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张陵:它还活着,这本身就是传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4日14:0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陵

 

 

 

  田野清风。我们的车沿着乡村公路去丁蜀镇看前墅龙窑。当地作家徐风告诉我们,前墅龙窑是明代建造的,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前墅龙窑还能烧制陶瓷。能看到这样的古窑并不容易,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赶上装窑,亲眼看看工人劳动的过程。其实,前墅龙窑我在照片上见过。一次是看老照片,可能拍于上个世纪早期,斑驳模糊,却很有历史感;一次是看新照片,夜间拍的,又是打灯,又是变形,唯美得很,就是找不到沧桑的感觉。

  真实的龙窑,自然不像新照片那样夸饰,也没有老照片显得那样沧桑。稍远看去,龙窑沿坡而上,约有几十米长。大概窑身有如龙脊,才因此得“龙窑”之名。窑身上面用木柱支起挡雨的顶盖,有如南方的屋顶一样,形成随坡起伏的自然线条,颇为流畅。瓦片叠在一块,错落有致,向上延伸开去。岁月把屋瓦都刷成了很纯的黑色,更显出了乡村民窑质朴的味道。窑门口立了一块石碑,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是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进了院子,能看到几间由陶罐垒拼起来的工作间,墙角杂乱地堆放着陶盆瓦罐之类的东西,散发着世俗生活的气息。主体部分当然还是窑体本身。其实并不像远看那样壮观,倒像个大长条的土堆,灰头土脸。窑内空间狭小,入窑时,只能一个人挤进去,有点发胖的,就会卡在中间,进退不得,一定非常狼狈。这种工作条件,难为了现在的工人。我们来得不巧,没赶上装窑的日子。活儿不多,显得清静,也让我们能够上上下下随处走动,找感兴趣的东西看。

  龙窑的负责人姓吴,五十开外,看上去淳朴厚道。他说自己是徐风多年的朋友,很喜欢作家们来这里看看。徐风正是在这里深入生活,写出了很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国壶》。吴师傅说,自己从20岁就在这里干活,算起来,至今也有几十年了。说起这座古窑,他有一种自豪感。前墅龙窑是迄今还在作业的惟一一座明代古窑,更重要的是,它原汁原味保持了由建窑时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操作方式,一直没有什么大变化。当然,说着说着,他也会流露出一点惆怅的心情,说他现在每一个月才能开一次火,一次只能烧制6000件陶器。用传统的工艺,需要大量的松枝,不够环保,成本又高,和现代化的龙窑根本无法竞争。

  走一圈下来,就能慢慢发现,这龙窑虽陈旧,但还没那么古老。因为一直在使用,窑身会不断受损,也会不断修补。这么多个年代下来,沧海桑田,窑身上的土恐怕不全是明代的土,屋顶上的瓦恐怕也不是明代的瓦了。这样看来,作为物质的文化遗产,它实际上只是宜兴古窑遗址中的一个,价值并不独特。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价值。前墅龙窑一直顽强地保存着那个时代的工艺操作方式和形象风貌,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坚定地延伸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它像一座古代纪念碑一样,激发着后来人的精神,给后来人以力量。

  前墅龙窑建成的年代,也就是600多年前,宜兴制陶业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丁蜀镇一带紫砂矿的发现。从此才有了紫砂壶。新资源的开发,带动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宜兴虽有7000年以上的制陶史,但真正使这座城市具备自己独特文化品质的,要归功于紫砂壶。一把紫砂壶,可能改写了宜兴的历史,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命运。站在这古窑前,有点不相信,这么土的老窑,能烧出那么精美多姿的紫砂壶?作家徐风在他的小说里,对此有着非常翔实入微的描写,他告诉我们,紫砂壶这么好的艺术品,就是在这样的龙窑里烧制出来的,靠的就是师傅的技术。想想历史,再想想现在,很多感慨涌上心头。

  说到紫砂壶,有一个特点很少引起人们关注。几大名窑发展,其实都少不了皇家权力做推手。现在的商家,很喜欢拿康熙、雍正、乾隆这些皇帝们说事。买卖做得越大,越需要拿皇帝们说事,以提高和支撑窑器的价值。那些和皇家文化挨不上边的,也会千方百计编出各种故事,让人相信有关系。最好是和皇上有关系,次一点的名门贵族也可以。我们听到紫砂壶的故事不少,刻意编造出来的也不少。但是,不管编得好坏,都和文人骚客有关,很少拿皇家文化来装饰和提气。一把紫砂壶能成为名壶,靠的是艺术家个人的精神修养、文化品格、艺术悟性以及表现技巧。而这些艺术家,绝大多数是从当地文化人或陶艺师傅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来自人民性的清高品质,是紫砂壶的灵魂,也是紫砂壶能够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名片的灵魂。

  紫砂壶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很值得一说。想必当时紫砂壶也是拿来沏茶的,很实用,谈不上什么艺术性。由于紫砂壶独有的表现空间的可能性,激活丰富了文化人的艺术想象和表现方式。在历代文人的感悟、把玩、品味的过程中,慢慢变成了艺术品,慢慢构建成紫砂艺术。由于文化人的介入,紫砂壶才会成为艺术品;文化人介入的程度越高,艺术价值就越大。这是艺术规律,也是紫砂艺术的规律。现在资本热钱疯狂炒作,用金钱的力量来稀释紫砂壶的艺术规律,扭曲紫砂壶的艺术本质,倒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其实,从有关资料了解到,前墅龙窑虽在丁蜀镇境内,但当年烧制紫砂陶器并不多,估计也没出过什么名壶。它可能只是一座没有传奇故事的普通古窑。现在那些专制紫砂、有着传奇故事的龙窑不是早已成为让人凭吊的遗址,就是被现代工艺改造了,失去了往日的旧模样。只有这前墅龙窑,以完整保存古老工艺的方式恢复紫砂壶童年时期的记忆,让后人找寻到紫砂艺术生命的源头。它今天的窑火也许不那么旺,却没有熄灭。那种用松枝烧制出来的窑器,虽不一定是紫砂的精品,但也许会散发着古代文化特殊的芬芳,或者不时会悄悄传来历史的回声。它还存在着,还活着,本身就是传奇。

  有点阳光,照在古窑上。吴老板站在窑门口为我们送行,还是一脸憨厚。真想告诉他:你其实做着一件很大的事。想了很久,还是没有说出口。(张 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