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5月20日,日照市艺术剧院亲子剧场走进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小学,为学生表演经典儿童剧《小红帽》。潘 琳 摄
本报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陈敬刚 尹德文
儿 童剧是众多艺术形式中唯一以观众对象命名的艺术品种,它以精美的戏剧作品反映儿童成长历程,启迪儿童心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自多媒体时 代来临之后,儿童剧作为一种较为单一的视听形式艺术,受到了电视、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极大冲击。2004年,著名编剧人史航编剧的《迷宫》为长期疲软的 儿童剧市场注入了活力,把儿童剧带入春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戏剧专家对儿童剧应如何与新媒体共融这一问题的思考。
融互动于剧情 吸引孩子注意力
“儿童剧是一种面对面的演出形式,相较于新媒体的少儿娱乐节目,在引导孩子成长、启迪儿童心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青岛市话剧院副院长苗青在评价儿童剧的优势时谈道:“它能够让孩子的眼睛从电子屏前转移到现实中来,在面对面的观感中,愉悦身心,深受启迪。”
要突破新媒体的娱乐樊篱,吸引孩子对儿童剧的关注是第一步。鉴于目前儿童剧的市场需求主要是学龄前儿童,不少儿童剧专家提出用娱乐互动的方式吸引学龄前儿童观看儿童剧。
今 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青岛市话剧院“儿童剧亲子场”连续三天上演了世界著名童话剧《小红帽》,精彩的演出和互动,让不少孩子大呼过瘾。家住青岛市市南区 的小女孩豆豆虽然年龄还不满4周岁,却已经是一位忠实的儿童剧观众了,她的母亲孙婄英告诉记者:“剧情当中的一些互动很出彩,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有 助于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爱憎分明的性格。”
“娱乐互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单纯的互动却有悖儿童剧的初衷,互动应该穿插在剧情当中,引导孩子去认识真善美、假恶丑。”苗青在出席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研讨会时曾指出,“现在有些民营院团打着互动的幌子,其实只是为牟利,比如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火了,他们就随便找来一些非专业演员,穿上了喜羊羊的衣服,播放卡通录音,和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娱乐互动,这种做法严重扰乱儿童剧的市场,误导孩子对儿童剧的认知。”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与 新媒体的少儿娱乐节目博弈,单纯的创新艺术形式治标不治本,娱乐互动的形式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却难以保证孩子会喜爱儿童剧。”日照市艺术剧院院长韩 峰指出,“儿童剧的观众是儿童,而新世纪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这就要求从编剧、导演到音乐制作、舞美等所有的创作人员不能以教育者的身 份自居,而要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蹲下身子跟儿童进行对话,先理解他们,然后再表现他们。”
提到打破原有说教模式的束缚,有不少院团认为:不能永远在《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故事上做文章,而应积极创新,打造新剧目。对此,苗青认为,一个儿童剧目要想取得好的演出效果,孩子们对故事的识别能力很重要,有识别才更容易引起共鸣。什么样的故事和什么样的形式并不拘泥,最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事物的想象力。
5月20日,日照市艺术剧院亲子剧场走进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小学,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为学生表演了经典儿童剧《小红帽》,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孩子们的掌声不断。
“《小红帽》这个故事没有过时,关键要通过创作加工,使它符合当代儿童的审美,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共鸣。”韩峰一语中的,“儿童剧创作和演出要考虑儿童情趣,但这种情趣应是在人物性格刻画中所显现出来的艺术性和娱乐性。”
借鉴新媒体技术提升儿童剧
日前,记者在青岛市话剧院小剧场的演出现场了解到,经过装修和翻建后的小剧场增添了LED立体显示屏。在《小红帽》的演出过程中,郁郁葱葱的大森林、潺潺的山间溪水、炫目的蓝天白云……这些动感十足、栩栩如生的画面不经意间将孩子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要突破新媒体的娱乐樊篱,并不代表对新媒体的全盘否定。”青岛市话剧院海尔儿童剧团团长钟玉萍介绍,“新媒体技术能够增强舞台感染力,让儿童剧的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关于新媒体对儿童剧的影响,山东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有着自己的看法,“媒体变革对儿童剧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新媒体拓展了孩子们的娱乐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孩子们对儿童剧的观看选择;另一方面,儿童剧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舞台效果和演出质量。”
谈到目前中国儿童剧的发展状况,苗青告诉记者,中国儿童剧的观念目前在中小城市或西北部偏远城市可以说还是很落后的,即使在大城市也并不普及。“要突破新媒体的娱乐樊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庆幸的是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为之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