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一幅农民精神生活的画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24日09: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师力斌

  毛建军《第三日》,《当代》2013年3期

  一幅农民精神生活的画图

  毛建军的《第三日》直面信仰问题,正视农民的心灵追求。信仰应该是最高级的人心问题。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探讨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信仰问 题,描述他百折不挠的人生历程、异常激烈的心灵冲突和严肃认真的信仰追求,读来荡气回肠,意味无穷。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涉及到信仰问题,在那位 母亲走投无路时,她得到了佛门的收容。这两部作品探讨的虽然都是小人物的信仰,但对于世道人心来说却不能说不大。

  毛建军的《第三日》也是如此,小说直指农民的信仰、逼视农民的精神危机和灵魂悸动。小说呈现了村民的信教状况:得病的春燕信佛。她回到村里的第 一件事就是礼佛,“跪在桌前,打开随身提的包,戏法一样捧出菩萨,观音,摆在桌上。……然后双手合十,俯首礼佛。”另一群农民信上帝,以进贤老婆为核心, 她的家成了村里的教堂。她经常对人宣讲耶稣的好处:“信耶稣吧,信耶稣多好呀,啥都管。病也能治!”

  历史之手实在令人捉摸不定。小说虽然没有呈现洋宗教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中的波澜起伏,但它无疑包含了较大的历史视野。最令人慨叹的就是当年的妇女 队长、共产党员伍奶走向了上帝。伍奶当过20多年妇女队长、生产小队长,嘴边常挂着毛主席的话。显然,小说意在揭示这个政治符号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她的精 神变迁,以此来透视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历史转型。恰恰是这样一位受党教育多年、风光一时的农民,在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之后,面对市场兴起、家庭不幸、老来孤 独的情况,最终走向了上帝。

  伍奶年过80,儿子早夭、儿媳改嫁,惟一的孙子在外打工,孙媳妇患有尿毒症,医疗费用高得吓人。小说以此指出,多重不幸是导致伍奶信教的动因。 显然,伍奶是农村因病致贫的典型,也是农民信教的典型。小说还告诉我们,当下农民对基督教、佛教的认识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精神寄托。农民 的精神需求不可小视,农民的精神倾向不可小视。而恰恰在这一重大问题上,村里的、乡里的党员干部熟视无睹,无所作为。反倒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进贤老婆占 据了主动——是信教的进贤老婆而不是基层干部带给了困难农民以精神和灵魂上的安慰。

  指出农民信教现象绝不是小说的惟一目的。年轻人的婚姻状况、空壳村、留守老人、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干部不作为、医疗困难等都在关注之列。小说还 呈现了转型时期农村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的复杂性,传统的温厚仁爱、无私相助,现代的市场交换意识和物质追求,乐观主义和消极宿命,集体主义留痕和家庭承包 带来的利益分割,不同的历史记忆、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农民精神画图。

  《第三日》超出了问题小说的范畴,有着令人拍案的叙述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最精彩的是伍奶上访乡政府的段落,“伍奶已近30年没来过乡政府,根木 不认得。到了门口,犹豫着不敢向里迈步,跟春燕说:‘你再望望那大牌子,是不是乡政府?我咋看像到了外国?这豪华的,直么晃眼。’进了一楼的大厅,伍奶还 是不敢迈步,地上滑得像踩了冰,只得抓紧了春燕一点点地往前蹭。那个厅,大得能开四轮子,只有东西两边有几间屋,还紧关着门。春燕把伍奶领到一块大牌子 下,仰了头看上面的字,看了一会儿,俯在伍奶耳边、怕惊了空气一样小声说:‘奶,信访办在一层,那边。’伍奶高声亮嗓地说:‘上啥访办?看乡长、书记在哪 个屋?要找就找有用的。’”“那人端过两杯水,笑模笑样的、执意要伍奶坐下。伍奶是个明理的人,只好坐下。坐下后又说沙发:‘这喧腾得,就是比炕舒服。’ 问那人:‘你是个啥干部?’那人说:‘也算乡长吧,副的。’伍奶说:‘啥叫也算呢?乡长就是乡长!副的就是副的!整明白的。毛主席说共产党最认真。不认真 还行?’那人笑道:‘是,是,我是副乡长,主管经济。你老当过干部?’”这些地道、传神的对话,生动地刻画出伍奶的人物形象,作家的笔法令我想起《红楼 梦》里描写刘姥姥的那些章节,也想起了赵树理的某些笔墨,在捧腹大笑中引人深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