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台湾梅兰芳”顾正秋:一句苏三惊四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8日09:52 来源:张昌华

  顾正秋,一个因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海峡两岸的京剧名伶,有“台湾梅兰芳”之誉。今年已八十高龄的顾正秋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不胜感慨地说:我一生唱了近百出戏,觉得舞台就是人生的缩影。直言“我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是从‘戏’里汲取;我的友情、爱情、婚姻,也都因戏结缘。”戏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的一生也是一出动人的戏。

  她曾拜梅兰芳、程砚秋、张君秋为师;谭富英是她的干爸爸,言慧珠是她的干姐姐;李玉茹、李蔷华是她的好友。1945年后,曾与上述不少名角同台献艺。在交往中亲炙师友们的传授、熏习和指点,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人生感悟。

  对顾正秋艺术涵养影响最大的当属梅兰芳。

  1944年上海戏校在中国大戏院公演《全本金山寺》,顾正秋饰白素贞,张正芳饰小青。学校请梅兰芳莅临指导。三天后,校长陈承荫和启蒙老师关鸿宾带领顾正秋到“梅华诗屋”拜谢梅先生。那年顾正秋年方十四。当梅兰芳考问顾正秋几个问题后,笑着说:“很难得啦,小小年纪,在台上不慌不忙,很有角儿的气度,以后多用功,好好利用你这条好嗓子,一定唱得出来的。”一个月后,戏校送了一桌燕翅席到梅府,顾正秋为师父师母各备了两块衣料,在梅华诗屋行了跪拜大礼。那天,顾正秋穿旗袍,下跪时有点拘谨,师母福芝芳笑着对梅兰芳说:“这也难为人家孩子啦,现在小姑娘,还能有多少人会磕头了?”直说“免了,免了。”梅兰芳也温和地说:“其实鞠个躬也就可以了,拜师不过是立个名份,有这么一点意思也就够了。”陪同的关先生严肃地说道:“那怎么可以,当然要行跪拜大礼!咱们可不能教年轻一辈忘了规矩!”福芝芳亲热地对顾正秋说:“以后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啦,把宝玥当自己的妹妹啦,要常来呀。”顾正秋的《宇宙峰》就得到梅兰芳的亲自指点。春雨滋物细无声,在与梅先生相处中顾正秋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一次梅兰芳谈到《霸王别姬》演出时对顾正秋说:千万不要把“舞剑”演成“舞术表演”。仅只淡淡的一句,令顾正秋悟出演艺的真谛,终生不忘。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复出,顾正秋有幸多次与他同台演出,得缘从装扮、唱腔、口型、身段、做表上感受、领悟到“伶王”的艺术魅力,升华了自己。顾正秋在回忆录《休恋逝水》中说,1948年7月梅先生演出时,坏人将炸弹扔到台前,先生处变不惊照常演出。梅兰芳的凛然正气、敬业美德和待人宽厚,令顾正秋钦佩得五体投地。她说:“拜师不止是一种仪式和艺术学习,更是一种终身的修行。”梅兰芳

  也一直关心着顾正秋。为了让前辈照顾后生,他请谭富英收顾正秋做干女儿、同台演出……1950年代末,梅兰芳在京剧界一次聚会上,见到顾正秋当年的同学张正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时说:“你在艺术上成熟了,也有了归宿,就是不知正秋怎么样了,十多年听不到她的消息了……”顾正秋更没有忘记恩师。她在回忆录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又从小失父,那四年之中,我真诚地视梅先生为父。对他的教诲无不谨记在心。”1982年上海京剧团赴港演出,由梅葆玖带团。顾正秋闻讯后冒着“通匪”罪名的危险,悄悄地赴港匿在台下观看,不敢直面相认,托人转送葆玥、葆玖一人一只手表,聊表心意。

  有戏评家说:顾正秋在京剧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梅、程两派戏做了完美的总结和融和。顾正秋在拜梅兰芳之前,便向程砚秋学艺。

  戏校的吴富琴先生专授程派戏。1940年程砚秋到上海演《锁麟囊》,吴富琴把程请到学校,顾正秋得以认识。但程砚秋向不收女弟子,她只好专心跟程的唱片学习程派艺术。四年后,程又到沪上演出,顾正秋央求吴富琴带她拜访程砚秋。程考量了顾正秋的唱演之后说:“这孩子,扮相俊,嗓子好,是块旦角的材料,要好好打磨她成材!”这番鼓励使年幼的顾正秋“受用不尽,影响深远”。她学程派的《锁麟囊》不仅成了镇团之宝,而所受戏文中“女性应刚强与自主”的教诲,使她受益一生。顾正秋把学戏与学做人紧紧连在一起。顾正秋婚后命运坎坷,夫遭冤屈、病故,次子车祸丧生,长子经商遭骗远走海外,面对这些打击她都处变不惊,坦然承受了。

  顾正秋与张君秋的师生缘,最耐人寻味。

  1943年冬,二十三岁的张君秋组班到沪演出《汉明妃》,剧中《出塞》一场,需要十六对“竹马”,因班底人手不足,向戏校借三十二个男生。校方一口答允,只提一个条件,请张君秋把这出戏传给顾正秋。顾正秋因此有幸成了张的门徒。1949年历史大转弯后,他们无缘相见。然在暌违四十二年后(1990)他们在纽约同台领受“美华艺术学会”颁赠的“终身艺术成就奖”。会上师生畅述衷肠。一个说:“老师,真想念您啊!”一个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往后你在京剧上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张君秋因病滞留美国疗养,顾正秋回台后殷殷打电话问候,除畅谈京剧改革话题外,还梦想师生同台演出。两人拟定合作的戏码拟定为《龙凤呈祥》,顾正秋演前孙尚香,张君秋演后孙尚香。奈何,那时两岸文化交流不畅,终成泡影。1997年张君秋病逝,令顾正秋感慨万端:她觉得未能与老师联袂演出,是她戏剧生命里的一件憾事。

  梅派名角言慧珠(俞振飞夫人,文革中自杀身亡)是名须生言菊朋之女,并未坐科,也未上过戏校,凭看戏、听唱片自我探索,渐渐成名。1942年拜梅后,经梅先生指点,顿时声誉鹊起,以优雅的青衣享誉京剧界。她性豪迈、直爽。名气大,但也爱耍大牌,看戏喜欢迟到或早退(梅兰芳戏除外),她是顾正秋的干姐姐,是顾正秋认识的第一个坤伶。顾很钦佩言的演技,她们惺惺相惜,常相往来。亦曾多次同台合作。那时言慧珠热恋电影演员白云(人称“风流小生”。和周璇同演《天涯歌女》,红极一时,1962年在台自杀),言慧珠曾对顾正秋说,她心里像一团火似的爱着他。但白云对她若即若离,她怀疑他不忠,很苦恼。两人同居后经常吵架,不久两人分手。言慧珠沉沦了,无戏演时便打牌作乐,常捎着顾正秋同进同出。打麻将,玩“十三张”,打罗宋、推牌九,也常去夜总会吃夜宵,看表演;看完再上赌场。顾正秋先是出于对言的同情,排解她的孤独,后欣赏她的豪迈性格,觉得她的生活浪漫、刺激,渐渐地自己也无法自持了。特别是南京演出赚了些钱,到上海后玩得更凶了。一天,言慧珠说下午来接顾正秋去一赌友家玩。顾说下午有戏,言说你可早走。在那天赌场上,言慧珠倒霉透顶,筹码输光,她掏出支票本,唰、唰、唰签了“言慧珠”三个字,用支票换得一堆筹码。顾正秋一看表已五点,心急如焚。可言慧珠是大输,自己不好意思拆台,硬着头皮“陪公子读书”。言慧珠求胜性急,顿时加大赌码,忽天降祥云紫气东来,哗啦啦一下赢了好多。言慧珠立即用筹码换回那张支票,两下把支票撕成碎片扔满一地。顾正秋一看表时已七点,忙夹着包叫部三轮直冲戏院。那天她与李宗义出演的是《打渔杀家》,到了后台,已是打闹台了。俗话“救场如救火”,顾正秋已无暇与李宗义对戏,急匆匆上台。出错了!四句对白,对方第一句未念,顾正秋抢上第二句,弄成“三条腿”出了大洋相。回到后台,顾正秋羞得无地自容,深觉对不起观众和李宗义。这一教训如醍醐灌顶,顾正秋发誓再不赌钱。顾正秋感悟角儿不能永远活在舞台上,下了舞台,如不能控制自己,生活就难免有灾难。只有在台下清清白白做人,在台上才能认认真真演戏,才对得起观众。

  在从师习艺过程中,令顾正秋最感念的是关鸿宾先生。她一直受关先生的疼爱、呵护,拜梅兰芳、程砚秋为师,都得益于他的引荐、提携。特别是她十四岁的那年,在黄金大戏院敢于与“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打对台(用一戏院,同一戏码,早、晚场之别)时,公演《全本玉堂春》,以往台词中“苏三”两个字念平音,关先生与琴师赵大刚研究,将这两个字改成拐三个弯的小腔,“苏~三”,效果大不同,引起满堂彩;以致第二天报纸海报上醒目地加了“一句苏三惊四座”七个大字,从而使卖座率陡升,顾正秋也由此名噪上海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年轻时顾正秋抄了许多戏词,年老时觉得“缘”与“情”这两个字最涵永最耐人寻味。如今八十岁的顾正秋每每追忆作古的梨园前辈们,总唏嘘不已:“没有他们的栽培,哪有我顾正秋的今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