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赵玫:向北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3日10:06 来源:天津日报 赵玫

  赴四川采风。之前就听说有北川之行,顿时有种凛冽的感觉。因为汶川地震后不久的一个阴冷的雨天,我就曾前往北川,那让人痛断心肠的感觉至今依稀。

  记得那时的北川已是一座寂静的空城。不再有生命,也不再有废墟上凄怆的悲歌。那时在山上看北川,依然能感觉到那是座曾经很美的城市,只是难以平复的伤痛已彻底磨灭了昔日的光彩。

  记得途经一个叫“凉风垭”的地方,心中不由一动,凄美的名字,诉说着所有突然而至的悲凉。那冷飕飕的风,打着伞,却遮不住滴落的冷雨。在这漫天的阴郁和苍凉中,往北川。一路上除却浑浊的溪水横流,就是随时都可能崩塌的山体。途中到处可见震垮的房屋,越近北川越是一片山河破碎的斑驳。

  赫然之间地就看到了,山谷间那座依旧还在的城镇,默默肃立于那青绿的两山之间。这就是北川吗?在迷蒙的细雨中,安卧在山的垭口。两条从看不到的地方流过来的河流交汇在一起,便分割了北川的新城与旧城。尽管细雨迷蒙,天空晦暗,但峡谷间的北川却像地图一般清晰。那些残存的建筑,依旧撑持了北川原有的轮廓。

  那些只剩下水泥框架的楼房,就像舞台的布景。每个房间都是敞开的,裸露着其间曾经的过往。如今人去楼空,满眼凄凉,唯有静寂。在那片已经杂草丛生的废墟下,一些人永远地被掩埋了。远远望去,那葱翠的绿草,寂寞的野花,是为了陪伴逝者,抑或是,为了那些不再能靠近北川的生者。

  从山上望下去,北川尽收眼底。只是沿着山坡,北川已经被栅栏和旋转的铁丝网围拢了起来。山下的路被泥石流掩埋,不再有通向北川的路。铁丝网里面,北川空无一人,死寂一片。北川不再能进去,北川已被封闭。这里将作为遗迹保护起来,连同那些被掩埋的逝者。是的,青山犹在,河水长流,却不再有北川。这座曾经鲜活的城市从此寂灭,并将永远以沉默的方式,伫立于空幽的山谷。

  这或者就是,我为什么不愿再看北川的缘由。不想让自己再回到那个几乎整个生命都感到疼痛的地方。但没想到的是,行进在前往北川的公路上,竟再也看不到哪怕一丝当年的影子。路两旁全都是灰砖建成的新房,错落有致地蜿蜒着,一直向前。途中再没有看到废墟瓦砾,而是一片初春的青绿。于是,果真的,就像我当年写出的那组关于地震的散文《青山犹在》。是的,依旧,青山犹在,北川犹在。

  汽车转弯,驶进羌寨。还记得当年迎面而来的那条标语: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欢迎您。在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羌族部落。因长年生活在高原地带,又被称作为“云上的民族”。这里有热情的歌舞和独特的织锦,却伴随着突然而至的苦难而萧索苍凉。但眼前这片美丽的羌寨让人难以置信,这里是地震后最早建成的永久性集中安置点。房屋完全按羌族传统的样式建造,临河依山而建。小区中,到处是碉楼和塔楼,屋前挂满玉米和辣椒。还有地震后出生的那些可爱的小宝宝,以及在地震中幸免于难的村民们。村落的名字很美——吉娜羌寨。吉娜是羌族传说中的美丽女神。

  如此景象,竟让我慢慢地模糊了当年的印象,那长歌以当哭的凄切。还记得,当年站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蓦地,一只紫花的布鞋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在心里问,她呢?是的,那个曾穿着紫花布鞋的小姑娘,她在哪儿?她的鞋躺在残砖碎瓦中,被无情的雨水冲刷着。是的,远山依旧,绿树青葱,天宇间就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可是,北川中学的那些孩子们呢?我的穿紫花布鞋的小姑娘呢?

  因为要进北川,当地派来一身云锦衣裳的女孩谭莹莹为我们导游。她讲北川,讲北川中学,讲北川的从前和未来,那么娓娓动人的嗓音。然后,才知道,地震时莹莹也是北川中学的学生,也被压在了废墟中,是她的同学及时将她救出来,捡回她的命。于是想起那个穿紫花布鞋的小姑娘,但愿,她也能像莹莹那样,被人救出,开始她崭新的人生。

  在汽车上,莹莹为我们唱了羌族的歌。她圆润的略带沙哑的嗓音让我们满心感动。原来莹莹是学艺术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做一名老师,教羌族的孩子们唱歌和跳舞。地震中,莹莹尽管幸免于难,却永远地失去了住在北川县城的外公和外婆。说到这些时,莹莹的语调和缓而平静。毕竟时过境迁,北川已经拥有了可以寄望的未来。

  汽车驶过一大片葱绿的草坪,莹莹告诉我,那里就是北川中学。那一刻简直不可思议,那就是曾经堆满瓦砾的北川中学吗?如今再也找不到北川中学的踪影,伴之而起的是一座“5·12汶川特大地震博物馆”。那座低矮的棕红色建筑庄严而凝重,两翼仿佛伸出的翅膀,守护着那些亡失的灵魂。这种棕红的色调和青草的绿色交相辉映,显然在完成着某种深沉的诉说。总之这座恢弘而悲壮的博物馆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原先的北川中学不再有了,但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的记忆永在。在这片曾经的废墟上,如果让我取舍,我宁可让原本的北川中学化作绿色,化作一片天边云彩。于是,某种释然,终于可以不再看到那片废墟,终于,可以不再让心继续疼痛了。

  当年,我们只能站在山顶眺望。但现在汽车已能直通北川县城,在重新铺就的马路上缓慢行驶。汽车停在了“北川大酒店”,旁边是两幅两相对照的北川地震前后的巨幅照片。我们在街道两旁的废墟间往来行走,那些破碎的房舍,倒塌的楼房,清理后被坚固起来,忠实地保持了地震后的原貌。

  当然,将这片废墟打造成地震遗址也绝非易事。需要清理和加固的地方很多,也很危险。那些需要留存的建筑要做到坚固结实,万无一失。地震中被扭曲的摇摇欲坠的楼体全用钢梁支撑。最让人注目的是那些葱茏的花木,无论地震后重新栽种的树木、铺就的草坪,还是废墟中径自茂盛的野草闲花。总之北川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向世人证明她异乎寻常的经历。

  如今,北川已经被打造成一座供中外游客前来凭吊的地震遗址,一如古罗马盛极一时的庞贝城,在火山熔岩的奔涌中瞬间就被覆盖了。但人们记住了那场灾难,记住了那座城。而北川,这座同样被自然灾害毁灭的寂寥的空城,也将像庞贝城那样,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

  再度看到北川,反而有了种释然的感觉。因为看到了这片土地,依旧被大山眷顾,被绿水环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