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正文

【黔西南路行记之五】文化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内驱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8日10:59 来源:北乔

  昨晚抵达安龙县,今天上午考察安龙的招堤荷花、南明历史博物馆和安龙博物馆。

  今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参加“安龙县民俗历史文化调研座谈会”,昨晚金锐书记安排我重点发言。说实话,我只是做了简单的思考,并没有撰文。这倒不是我态度不认真,而是我比较忌讳“下车伊始,叽哩哇啦”。我是想到会听听众人怎么说的,我再快捷理出一条思路来。这样似乎更稳妥些。

  会场布置得很简洁但不失庄重,长条桌围成长方形,调研组和地方的同志分列两边。这阵势,是座谈会,可我总感觉是对话会,是对我们调研组进行面试,掏掏我们肚子,看有没有干货。

  安龙县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当地的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现状,点面结合,信息量大。主介绍是有发言稿的,但他们并没有念稿子,而是以拉家常的口吻如数家珍。

  在这样的座谈会中,我的习惯是把复杂变简单,把大话小说。在感受到地方同志的真情厚意后,我的发言也就有了思路。我的点打在生态旅游上,略谈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资源,在守护文化和生态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经济。

  安龙是中国西南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三千年文化、三百年荷花、三十处美景”的人文自然奇观和城市特色。原生态民俗遍地开花,生态自然而奇特,具备厚实的旅游资源。文化,内在为神,外化为形。应用到旅游上,有时需要韵神,有时需要美物,更多的时候需要形神兼备。

  一是挖掘张扬“招堤荷花”的文化。

  招堤位于安龙县城东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区之一。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总兵招国遴倡议修建,故名招堤,用石筑,长300余米,高、宽约4米。像一条长虹横亘于平展的田坝上,南端抵山脚。堤的两侧垂柳成行,有荷花池53000多平方米,曲桥300米,观荷亭和朱楼画廊数幢,联为一体。风景优美,造型典雅,不仅是理想的游览胜地,而且对研究明末清初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这些年,安龙县举办了多次荷花节,但招堤荷花依然如大家闺秀,世人知之不多。从外在的感受而言,招堤荷花不比西湖和白洋淀等景点差。与这些景点相比,招堤荷花有实无名的原因在于,可观可赏但无从思。在我看来,要提升招堤荷花的形象,可以在挖掘其历史人文和神话传说上做些文章。除去一些天然奇观,许多的旅游景点,外形是一方面,内蕴也相当重要。丰富的人文内涵,久远的历史承载,动人的情感寄托,总是游客们所向往和迷恋的。我相信,招堤荷花三百年来,有着太多的故事与传奇,也一定有着美好的传说。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依循一定的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并有策划性地做好推广工作,让招堤荷花真正成为外在美丽震撼,内在神奇动人。

  二是让民俗生态化。安龙县有许多布依族和苗族的村寨,保留着众多原生态的建筑风景和民俗风情。这是旅游的一大特色资源,具有个性化的特质。但要形成旅游品牌和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保护性发展。民众需要住好房子,这与保护民族性建筑形成矛盾。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保护原生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键。当然有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保持建筑外部风格的民族化,而内部可以现代化。至于民俗风情,时常会走两个极端,要么是足够的原生态,但缺少观赏性;要么是表演专业化,已经没有了原生态的面貌和神韵。就我的认识,可以将两者折中,在不损伤原生态的前提下,做一些专业性的训练,加入一些表演性元素。民俗,有民有俗才好。比如一个村寨,有民族性的建筑,有生活中其中的人们,生活中自然释放风土人情。这样的村寨,民众生活安康快乐,旅客感受起来真切自然。

  三是加大推广的文化力度。现在的旅游推广,一般都是请策划做方案,然后搞这个节那个节。而且一提到推广,第一反应就是财力紧张,有心无钱。其实,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入文化推广的理念。比如动员地方的业余作者和请全国各地的作家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在各类媒体上进行长时间的滚动发表;比如广邀天下资深驴友来免费旅游,请他们撰写旅行记或自助游的文章,发表在人气旺的旅游网站论坛;比如不断地举办主题性的旅游征文活动;比如把极具特色的景点元素加入影视剧中等等。其实,这些做法,此前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文化性的推广投入相当低,效果却不容小视。

  当下的旅游,大家更倾向于回望历史,回味民俗,回归原生态。在这方面安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诚地期待不久的将来,安龙的生态旅游会跃上新的台阶。

  或许我准备不足,但这其中有我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积累;或许我说得不好,但我是真诚的。(北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