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给艺术品一张“身份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6日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赝品、伪作大量充斥的现象,市场的良性发展呼唤规范的艺术品鉴定制度。北京市文化局日前批准了五家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这也是国内首批由政府认定的艺术品鉴定机构。此番由官方“认定”鉴定机构能否保证艺术品鉴定结果的权威性?又将如何有效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和培育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记者就此采访了此轮入选的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殷秩松和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轶。

  记者:您如何评价艺术品鉴定对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朱文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品鉴定靠的是“过手”,即艺术家数十年接触大量艺术品实物后形成的经验积累。随着以徐邦达为代表的老一代鉴赏家的故去,这种靠经验来为艺术品“掌眼”的方式逐渐失传,艺术品鉴定的话语权开始出现真空。这导致艺术品鉴定没了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鉴定,不仅包括法律、民政、文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鉴定,而且随着艺术品市场价格水涨船高,大量伪品、赝品开始充斥市场,市场有了辨伪的需求,大量的市场化艺术品鉴定机构冒出来,这也造成鉴定市场的良莠不齐。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有人支个摊位就可以“鉴定”;为获取利益“指鹿为马”、以假乱真的鉴定机构也并不鲜见,反映出当前我国艺术品鉴定权的高度分散。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市场的基础性问题即艺术品鉴定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厘清。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确立艺术品的价值,消费者就不可能放心地进入这个市场。

  殷秩松:鉴定是艺术品价值发现的基础,通过鉴定给艺术品一个“身份证明”。艺术品价值评估、艺术品交易价格确定,都有赖于科学规范的鉴定工作。

  记者:对中国艺术品鉴定来说,眼下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殷秩轶:首先要建立艺术品“身份证”制度。通过可靠的科技手段来确定艺术品的身份信息,如作者、年代、艺术门类等等。如果鉴定完的艺术品没有身份证,在流转过程中就无法锁定艺术品,从而给市场造成非常大的混乱。例如:对于一个书法作品,专家给出鉴定证书,但是在流通交易时,谁也无法判定这个鉴定证书就是针对当前这个书法作品的,卖家可以偷梁换柱。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身份证制度,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社会管理将会是什么样子。同样,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庞大的艺术品市场才能实现规范化管理。艺术品有了“身份证”,投资者或者消费者可以在金融服务、保险、价值评估、托管、运输、展览、出租、质押等服务领域以此作为艺术品的标识,客观上也会大大促进艺术品市场的活跃。

  其次,需要建立和引进科技鉴定的平台。以技术和数据库作为辅助的艺术品鉴定可以制约一些不负责任的专家鉴定行为。此外,需要为艺术品鉴定机构和专家建立信用征信和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艺术品信用保障体系。

  朱文轶:欧美等西方国家艺术品发展早已经历几百年的积淀,艺术品的传承脉胳和时代接续是非常清晰的,每一件艺术品的来龙去脉都有据可循,艺术品鉴定市场已经相当稳定和成熟,辨别真伪更加容易。相比之下,虽然我国也拥有悠久的艺术发展史,但由于近现代战争与时代动荡的侵袭,导致艺术品的归属出现混乱。这也决定了当前不管是司法等行政部门鉴定,还是市场化鉴定,都不足以支撑起国内艺术品鉴定的基石。我们需要从源头做起,回到艺术品的奠基工作中,收集、整理、打上标签,为每一件艺术品设立档案,最终形成完整而真实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所以,表面上鉴定是简单的明确“真伪”,实则是一项功在千秋、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大量的艺术品追溯与汇聚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和时间,这项工程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完成,但它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

  记者:成功入选首批艺术品鉴定试点,你们的优势在哪里?未来有何具体规划?

  殷秩松:东方雍和的优势是已经做了大量的艺术品身份鉴别工作。与“鉴定”不同,“鉴别”就是利用科技手段为艺术品提供身份识别,不给出艺术品的年代、作者、真假的意见,只给出艺术品是否与它的身份证一一对应。例如,一个艺术家做了50张版画,“鉴别”就是区分当前正在鉴别的是版画的第一张、第二张、还是第N张。“鉴定”更多关注当前这个版画是哪一个艺术家、什么时间创作的。我们正在推进艺术品鉴别的网络公开工作,计划在全国版权共同市场和全国文交所共同市场建立艺术品溯源保真系统和数据库。

  朱文轶:雅昌拥有20年的艺术品评估经验,我们发现,在诸多的鉴定模式中,艺术家本人对个人作品的鉴定相对来说可靠性更高、风险性更低,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雅昌此次被北京市选为开展艺术品鉴定的试点单位,接下来我们就打算从这些仍然在世的艺术家入手,和时间赛跑,将他们创作的艺术品纳入艺术品鉴定的体系之中,通过广泛的技术采样,把艺术家自己鉴定的证书、视频等各项参数逐一存储,确保体系中每一件艺术品都有据可循,传承有序。试想,如果当年齐白石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这样的确认,那么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会让人放心许多。

  据初步估算,目前在世艺术家作品占整个艺术品市场份额的四成左右,今后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加。相信经过30年—50年持续的作品汇集,最终将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中国艺术品诚信链条,消费者从中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艺术品的真伪,从而极大地推动未来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温 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