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书写乡土中国的苦难经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9日09: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日前,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冯积岐作品集》与读者见面,作品集收录了冯积岐创作的《村子》《沉默的季节》《逃离》等8部长篇小说。5月26日,由陕西省作协与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冯积岐作品集》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陈忠实、贾平凹、蒋惠莉、雷达、白烨、李星、齐雅丽、刘茜、沈梅、畅广元、李国平、李云雷等与会研讨。

  多年以来,陕西作家冯积岐始终扎根故土,关注故乡村庄中人的生存境遇与命运变迁,着力描绘乡土中国的画卷。而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喜爱和借鉴,又使得其作品带有丰富性和诗意色彩。与会者认为,冯积岐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那些写实性的作品与乡土中国的现实紧密相连,真实刻画了每一时代的农民处境;那些模糊了真实情境背景的作品,则集中探索了人性的隐密性和复杂性,剖析了人性的善中之恶与恶中之善。如《大树底下》用一个死去婴儿的视角,窥视1964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给农民带来的精神灾难;《沉默的季节》揭示了“文革”中人的灵魂被扭曲的过程;《村子》呈现了改革对农民造成的心灵冲击和情感碰撞;《逃离》以复调叙事表现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焦虑和精神迷茫。而在艺术风格上,他不断进行探索,在叙事上作出各种尝试和突破,此次结集出版的8部作品在结构和叙事上各具特色。作家以深刻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叙事对时代、人生、人性等作出了诠释。

  有评论家指出,冯积岐是一个有苦难情怀的作家,擅长表现乡土中国的苦难经验,这源于他个人的经历以及对中国国情、社情、农村、农民的深入了解。他的作品是从生活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实,每一部都凝结着作家的心血。他有着安静的内心,从事着纯粹的写作,在小说中探求存在的意义。作家用自己的作品建构起了一个独立的精神家园,其中饱含对现实的关切和理性的思考。因为写苦难,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但冯积岐在揭示人性弱点的同时又对人类命运充满思考和希望。作家该如何书写苦难,或许是需要作家们在创作实践中继续关注、解决的问题。(李晓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