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余华新作另“许”他人惹纷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6月04日09:24 来源:新闻晨报 徐颖

  当红作家版权成为香饽饽

  余华新作另“许”他人惹纷争

制图/邵竞制图/邵竞

  蛰伏7年后,余华新作《第七天》即将由新经典文化公司推出的消息传出后,让翘首等待余华已久的粉丝们格外振奋。然而,此消息却让这些年同样也是苦苦期盼余华新作的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老总袁杰伟,感到震惊和失落。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早在14年前,余华就已许诺将自己的新长篇交给他出版,但这些年来余华却迟迟未能交稿,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其新长篇的完工,却眼看着它花落别家,那苦涩的滋味就好比是“新娘已结婚,但新郎不是我。”袁杰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不知道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现在就想当面跟他沟通,想知道背后真实的原因。”记者昨日试图联系余华,但截至发稿,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版权纷争:14年前为30万元许出新作

  余华要把新长篇交给上海英特颂公司的事情,圈内早已众所皆知。2010年7月接受采访时,余华也曾提到此事,他说新作是有关两个江南小镇男人四处漂泊的故事,“什么时候能完成,还真不知道呢!”但是,“唯有一点大概是确定的,就是这部新作将交给上海英特颂出。”2009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余华也称自己太忙,时间被切成碎片,灵感经常被打断。但他提到同时在写三部小说,其中一部已经签约给了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这家公司之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除了很早之前与余华有约之外,更因为该公司曾成功出版了余华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活着》。

  晨报记者曾在许多私下场合,听袁杰伟亲口提到过这件事情。据袁杰伟回忆,确切的时间是1999年,余华因为在北京买房,当时手头有点紧,袁杰伟就给了他30万元,条件是余华答应把下一部长篇签给他。袁杰伟透露,“当时双方写了一个字据,这字据我一直完好地保存在办公室里。这些年我也没有催他还钱,没催他交稿,我只是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关心着他小说的完成进度。”昨天他告诉记者,“就在半年前余华还对我说,要把稿子给我呢。可突然之间就给了别人,而且连招呼也没打。这多少对我是一种不尊重。”

  早有先例:《兄弟》也曾转投他人

  一个作家火了,他的书稿无疑就是“摇钱树”,尤其是像余华这样重量级的作家,更是出版社竞相争夺的目标。7年前《兄弟》出版时,也是竞夺者无数。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拿下了版权,该社凭该书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早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之前,余华已经把该书稿交给了明天出版社。他曾这样写道,“1995年完成《许三观卖血记》之后,我开始为明天出版社写作《兄弟》,当时的计划只是写作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但没想到,此后《兄弟》搁浅了,一晃几年过去,2000年余华开始写作那部望不到尽头的世纪小说,2003年也搁浅了。“几年前媒体上说我写废了三部长篇小说,其实不是写废了,是搁浅了,我搁浅的长篇小说不止三部。当我重新写作《兄弟》时,竟然将十来万字的小船打造成五十多万字的大船,《兄弟》扬帆起航后,我相信其它几部搁浅的小说不用太久也会等来灵感的涨潮。”

  当时的情况是,《兄弟》已经列入明天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计划,并上报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所以,当明天出版社的胡鹏来到北京时,他微笑地对余华说,他们随时可以起诉余华违约。因为余华把《兄弟》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后来余华坦率地承认,“说实话我已经忘记了,他的提醒让往事清晰再现,我在道歉之后问他如何弥补我的过错,他宽宏大量地要我编辑一部随笔自选集。”为了弥补,余华将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交给了明天出版社。

  是否违约?

  此举或许只算人情债

  媒体近日对余华新作《第七天》大张旗鼓的宣传,并同时将余华与袁杰伟14年前的往事重提,让袁杰伟既郁闷又困扰,他拒绝了很多媒体的电话,只希望能得到余华的一个说法。

  那么,余华把新作给了新经典,此举是否构成爽约?有分析称,如果按照袁杰伟对外宣称的那样,余华只是答应把下一部新长篇交给他,并没有指名是哪一部的话,那么,余华此举并不算爽约和违规。依照余华的写作习惯,不排除他写一部小说时有“中间改道”的可能性。而且,余华一直称自己是多部小说齐头并进,那也就不排除余华对待袁杰伟或许也会像当年对待明天出版社一样,以下一部作品作为补偿。但余华“七年磨一剑”才写出了《第七天》,要等下一部长篇,恐怕也是一条漫漫长路。袁杰伟告诉记者,“按照当时写下的字据,新长篇完成后就归我。什么是新长篇的概念?就是最新完成的那部书呀。所以其实《兄弟》完成后就该给我的,但这件事余华跟我商量了,我也同意作出让步了。所以我就等着下一部长篇,但没想到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且这次他都没有事先告诉我。14年啊,人生可以有几个14年可以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余华之所以看中新经典作为新作《第七天》的东家,与近年来新经典相继引进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等国际文坛大腕的作品版权,在图书运作上成绩斐然有关。据透露,《第七天》尚未上市,仅凭一个书名,就已经预订出70万册。而英特颂近年来在图书业却早已不复当年出版《活着》时的风光。余华究竟会如何来还这笔“人情债”,让人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