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朱小平:兴隆怀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3日09:58 来源:北京日报 朱小平

  沈阳兴隆近来兴建号称亚洲第一的温泉城,隆冬季节有暇一游。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皆有所谓大大小小的温泉城,相比之下,兴隆的温泉城似乎更大、更豪华,集休闲、度假、餐饮为一体,且一律洋名,诸如美国郡、加拿大郡、巴斯小镇、格林温泉城等,恍惚置身异域风情,但又不见高鼻深目,举目望去,尽皆中国百姓。我留心了价格,并不昂贵,老百姓消费得起。温泉距离沈阳市内也不过几十公里,交通便利,所以洋名与否看来并不惊世骇俗,也不影响中国百姓盎然而至,不过是个标签而已。

  体验入室温泉,当然还是很惬意的。但留心人文胜迹,乃我一癖。听介绍说,此地有温查牛满族民俗村等,是皇太极的封赏地,可惜无暇一观。年轻的导游并不渊博,我听说此处不远有当年郭松龄与奉军大战时张作霖所设立的指挥所,遗址尚存,询问之下摇头而不知,终于带着遗憾匆匆归去。

  兴隆除满族民俗村,并无古迹,估计满洲老档甚至县志都没有记载。在清代,东三省视为满族发祥之处,从满族入关至清末皆为禁地,不能移民,也不准大兴土木。走马观花看见的筹建中的石油文化博览园,也不能令人产生思古的幽情。

  我倒觉得,郭、奉大战指挥所遗址不妨作为一处景点。这是1925年著名的一次战役,亦非军阀混战,是一次能改变历史走向的战役,但不幸终以郭松龄的失败而告终。若提起张作霖,有如此之多的野史演义、影视剧渲染,人们应该不陌生,但若提起郭松龄,大概几乎快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了。

  郭松龄是中国上世纪20年代非常有才华的爱国将领。1883年生于沈阳,父亲是乡村塾师。郭松龄随父读了三年私塾后,因家境困难又给地主当了三年长工,以后进入举人董汉儒开办的书院,受到具有强烈反清和爱国思想的董汉儒的影响。加上东北饱受日、俄侵凌的环境,他从此立志从军救国。1930年考入奉天陆军小学,三年毕业后考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以“优等第一”毕业,奉派北洋新军第三镇见习,一年后回奉天巡防军任职。1909年入川任北洋陆军十七镇六十八标第二营管带,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郭松龄回沈阳参与起义活动,被张作霖逮捕准备斩首投河。在押赴刑场时,一位柔弱的女子韩淑秀拼死拦住刑车,声泪俱下地哭喊:“他不是革命党!是我的未婚夫,是来奉天与我完婚的!”郭松龄因此获释,二人结下生死之缘,竟成为终身佳侣。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胜于当前荧屏上胡编乱造不知多少倍!

  郭松龄获释后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和陆军大学深造,1916年毕业后聘至北京讲武堂任教官。一年后他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护法运动,任警卫军营长、讲武堂教官等。1918年,他回沈阳准备打入军阀内部伺机起事,任东三省讲武堂战术教官,与张学良成为莫逆之交并做了张学良的副手。他广泛宣传爱国思想,训练精兵,并与冯玉祥签订反奉密约,苏联情报机关也制订计划,请中共北方局李大钊等做工作说服郭松龄反张起事。

  1925年11月郭松龄通电反奉,从25日起,郭军主力连克秦皇岛、山海关、绥中等地,12月3日起,再克兴城、冲破大凌河防线,奉军望风而溃。张作霖已经准备逃离沈阳。日本政府看到郭松龄反帝反军阀的强烈愿望,决定援助张作霖,与其签订了出卖东北利益的五项要求。日本援助奉系大批军火,直接派出近万名日本军人协助作战。张作霖重新部署部队,将指挥部设在沈阳城外的兴隆。

  12月21日,郭军攻克辽河西岸重镇新民府,奉军已无险可守,郭军准备进行最后决战,但此时他的参谋长邹作华被日本策反,将炮兵撤出,导致郭军战败。郭松龄夫妇于24日乘马车出走,行至新民县西45公里处苏家窝棚时,被奉军骑兵追上。他的卫队抵抗失败,郭氏夫妇被捕押往辽中县志达镇,次日被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据记载,夫妇临刑前视死如归,神态凛然。

  以上所述略显赘叙,但可使人们对于郭松龄有一大致了解。郭松龄的起事不是因为个人恩怨,他在战事期间的12月20日,公开发表《痛告东三省父老书》,除宣布张作霖五大罪状外,亦宣告了“十大治奉方针”,是系统化的施政纲领。其次,郭松龄的反张起事虽功亏一篑,但在军事上大大削弱了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实力,奉系从此日渐走上了下坡路。其三,郭松龄的人格给了张学良以极大影响,为其以后的西安兵谏埋下伏笔。

  可以假设,如果郭松龄成功,日本处心积虑占领东三省必不能如入无人之境。

  今年恰是郭松龄诞辰130周年,反奉之战尚不足百年,在兴隆镇的遗迹应该依稀可辨,依托指挥部遗址作为一处景点,也不妨连接郭松龄被捕处等为一线。介绍郭松龄的生平志向,不仅可供游客一览名人事迹,也可向青少年提供爱国尚武的精神食粮。

  郭松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他应该当之无愧。我不仅乐见兴隆镇有舒适温馨的温泉供人享受,更非常期望兴隆镇也有一处供后人了解英雄的凭吊之地。因为,“江山也要伟人扶”,这是古人早就懂得的道理。

  归来车上口占了一首小诗:

  旌旗未渡扫辽东,

  又使英雄涕泪倾。

  雪夜汤泉温酒后,

  兴隆剑气供谈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