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钟正林《副产物》苦涩青春与人性迷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4日11:4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火

 

 

 

  钟正林的中篇小说《副产物》(《红岩》2013年2期)沿袭了作家一贯的川西“青牛沱”背景和方言特色。小说围绕知青下放户参与生产队的“副产物”作物分配展开叙述,把一段蹉跎岁月拉回到了当下,让人读后难以释怀。小说把叙事背景放在城里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一段特殊时代,塑造了“四类”分子的子女群像,在中国小说人物画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这是一篇极富怀旧旨趣的小说,在内容上既不是一篇单纯的知青小说,也不是一篇纯正的乡村小说。《副产物》以乡村为生活平台,以知青岁月为时间平台,这一混淆让我们以不一样的心境和不一样的观察回到过去时光,并从中看到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样式和生命样式。在这样的书写中,作家有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家借用知青的故事外壳,把怀旧演绎成了青春的忧郁和伤感。

  小说情节随着青牛沱长年雾状的天气若明若暗地映现着,整篇小说充斥着一种蒙昧的语言胶质状态。“四类分子”的女儿小会勇敢而又善良,作为一个处处受人欺侮的“异类”,她不仅敢于大胆地追求爱情,还在乡间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们。小说里写到的副产物“红苕、油菜、芝麻、黄豆”是可以喂猪、赶场、卖钱等的日用必备物,拿《副产物》的话说,“副产物可了不得,它们在家庭生活里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主产物”,或者说,作为一种比喻,芝麻、黄豆一类的“副产物”是并不比稻米低贱的物品。作家由此隐喻,小说里的小会姐等处于政治生活底层和困厄中的小人物,其生命的意义决不比掌有实权的生产队长低贱,也不比从城里来的知青低贱。

  《副产物》还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历史:在还没有完全被强势意识形态覆盖的边远乡村中,人性的力量和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美景,正从生存的隙缝中艰难地抽出枝桠。 (刘 火)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