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聂冷:捡到一块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4日14: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聂 冷

 

 

 

  2010年11月24日,老战友朱向前带我到高安市龙潭镇古丰村一古董商人家去“淘宝”,见到一块疑似古代某花园亭阁上遗留下来的小幅匾额。

  该匾额为株木质地,髹漆红底黑字,上边和左边各有一道裂缝,但对于整体品相并无大碍;中间正文为“天光花影”四个雕刻大字;前后皆刻有题款并印章,前款为“甲戌年夏月”,后款为“三友主人”;前上方一款闲章为篆书“啸云”,后下方一款正印为篆书“瑞白真印”,外加一款闲章为篆书“自若”。

  题款字为行草,正文字为篆、隶、行结合的综艺体,笔力遒劲老到,力透纸背;笔锋铁钩银划,旁逸斜出,字形玲珑变幻,超凡脱俗,潇洒飘逸,实为别出心裁之高人杰作,只是一时不知作者为谁。鄙人虽不谙书法,但自信走遍全国,阅字无数,却从未见过此等书法,因而见之不觉眼前一亮,摩挲久之,不忍释手,最后终于讨价若干,把这块匾牌请回了家。

  入夜,上网搜索根底,查得署名为“三友主人”之作者正印“瑞白真印”中,“瑞白”二字为明末曹洞宗第三十三世(亦有称为二十八世者)高僧、太湖弁山(今浙江湖州)龙华寺方丈瑞白禅师之宝号。瑞白禅师俗姓杨,名明雪,安徽桐城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圆寂于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世寿57岁。瑞白禅师不仅法名远扬,而且恰是当时全国驰名的诗僧和水平高超的书法艺术家,至今尚有《瑞白禅师语录》十八卷传世,其中小参诗偈、茶话公案,开人心智,点化迷津。他的诗偈如流水欢歌,明白晓畅,自然天成。例如他在五言诗《闻画眉声》中写道:“空山有画眉,时向窗前语。问渠何所言,报云柏树子,观而为人提,阿谁会此意。炽然说法罢,飞入峰头去。”其自然天真、生动活泼之禅心借一只小鸟,表达得情趣盎然而又法理圆融。但其书法作品则罕见传世,也许这幅匾额题字可能是他惟一存世的墨宝也未可知。尤其是该匾牌前款所题的“甲戌年夏月”,换算成西历为1634年,推演为皇朝年号则为明崇祯七年。这一年,瑞白禅师恰好50岁,正是诗词和书法艺术均臻于炉火纯青的成熟老到之期。而这一年距今已达376年之久。综合以上因素,它的珍贵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有人要对上述印章的含义产生怀疑,为什么它要刻为“××真印”,而不是通常的“××之印”呢?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瑞白禅师乃一代掌握了禅宗真谛之哲人,故当年为之治印的金石家特意给他敬奉了一个“真”字来置换那个常人所用的“之”字,于是便有了“瑞白真印”的印文。

  而正印之下的“自若”二字闲章,在佛法中则是“逍遥世外,得大自在”的意思,这既表明了瑞白禅师飘然出世的立身姿态,也表明了他的书法艺术的超然脱俗之境界。这两方印章正好说明了为什么这幅书法前后两字的笔调和造型会迥异于世俗的写法——因为它原本就是出自一名追求超凡脱俗和自由无碍精神境界的禅林高僧之手;也只有获得了精神大自在和行动大自由(即所谓“自若”)而又深谙书法艺术变化之妙的瑞白禅师,才能写出这种字来。

  但是,瑞白禅师本是湖州龙华寺的方丈,那么,他书写的牌匾为什么会出现在江西高安呢?经查,原来瑞白禅师早年在绍兴云门寺的圆澄禅师门下得法,于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结缘于太湖弁山,在此间的荆棘草莽中找到三国时代初建而已经毁灭多年的龙华寺遗址,全力主持重建,并驻锡该寺13年,致使龙华寺重新成为香火鼎盛的江南曹洞宗名刹,因而被誉为龙华寺和曹洞宗的中兴之主。其间,他还先后到浙江、江苏、江西、广东等省的各大禅林弘法,使曹洞一宗丽如杲日,普照众生。公元1634年(甲戌),年届五十的瑞白禅师因病离开龙华寺,南下广东崆峒山养息,路过江西奉新百丈禅寺时,结识该寺的久默大音禅师,两年后(公元1636年),又推荐久默大音接替自己继任了龙华寺住持。估计就在他甲戌年夏天挂单于著名的江西奉新百丈禅寺之际,恰好该寺刚在花园里建了一个赏花亭,便请出素负盛名的书法艺术大家瑞白禅师来一展笔力,为新建的小亭阁增添一番风雅。于是,便有了这块瑞白禅师亲笔题写的“天光花影”牌匾。

  为什么可以认为这块牌匾是瑞白禅师专为奉新百丈禅寺题写的呢?这可以从该匾牌前款上方的闲章“啸云”二字得知。传说唐朝某年有一新科进士孙恪,在洛阳见一袁姓绝色美女,于是求娶为妾。十几年后,已成为妇人的该女子到一山寺烧香,将一只玉环交给长老说:“此为寺中故物。”长老正疑惑间,忽见一群猿猴来到,看着妇人凄凄哀鸣。妇人见之,乃赋诗曰:“无端造化几湮沉,刚被恩情役此心。不如逐队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既而摇身变为一母猿,率众猿呼啸而去。长老这才记起当年做沙弥时,曾经养过一只小猴,后来那小猴被宦官高力士买去,把戴在颈上的一只玉环也带走了,现在妇人交来的正是当年小猴颈上的那只玉环。由于猿猴常常呼啸于深山云雾之中,因此,后人便根据上述故事把猿猴雅称为“啸云侣”或简称“啸云”。

  “啸云侣”的故事并非发生在百丈山,那为什么瑞白禅师又要在专门写给百丈寺的花亭题额上揿上一个“啸云”的闲章呢?原来,同在唐代,在百丈寺也曾发生过猴子听经的故事。据传,当年每当百丈寺的创建者怀海禅师在经堂给学僧讲经时,便有一群野猿来到经堂外凝神谛听,感极而泣,可见怀海禅师的演讲是何等的感天动地。而这也正是百丈禅寺的历史荣耀,因此,瑞白禅师在题额上揿上一款“啸云”的闲章,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也恰恰就是这颗闲章,表明了这幅题额是瑞白禅师专为百丈禅寺而写的,因为在中国千百年佛教史上,惟有奉新的百丈禅寺才发生过“啸云”听经的故事,所以,只有百丈禅寺才有资格享有盖着“啸云”印章的牌匾。

  奉新百丈寺与高安相邻,于是,当某年某代百丈寺惨遭损毁时,这块幸运的牌匾便首先流落到了附近的民间,随后又被邻近的高安古董商买去。这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考证出这样一个结论,可把我乐坏了。没想到,我这从未涉足收藏的笨蛋,却一出手就真的捡到了一件明朝的名家书法,可谓稀世之宝,这可真是“有心栽花,无心插柳”之谓啊!哈哈……(聂  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