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张柠:写诗就像是孩子们的涂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21日10:32 来源:南方日报 吴敏
张柠张柠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文学,文学教育的核心是诗歌,诗歌浓缩了这个时代所有的精神信息和心灵依托。然而,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教育却是最薄弱的环节,不管在大学还是中小学教育中,同样如是。

  在一个号称“诗的国度”中,这似乎有些讽刺,而这也正是张柠这场诗歌教育讲座的初衷所在。我们迷恋诗歌,讨论诗歌,把诗歌融入教育体系当中,不是为了怀古,也不是为了功利的背诵,而是为了唤醒身体中对于美、对于韵律的“天分”,为了回归诗歌千百年的抒情传统。

  谈诗歌

  现代诗的诗意是在扭曲和压抑中寻找美

  “一个全民读古诗、写古诗的时代不可能回去,必须有新诗来替代。新诗100年以来的传播效果不好,并不代表新诗本身不好,只是还有待时日来培养。”虽然张柠此次演讲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迷恋古诗?”,但他开宗明义地表示,诗歌是建立在悠久的抒情传统之上的,正如习惯了现代通讯手段的人早已不能体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如果现在还有人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表达情感,只会让人感觉矫情和酸腐之气。“诗歌是不能与人们的生命和心灵体验失去联系的,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古诗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抚慰,但却失去了情感这个诗歌中最重要的元素根植的土壤。”张柠说。

  然而,即便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迷恋古诗?在张柠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身体有关,古诗当中蕴藏着身体的节奏,无论是诗还是古典歌曲,中国人习惯用双音节的节奏而非单音节来表达,这是一种有关“阴阳”和“生死”的密码。“当我们天天想着赚钱、升职,习惯了尔虞我诈、处处战场的生活后,那些充满着生命节奏的诗歌唤醒了我们的自然身体,而非现在这个社会身体,让沉睡已久的那种生命活力醒来。”

  在张柠看来,现代人迷恋古诗,还因为其中静止了的美。“古诗是有关农耕文明的,仿佛美就这样一瞬间静止,然后固定了下来,而现代人的生活所接受的观念都是要不断更新换代,要不断改变去适应快节奏。在这种缺少诗意的生活当中,新诗的诗意在哪里体现?张柠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不是美的生活了,而诗歌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残存的美。

  谈诗歌教育

  让意象在孩子的心中“活”起来

  “长江是母亲,高山是母亲,大海是母亲,这么多母亲,那父亲是谁啊?”张柠的一席话引得现场读者一阵大笑。但张柠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近几十年,中国诗歌的意象体系完全乱了套,孩子们被迫从老师和家长那里接受了太多公式化的意象,一说到长江就联想到母亲。“任何一个意象和词汇之间都不要建立起像螺丝钉一样紧密的联系。”张柠当场念起了“2011小学生诗歌节”的优秀作品选中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诗歌为例:“妈妈,你的嘴唇那么大,能吞下所有一切;妈妈,你的屁股那么大,像宇宙一样大……”“这首诗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甚至有些过于幼稚,但它确实打动了我。让孩子回到最质朴、最本真的感觉,这样的诗歌才是真挚的,这个眼中的妈妈比之前那些高山、大海的比喻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在张柠看来,诗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伪命题”,因为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诗人。张柠说,他夫人平时写诗,第一个读者是儿子而非他这个做专业文学批评的大学教授。“因为孩子会凭直觉迅速地到达这个诗歌的美好之处,尽管他并不能说出到底为什么好,而文学批评家是慢热的,他们要经过思考后才能体悟出诗歌中的那种美丽。”张柠说,要尊重孩子的第一直观的感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表达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让母语词汇像我们的好朋友和玩具一样与我们一同玩耍,这是在诗歌教育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那么,诗歌教育到底教什么?张柠说,是教会孩子发现诗意的能力。“有些中小学老师很容易把诗歌的阐释按照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这是错误的,在诗歌的领域中不存在一加一等于二,要让孩子勇敢地表达他们的感想,在这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表达中,才有可能诞生诗意。”张柠说,在讲解诗歌的时候,老师应当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解释者,将孩子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让他们自由地发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是否需要培养孩子写诗的问题,张柠则建议家长们要尊重孩子们写诗的意愿,愿意写就写,不愿意就算了。不应该为了比赛或者什么功利性的原因让孩子去写诗。“写诗就像是画画涂鸦,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无论写成什么样,即使大人们看不懂,但都是孩子们真实天真的想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