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理论研究 >> 正文

朝向远方的人生姿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7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驿马青杨的一生一直在寻找听爸爸妈妈说过的楼兰,因为楼兰是个天堂般美丽祥和的地方,也是爸爸妈妈钟情相爱的地方——蓝蓝的天空,蓝蓝的湖水;地上花草丰茂,牛羊成群;水中鱼虾游弋,舟楫往来;风中鸟语花香,牧歌悠扬……

  为了实现这个充满希望、动人心魄的寻找之梦,青杨在茫茫大西北走过无数驿站,饱受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最后,青杨还是没有到达楼兰。

  当然,感动还在继续——青杨以后的绿梨、小龙等一代代驿马都在寻找楼兰。直至驿马琥珀,竟于一场迷路困境中意外地见到了楼兰。可是,展现在琥珀眼前的楼兰已然水枯草衰,墙断垣残,风沙肆虐。

  悲哉哀矣!

  ……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在《驿马》中讲述的故事。

  我喜欢这个故事。

  我还要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童话佳作——那个1000多年间驿马和驿马的后代生生不息的故事,非常的大气,非常的震撼!

  以马为主角的童话我见过很多,但以中国特有的驿马为主角的童话,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篇,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巧妙。

  什么是驿马呢?原来,故事中的驿马最早生活在汉代。那时,中国已有了严格的官邮制度,驿马由官府统一管理,负责传递消息及运送物资。驿马的特征,如毛色、年龄、性别、身高和能力都记录在专门的簿册中。驿马有规定的奔驰道路——驿道,行人不允许随意横穿驿道。驿道上,每隔30里就会有一个驿站。简单来说,驿马就是古代的“特快专递”——那时没有比马更快的交通工具,因此马要专门传递官府的信件和物品。因为父母在楼兰相遇、相爱,生下驿马青杨后,从此再没有到过楼兰。于是希望青杨找机会到楼兰去看看。然而,100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匹驿马到过楼兰,直到1900年的春天……可以说,故事的起承转合既有浪漫传奇的一面,又有内在的逻辑性,读来让人神思悠远,感动而感叹。

  听萧袤说,《驿马》这个故事他构思了4年,写出文字到正式出版成图书又花了3年,一共是7年时间。7年时间出版这么一本薄薄的书,不能不令人敬佩。

  《驿马》的文字不到1000字,但是每一个字都经过作者的仔细推敲,出版前光是文字稿就前后精琢细磨了7遍,真正做到了像古人一样的,不可易动一字的地步。能这样做到“十年磨一剑”的作家,在讲究“快节奏”、“高效益”、“来钱快”的当今社会里已属罕见。读文学史,我们知道,“倚马可待”、“一蹴而就”是文学史上的一类才子;字斟句酌、精心打磨是成就文学名篇的另一类范例。而萧袤兼具前一类作家的才情和后一类作家的努力。

  《驿马》的语言非常优美,有一些极富旋律感的段落,读来令人叹赏不已,譬如:

  “琥珀喜欢做梦,每次都梦见一个地方,那里:

  天蓝得像绸子一样,云白得像牛奶一样,

  河蓝得像宝石一样,羊白得像云彩一样,

  ……”

  这诗一样的语言俨如珠玑撒落在玉盘之上,仿佛晨露闪烁于花丛之中,让人不时感叹作者文字修炼的功力,对小读者来说已堪为典范。童年阅读最需要的正是这样营养丰富的“母语乳汁”。

  《驿马》文本涉及到西北、丝绸之路和消失了的楼兰,整个故事想象奇特,纵横捭阖,意境异常深远。1000多年的传奇,将之浓缩在短短不到1000个字当中,足见作者有很好的想象力。为了一个诺言,一个希望,一代代驿马为寻找楼兰而前赴后继,矢志不移,此番想象展开的力度,决非小猫小狗式的打闹可比,小花小草式的情调也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做这样的文字,没有大襟抱、大格局者,断乎难为。

  而萧袤做到了这一点:短短的文字中,包含的历史知识和信息十分丰富,比如:驿马、驿道、驿站、丝绸之路上的长安、楼兰。最巧妙的是,最后发现楼兰的,居然是驿马琥珀。真实的情况是: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楼兰遗址。但是,斯文·赫定在发现楼兰前,找到楼兰遗址的却是当地的一名维吾尔族青年,这个青年是斯文·赫定聘请的向导,这名向导有一匹马,在穿越荒漠时,青年向导和他的马回去寻找一个丢失的工具,半路上发现了楼兰。那么,最早发现楼兰的到底是谁?是斯文·赫定?青年向导?还是那匹马?

  最终,萧袤凭借自己的创作才情,让这一段扑朔迷离、苍凉悲壮的历史走进了童话。这也是这篇童话构思最巧妙的地方。很多人读《驿马》都没有注意这一点。我以为,恰恰是这一个关键的点,打通了现实和幻想,也联结起了虚构和真实。萧袤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引入到真实的历史之中,却又天衣无缝,自圆其说,看不到任何的雕琢痕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

  关于《驿马》,评论家方卫平曾有言:“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情感和理解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诠释入口。”是的,开放的意蕴和题旨给读者提供着多种理解与解读的可能,这是大气象作品的一个表征,是一件作品堪为大器的一个理由。好作品可以经得起反复阅读,允许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正如1000个读者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读者心中也可以有1000个驿马。人人都是寻找楼兰的驿马。

  关于本书的主题,有人理解为“返乡”和“乡愁”。据说,彭懿在台湾给读者朗读《驿马》时,台下的听者很多都泪流满面。为什么?因为在台湾,有许多人的祖辈是从大陆过去的,有些人甚至一辈子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他们像找不到楼兰的驿马一样,充满怀乡的情绪。他们落泪,是因为《驿马》的故事好像是在写他们,写他们的乡愁、期盼、梦想和等待。

  也有人理解为爱和梦想。为了爱和梦想,可以一直追寻下去。不管沿途有多少困难,会遇到多少阻碍,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大可以联想到家国、民族的梦想,小可以联想到个人的梦想。可以说,萧袤的《驿马》塑造了一群不屈的驿马形象,这个马的形象,会长久地活在读者的心中。

  有人由此引发深深的悲哀之情,无奈之慨。人类在大自然(可喻之为人类固有的生存法则)面前是那么渺小与脆弱,眼见着满是诗情画意、堪比琼境玉宅的胜地(可喻之为人类思慕憧憬的理想王国)被狂风猛沙(可喻之为一切野蛮粗暴、轻率顽愚的主观行为)慢慢地吞噬,竟然束手无策;甚至有时,人类自身也在助纣为虐一般做出这样那样的蠢事,将楼兰这样的生态绿洲加以戕害。

  那么,我是怎么理解《驿马》的寓意呢?

  《驿马》既有形而下的故事,也有形而上的哲思。《驿马》有对人生终极问题的追问:我们从何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天堂在哪里?为什么要追寻天堂?(天堂的意象,有点像彼岸。)找到天堂之后又怎么样呢?等等。《驿马》的大就大在这里,《驿马》的深也深在这里。

  《驿马》又充满了悖论:驿马的后代经过1000多年的苦苦追寻,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天堂——楼兰,然而,楼兰消失了,变成了废墟。

  你可以说,天堂是找不到的,就算找到了,也会变作废墟而令人扼腕叹息。

  你可以说,天堂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身边——曾经繁华一时、绿树成荫的楼兰,不就是青杨爸爸妈妈相爱的天堂吗?珍惜我们身边的世界,珍惜我们的亲人,活在当下,相亲相爱,人间就是天堂。

  你可以说,就算天堂会变成废墟,变得满目苍夷,我们也要追寻。哪怕找不到天堂,我们也要找寻。楼兰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找寻是我们的宿命。

  也许,不停地找寻,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姿势吧,也许是最美的。(肖定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