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在市井生活中感受光与热

——四川人艺话剧《第二十九棵树》专家座谈会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4日09: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珊珊
话剧《第二十九棵树》剧照话剧《第二十九棵树》剧照

  5月11日至14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合作推出的大型话剧《第二十九棵树》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4场,这是该剧目自去年推出以来首次与首都观众见面。 5月14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召开专家座谈会,探讨《第二十九棵树》的创演情况。姚欣、王敏、温大勇、查明哲、任鸣、刘平、王勇、薛殿杰等国内戏剧界知名专家与会,和该剧的主创团队及青年演员们深入交流戏剧创作与舞台表演的心得体会。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李亭担纲主笔,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执导,以成都一家“苍蝇馆子”为背景,讲述一群与这家馆子有关的普通人在1982年至2012年30年间发生的曲折而感人的故事,反映出成都百姓身上朴实、坚韧的品质。

  自2012年底首演以来,该剧就因剧情“真实、亲切、接地气”深受观众好评。这一点在座谈会上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认为,《第二十九棵树》用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社会的“正能量”。他说:“从舞台演出上看,整部戏写的是一个生活的流、情感的流,凝聚在舞台上就变成了一种戏剧的流。戏剧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种关爱不断地扩大和传播,使观众感受到了温暖和正能量,正是这股正能量支撑起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天空。”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也给予主创团队很高评价,认为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戏剧表现真善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戏剧系主任王敏指出,戏剧通过基层群众30年的生活流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呐喊很生动地、很打动人心地反映了出来。“戏里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高大全’,这就打破了‘典型人物必定是集善或恶于一身’的固有艺术观念。”王敏说。《剧本》月刊原主编、戏剧评论家温大勇十分肯定《第二十九棵树》的平民视角,他认为该剧弥补了近年来国内话剧舞台上的“平民戏”空缺。他指出:“艺术创作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但是近些年的话剧创作确实有意无意地偏离了生活,就这一点来说,我给四川人艺这台戏很高的评价。”

  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刘平指出,虽然这些人物在剧中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做的事、说的话也没有一点儿高调,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彰显出草根的精神力量,显得真实、活泼、有感染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任鸣则用“准确”二字形容戏中的人物。他指出,表演最重要的、最好的、最高的标准是“准确”,《第二十九棵树》从戏剧观念到美学追求都堪称“准确”。王敏在座谈会上提到“亮亮”这一剧中人物,她认为这个打着哑语的角色设计得很巧妙,“这个孩子是众生相中的亮点,能让观众看到生活的希望和力量。”同时,王敏还希望在人物塑造上能增加一些“川味麻辣”,“我说的‘川味麻辣’并不是要求演员们都去讲四川话,而是希望在人物性格方面加入一些四川人独有的幽默和爽朗。”她说。

  座谈会上,“诗意”是大家在讨论剧目艺术风格时多次提到的字眼。对于编剧在戏中运用的大量人物独白,刘平很是欣赏:“独白的恰当运用使一部戏变成了一首散文诗。在一些戏剧矛盾凸现的片段,人物内心独白响起,能让观众感受到生活对我们心灵的冲击,进而使人思考一些东西。”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查明哲形容该戏“像一篇凄婉、隽永、深吟浅唱、无字有情的关于爱的寓言”。

  舞美设计也得到了专家好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薛殿杰指出:“这是一部写实的戏,四川人艺很大胆,把公厕摆到了舞台上,而且公厕楼上还临时搭建起了住宅,公厕旁边就是饭馆。这种布局是一种写实手法,但稍微不注意就会失去舞台的美感,所以十分不易。也恰恰是因为剧中人物在这种局促的环境中生活了30年,才让观众油然而生出很多悲悯情怀,小人物对苦难的麻木让人心生酸楚。”此外,该戏没有选择转台而选择转景,薛殿杰认为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每次转景,舞台层次、演员上下场的出入口就变得很丰富,这样既避免了观众视觉上的疲劳,也为演出提供了方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