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艺术家访谈 >> 正文

冷静的视域——王辉宇水彩画艺术创作访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4日16:24 来源:吉林日报 李新
退休的张处长退休的张处长

  王辉宇简介:男,1971年生,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吉林省唯一委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李新:当代绘画艺术追求理念先行,请谈谈你在创作中所秉持的是怎样的观念?

  王辉宇:我的创作题材以人物为主,面对真实的人物,以一种“在现场”的艺术观念,冷静、平和、淡定地去理解艺术、把握艺术,采取非常直接的、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方式,尽量直观地传递自己的艺术感受,更多地将对象所具有的特质表现出来,以人物的精神状态、习惯动作、生活态度等,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新:你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早期、转型期和当下创作期,每个时期呈现出的特点都不同。请结合创作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认识。

  王辉宇:我早期的创作,延续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风格,注重形式感、永恒感、崇高感等,追求那样一种唯美的面貌。这一时期代表性作品是1994年大学毕业时的作品《向阳花》,这幅作品构图均衡、完整,既有水彩画的透明轻薄,又有油画的浓郁色调与肌理,突破了传统水彩画的语言,赢得了专家的好评,获得了“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转型期是从《大热天》这幅作品开始的,当时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生代美术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冲击着浮躁的中国美术界,刘小东、方力钧、王劲松、宋永红、喻红等人都给我很大影响。他们关注现实,但表现方式又相当个人化,通过描绘看似平淡、无聊和荒诞的生活场景反映社会生态。受新生代绘画的影响,我的作品面貌开始转变。在绘画语言上,从强调材料制作向体现手感的直接画法转换。作品《大热天》在语言上采用了“直接画法”,强调笔墨的直觉性,试图将自己的情绪、情感真实地传递出来。构图上追求大透视、不稳定感、有张力的艺术效果。题材上,转向对底层群体的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农民工是个新生事物,我便开始关注民工的生活、生存状态,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内心世界,强调当代艺术反映、干预社会生活的特点。在这之后,我感觉应该关注熟悉的人物群体,开始画身边的普通人,绘画中也不再追求从前的神圣化、唯美化、永恒的、崇高的艺术效果,而是尽量客观传达对对象的感受,并含蓄地体现某种批判性的东西,初步形成个人风格。

  第三个创作阶段是近五年,出国学习了几次,对于东西方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思考艺术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虽然主题还是关注身边的人群,但关注的角度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直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主观认识,而现在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藏在模特背后,不再有太明显的表现角度,而是将客观对象放在第一位,开始冷静地反映当代文化的某些特征,以及在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普通民众对这种时代变迁的接受程度和状态。我看到很多人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无所适从,进而出现了文化、思想、甚至生存状态上的混乱迷茫,在作品中,我也试图表现这种状态。2011年我有一幅作品《毕业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心情绪很复杂。我也有过相似的心路历程,从进入大学校园读书到毕业留校工作,经历了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犹豫、彷徨。对一个毕业生而言,在并不成熟的年龄段做出关乎人生前途的重大抉择,其压力可想而知。在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影响之下,学校教育还能呵护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吗?作为大学教师,面对学生内心的困惑与矛盾,却无法给出有效的答案,这样纠结的矛盾情绪包围着我,我创作了《毕业生》这件作品,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在心底保有那么一点点曾经向往过的理想化的个人追求。在创作《退休的张处长》时,人物的精神状态打动了我,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起起落落,这种现象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沧海桑田”、“河东河西”之类的人生哲理。即便从小就深谙此道,面对人生,仍是身不由己。至于辉煌与沉沦、得意与失意,皆来自于个人内心的感悟。在感叹“六十岁现象”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能否超然面对同样的情境。创作中我总是试图在张处长的言谈举止中揣测自己业已概念化的判断,以期待把握这一典型化形象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李新:你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是什么状态呢?

  王辉宇: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已渐渐失去了它的活力,受到商业化的冲击,形式上在重复过去,已经少了那种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文革”十年与改革开放,由压抑到解放,艺术活力在那个阶段爆发出来,中国艺术也渐渐被当时国际社会所接受,但随着

  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文革”十年、改革开放这些社会变革,对社会进程中的阶段链条不敏感,但是对西方艺术接受得较快,受到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也更多,只是批判精神不足。与之相对的是,艺术生态的多元化趋势,与国外的艺术状况相似,我自己的创作思想也受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对激进的艺术开始热情退却,逐渐思考一些当代社会文化、艺术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我现阶段创作的思想基础。

  李新:绘画讲求形式,能否谈谈你对画面构成、造型、语言表现、材料运用等方面的一些创作经验?

  王辉宇:先说一下变形。我在创作中曾采用近距离、大透视等特殊视角,人物

  在距离、空间感上形成夸张,这种造型中对变形的强化,加上强烈的笔触、形体、色彩,制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而目前的创作则采用有距离的平视,将空间压缩到最低,对画面的抽象因素和形式感的理解就是平面化、简约化,更含蓄、更微妙地把握造型,秉承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有限度地变形,反对过分、夸张的变形,这是基于我对造型概念的重新审视。

  关于笔墨,也存在着转变。欧洲中世纪时期,追求细密画法,像织布一样纹理清晰。到了伦勃朗时期,笔触开始松动,开始富有表现力。中国几千年来,绘画语言一直起着传达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体现着艺术家对艺术的主观理解。在色彩方面,我更主张艺术家画的不是对象的颜色,而是在画自己心中的颜色。《退休的张处长》这幅作品在画面构成上进行了设计,如整块的白纸不着点墨,衣服整体从上到下,是一块浓淡相间的颜色,色调一致,又形成松紧、疏密,让衣服与白纸形成黑白对比。除了黑色、白色,还用了暖色表现脸和手,除此三种颜色之外,别无它色,绘画笔墨简洁、干净。在笔墨的运用上,我总结了这样的规律:既要生动准确,又要松动写意;既要强调细节,又要简洁有效。画面所形成的形式美感与感人的艺术力量,都源自于更少地运用画面的抽象因素,画面越简洁,形式感就会越强。关于材料经验,我有很多个人感受。水彩是一种极其难掌握的材料,它具有自律性流淌的特性。因此,在创作中常常有实验性与偶然性,如何控制好材料,有时需要胆量,但更需要对材料的控制力,对水彩特性的驾驭能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