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戏剧该回归文学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31日13:58 来源:京华时报

  《蒋公的面子》在北京,引来了业界对这部戏一些批评,“没有表演,没有导演,没有舞美,没有音乐”。那么,有表演,有导演,有舞美,有音乐,就是一部好戏了吗?

  《蒋公的面子》这部戏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在当前极端贫瘠的戏剧文学状态下,让戏剧重新回归了文学。《蒋公的面子》告诉我们:除了剧场性,戏剧的另一条出路是文学性的。戏剧圈这种现象已经很久了:一流的舞美,二流的导演,三流的剧本。戏剧人满世界都在喊着缺少好剧本,但是一个好剧本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蒋公的面子》做出了回答。

  其实,以南大戏剧艺术影视系现在的实力,他们完全是可以在舞台呈现上做得更好更有技巧更有表现力(看南大曾经排过的一个剧《我是月亮》就能知道这一点)。但《蒋公的面子》选择以一种非常自信的方式保持校园戏剧的质朴本色,淡化导演的痕迹,简化舞美的设计,以突显剧本的文学性,以矫正当前话剧文学的沉沦,这正是一种戏剧精神上的回归。

  中国戏剧的源头原本就是从校园戏剧开始的,一开始就承担过承载新思潮、进行启蒙的重大作用。而现在,《蒋公的面子》作为校园戏剧,在中国戏剧走到困境的时候诞生,它试图创出一条在主流戏剧之外的新路子,重建戏剧的精神家园,开创思想上的自由,开创戏剧的新风气。

  这里面,有南大坚守了几代人的独立的人文传统为精神奠基;有南大90年持续不断的深厚戏剧理论为专业理论后盾;有南大戏剧艺术剧团的灵魂领袖吕效平教授承担着各种压力和困难的付出,更有一帮才华横溢的热爱戏剧的学子们为主干。

  当年我在读南大戏剧的时候,戏剧影视研究所还没有独立成艺术系,挂靠在中文系下面,没有自己的剧场,没有设备,吕效平老师带着学生们挤在中文系的会议室排戏。学生们自己做舞台布景,兼幕后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舞美、灯光、音乐、表演,经费也极少,在舞台呈现上只能走质朴风格,很多舞台艺术效果做不出来。吕效平老师当时便告诉我们:“戏剧本是两极的,可以追求文学性一极,也可以追求舞台性。我们扬长避短,走文学性这一条路。”

  这条路,他在很久之前就开始走,他一直以饱满的激情和卓越的行动力带动一帮学生对校园戏剧演出做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在一条没有人走过,而且并不能确定会成功的路上,一走20多年。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穿行着。”这条人文之路,的确就是在这火的荆棘中行走过来的。它是一条光荣的火的荆棘路。

  (杨彬)

  @咆哮女郎柏邦妮:《蒋公的面子》是难得的好戏,我打五颗星。它充满了机智、机趣、机锋,充满知识分子的自我嘲讽。沉雄从容,立意很高:人性的翻转和剥落,人的自我表演和反复无常,人的弱点和丰富。一扫常见话剧的哗众取宠劲头,校园里出来的戏,是年轻人打量世界的坦率纯粹,带着诗意: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俞白眉:《蒋公的面子》好,剧本硬。听说编剧是21岁的在校生,只能说:这剧21岁的我完全写不出来,38岁的我现在完全不敢写。真心为她的才华和勇气喝彩,相信她肯定能走很远。几个主演都成熟老练,应是最后上台的导演教授吕效平之功。像戏里一样,中国知识分子有明白的,也有胆大的,明白且胆大的最少。

  @吕彦妮ELLE:我没有觉得《蒋公的面子》有那么不可小觑地好看。编剧姑娘可造,功课优秀。但排演始终淹水,话太密,情节原地打转,文人的傲骨风雅郁结软弱没处释放,只能使性子往地上摔,格局小了。那个“戈多”一样的角色,是张好牌,最后黑不提白不提了,遗憾。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比《哥本哈根》强多了。

  @Jane_Cheung:如果《蒋公的面子》豪华版真的演,我希望陈道明演吃货,姜文演卞先生,濮存昕演时先生。

  @Europaa:《蒋公的面子》终于来北京了,台词果然是妙语连珠,很看好这个编剧姑娘,一个90后的大学女生竟然有这样踏实的功底,真是令人惊叹。话剧结束后的问答,更看出来主创团队的诚恳。虽然并不完美,但是很有意思,已经相当难得了。  请原作者与本版编辑联系稿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