。多读书当然很好,但那是“精思入神”的练法。当然,你也可以在阅读中惊讶于他 人的出色感受力,甚至还可以模仿其感受方式,但由于你的感受力并没有产生质变,那种感受方式始终不会真正属于你。就像当年《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后,不少跟 风者的散文中都出现了那种感受方式,然而一望便知其为赝品——他们的感受力远未达到作者刘亮程那种细腻和深入的程度。而一旦离开书本,很多人可能觉得没办 法入手。如果你是个身心二元论者,确实很难寻到入手处的。但是,如果你赞同身心相通,那就恭喜你啦,在生活中你可以随手找一个小细节作为入手处。我小时 候,每次走楼梯,只要周围没人,总喜欢闭上眼睛,也不依靠扶手,纯凭感觉上下。这个习惯从童年时代保持至今。当时纯粹是为了好玩,今日细思,当年幼小的自 己闭上眼睛,小心翼翼地在黑暗中力求把每一步踩实时,触觉和听觉就全面打开了,比睁眼时灵敏了好几倍。为了保持平衡和正确的方向,身体的每寸肌肉都力求协 调,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就是这样一个小游戏,因为玩了30年,我的感受力竟在无意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说得具体点,在小说创作中一旦与幽黑、狭仄的环 境相遇,或者是要描写寂静中细碎的点滴声响、肢体的紧张和平衡、屏息静气中的前行时,我的笔触就会变得精细,有种轻易就能写到位的感觉。

  在拙作《愤怒青年》中有段这样的描写:“我没有在康爷爷家住,怕替他招来麻烦。躺在客店的白床单上,双手枕住后脑,一动不动,甚至连眼睛都没有 眨一下。我定住了。定住是种很奇怪的状态,就像河水在空中流动,却突然停止,又不落下,悬在那里。心里还是很清楚。”小说写的是楚小龙的感受,实际上却注 入了我少年时代的一种体验。初中三年我基本住在外公家,一个人住间小房子。在不想做作业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望着刷了石灰的天花板发呆,很偶然进入了这 种状态。后来我由被动体验转为主动追求,一是觉得好玩,二是每次“出定”后觉得很舒服,感觉格外敏锐,以至于墙壁上的每一块斑点、每一道痕迹我都能玩味出 许多东西来,这无疑扩充了我的感受力。日后我能写小说,跟学校里的作文课没多少关系,却与这样的私人体验和“训练”大有关联。2010年,我读到了《恶童 日记》,看到两个主人公在做“不动”练习,顿时大感亲切。他们的“不动”练习与楚小龙的“定住”状态有不一样的地方,但都是禀性特异的青少年在有意或无意 间扩充自身的感受力。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想必是把她童年时的体验融到了主人公身上。我想,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应该会同意我的看法: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 自我训练,于身心极有益处。

  世界上还有一些写作者,以损害身体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感受力——或许那不叫提升自己的感受力,而是制造暂时的幻觉。幻觉过后,身心会坠入更深的 痛苦。对于这种改变感受力的方式,我想,起码村上春树和毕飞宇二先生会坚决反对的。因为他们一个在“铁人三项”中,一个在健身房里,找到了保持敏锐感受力 的有益方式。改变和提升感受力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确实不需要以残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据我所知,有的写作者长期坚持打坐,他们以一种内倾的方式打开了自己 的感觉;有的写作者喜欢在山川大地上遨游,他们以一种外放的方式打开了自己的感觉。我还在一本叫做《逝去的武林》的好书中,读到过那位半生寂寞的形意拳嫡 传李仲轩老人的一句话,他说,练武就是练感受力。我想,这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2300多年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庄子就提出了由技入道。如果不把 “道”看得过于虚无缥缈的话,我想,庄子的思路,就是通过各种技艺、方法来扩充、提升、改变自身的感受力,从而能在一种空灵的状态中把握生命、自然与宇宙 最精微、最本质的律动。真的到了这一步,写作也好,习书也好,跑步也好,练拳也好,都是无可无不可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