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人性温暖在乡村伦理中绵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10日08: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北 乔

 

 

 

  刘醒龙《黑夜守望》,《十月》2013年第1期

  同乡村大地一样,乡村伦理正在日渐遭受践踏蹂躏,有关乡村伦理的叙述也呈现出两个极端的态势:或虚无地回味曾经的纯净与饱满,或凄怆地控诉当下的浑浊与肮脏——在某种程度上,乡村生活伦理和乡村叙事伦理都出现了问题。刘醒龙的中篇小说《黑夜守望》悄然进入乡村内部,在生活形态和精神上最大限度地接近乡村的呼吸。刘醒龙以自己的敏感和真诚探寻隐秘于嘈杂之中的乡村伦理。虽然这种探寻如此微弱,但依然燃烧着温暖的力量。

  《黑夜守望》的主线是儿子陈东风与父亲陈老小的故事。陈老小因病卧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来临,没有动作、没有言语。儿子陈东风、方月的母亲、陈万勤等人的叙说和回忆,勾画出陈老小平常而又特殊的人生。中国人素有盖棺定论之说,而陈老小是在生与死的临界点接受着人们的评判,人们以真挚的心意敬重、挽留和惋惜着他。陈老小是一代乡村人的缩影,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纯美文明日益远去的背影。

  方月的母亲与陈老小有着隐秘的情感,这是一份只潜在内心的情感,如同春风下刚冒出泥土的细芽,柔软中充满生命的张力。双方对彼此都有爱意,但都只是心中的暗流,只限于精神上的交流。作者没有引吭高歌责任和道义,只是将其低调地融于日常生活之中。陈老小中年丧妻,一次酒后,他对方月的父亲说:“我要是图省力,就将你老婆拐跑了,天涯海角地过逍遥日子,可那样做太没有意思了。”面对陈老小的坦诚,方月的父亲对陈老小是敬大于恨,终究默默地宽容了妻子心中那份干净的情感。陈老小去世后,方月的母亲蒙着被子哭得死去活来,方月的父亲“给她泡了一杯红糖水,放在床头柜上,关上所有的门,拦住哭声不让外泄”。这样的细小动作,饱含了他对于爱的理解与敬畏。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陈东风内敛而丰沛的情感。陈东风对方月的感情虽然稚嫩,但相当的清纯与浓稠。方月出嫁,他在方月的闺房里装睡大半天,并将她的一缕头发长久精心保存着。两家人都知道陈东风的心思,但都没有说破,陈东风也是将这份感情一直深深埋藏在心里。陈老小、陈东风并不是面对爱没有足够的勇气,也不是爱情的懦夫。在他们的内心,爱不能是自私的,应该生长于大道的土壤里。在当下过于浮躁的社会中,人与人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很难发现,甚至是不愿意发现如此纯净大美的爱情。

  此外,陈老小作为乡村人最为可贵的美德,就是对于劳动的热爱与尊敬。乡村百姓津津乐道陈老小视劳动为生命,把日复一日的劳作当作了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人活着就要劳动,能劳动才能活着。”这是庄稼人最平常的话,也是人间最富哲理的语言。陈老小不懂得“劳动者最美”这样的诗意,只是诚实地与土地打交道,把劳动与生命紧紧凝结在一起。他的勤劳赢得了乡村人的尊重:剃头匠马师傅在为不省人事的陈老小剃头时的那份虔诚与敬重,不仅出于职业习惯,言行举止间更是写满了发自内心的敬畏。陈老小在劳动中获得了尊严,在劳动中体味着人生的甘甜。在乡村、在城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劳动的美好日渐消蚀,这岂止是对劳动的蔑视,更多的是对营养我们生命与精神的文明的抛弃与毁灭。陈东风在得知父亲去世后,独自在地里犁田,任凭别人怎么拽拉也不为所动。陈东风不只是在完成父亲生前没有来得及犁田的心愿,更是以这样的行为告诉父亲,他会像父亲一样爱劳动,好好伺弄土地庄稼。这是告慰,也是宣誓。这让我们看到了古老而鲜活文明的传承。

  刘醒龙的叙述一如乡村那样的平实而厚重,针脚细密,细节饱满,从容中涌动着浓情。他诚实而细腻地叙写乡村伦理的光芒纹理,在发现中呼唤,在颂扬中批判,而我们的阅读与思考既温暖又忧伤,既欣慰又失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