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解药”就在你“心”中——看小剧场话剧《解药》有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31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平

  “世间有后悔药吗”?“中了‘毒’到哪里去找‘解药’?”看了北京人艺最近演出的小剧场话剧《解药》(编剧吴彤,导演丛林),也许会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起码它会给你指示一个方向,一个思索的启示。

  该剧是一出非常严肃的、探讨世事人生的戏。但并不是说演出过程中观众席里就没有“笑声”。这样的“笑”,不是没有内容的笑,而是编剧的智慧、台 词的魅力、表演的机趣引发的“笑”,是一种智慧的笑,甚至是含泪的笑。这样的“笑”使你在精神获得放松的同时,禁不住触景生情产生一些思考。

  该剧的一大亮点是编剧敢于面对今天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事关人生、家庭、婚姻的棘手问题。以“深挖一口井”的毅力,去追问人生、叩问灵魂、解读病因,寻找“解药”,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戏里写了两个人物——企业家赵天池和心理学家李明伦。赵天池是一个名声在外的企业家,资产过亿,豪宅名车,锦衣玉食,工作就是休息,闭着眼睛钱 就往脑袋上砸。一天他突然来到李明伦的心理诊所,说自己得了病,说他“不会爱了,连感受爱的能力都没有了”。他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世界末日”,荒凉、破 败、寸草不生,或者你死我活的争斗、杀戮、死亡。他来找心理医生,就是想找到一种“解药”。他认为他的“病根”就是年轻时吃了李明伦岳父易教授的“拢神 丸”,事业上成功了,但由于药的“负作用”,他变得十分冷漠、毫无同情心,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连他母亲去世都不会哭了,他惟一关心的就是“赚钱”。结果 是,他“没朋友,没亲戚,没爱人”。谁都不认他,也没有人关心他的死活,他感到非常苦恼。

  然而奇怪的是,突然一天,赵天池的病好了,爱的功能又恢复了。那么,是他吃了李明伦给他的“解药”吗?不是,那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是因为他又有了朋友,又有了同情心和爱心。

  编剧的聪明就在于,从一开始就把两个人置于尖锐对立的位置,互相攻讦、谩骂,由此发现对方,也看清了自己。用编剧的话说就是他们俩是把对方骂成了“自己的一面镜子”。

  当赵天池第一次走进李明伦的诊所寻求“解药”时,两个人的情绪是极度对立的。赵天池想拯救自己急需“解药”,他断定易教授既然能给他“拢神 丸”,就一定会有“解药”。所以他花大价钱来找李明伦医生,因为他是易教授的女婿。李明伦实话实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解药。”赵天池认为他是 “见死不救”。于是两个人大吵、互揭老底。通过这样的方式亮出了各自的底牌,把对方“骂成了一面镜子”。于是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条线儿上 蹦跶的俩蚂蚱”。

  让赵天池不解的是,他发现李明伦竟然也得了跟自己类似的“病”,而且比他还严重。李明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表面光鲜帅气,开着高档私人诊所, 人五人六地为别人答疑解惑,实际上他自身也是“疾病”缠身。且不说他为了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的目的,使手腕把导师变成岳父,可他却从结婚的那天起就没有爱过 自己的妻子。而眼下,他的婚外情人又怀孕6个月,正是苦恼不堪的时候。

  这“把柄”便成了赵天池要挟李明伦的砝码。你不救我,你也别想好活。然而,不打不成交。想不到的是,两个互相对立的冤家对头竟成了朋友。

  真正使赵天池的心理发生变化的是他开始有了同情心和爱心。当他发现李明伦也有同样的“病”时,他萌生了想帮李明伦的想法。劝他“放了你老婆,娶 了孩儿他妈”。至此,赵天池的精神似乎轻松了许多,“经历过这么多年的不快乐,我总算弄清了这回事——真正快乐的人,是宽容的人,是有能力关怀别人的 人。”这当然不是因为吃了什么“解药”,而是李明伦“这面镜子”让他照见了自己,看清了自己,反省了自己,发现了“同情”,找回了“爱”心,并逐步恢复了 正常人的生活。

  至此,所谓“解药”也就不言自明了。

  该剧的成功,还在于演员的表演。这是一出挑战导演和演员的戏。导演丛林和两位演员——李龙吟(饰赵天池)、杨佳音(饰李明伦)经受住了考验,经 历了舞台上的磨合、碰撞,以及对剧中人物一步步地加深理解,把两个人物演得活灵活现、真实感人。李龙吟虽不常登台演出,但在舞台上却显得胸有成竹、老成持 重,观众感到,他似乎真的变成了“赵天池”。杨佳音也以自己的灵动,演出了人物的个性与复杂心态。(刘  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