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高凯:“没有故乡的诗人是可疑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6日10:35 来源:文学报

  异乡和故乡/其实只有一墙之隔/故乡的墙外面就是异乡/异乡的墙里面就是故乡/当空一轮明月/一半在异乡/一半在故乡/有一天头顶的月亮只剩半轮/亮的一半在故乡/黑的一半在异乡。诗人高凯的许多作品中,流淌着他对故乡的依恋,也正是他对于故乡这种质朴而深沉的感情,使得他在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拥有了厚重的精神根基。不久前,“中国梦·黄土情”著名作家看庆阳暨高凯诗歌创作30周年作品研讨会在甘肃庆阳举行,高凯的新作《乡愁时代》同期举行了首发式。叶延滨、陈仲义、谢克强、冯秋子、刘益善、陈旭光、梁晓明、高伟等十多位作家、诗人、学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在当地进行采风。

  多年以来,在许多同代诗人纷纷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根基之时,高凯却始终坚守着对于故乡的书写,并将这种浓浓的乡愁持续发酵、深入,在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诗歌体系。谈及自己的写作时,高凯称“没有故乡的诗人是可疑的”:“没有故乡的写作,是没有来路和去路的写作,其艺术态度可疑。多年以来,故乡一直在我心里,乡愁是我写作的唯一路径,在这个物质化、诗性匮乏的时代,写乡愁是痛苦的,但同时这也是我灵魂的归属之处,所以不得不写。”

  在叶延滨看来,高凯的写作不仅是对陇东乡土情怀的不断歌唱、吟诵和反思,更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父老乡亲的充沛情感和深切关怀。“他的诗歌中有喜悦、向上、悲凉、寂寞,都是他内心的写照,如今我们诗坛上的各种创作少有一个可以衡量的统一尺度,高凯却在内心始终有这样的尺度———用内心写作。他的写作与时代关系相互契合,他承载的痛苦是在传统农耕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中无法继续田野生活的人们的痛苦,在这样一个向契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乡土时代成为一种无法回归的梦境。他不是写他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时代、国家和劳动者的内心冲突和变化。”陈旭光则认为,对于当下陇东地区的生活感知,高凯的写作是浸入式的,而不是他者式的。“文化转型的背景造成了人们在文化认同上的犹豫不决,因此高凯的写作体现出许多人内心的分裂、矛盾和痛苦,描写旧与新、困惑与选择时,他却对自己的身份十分豁达,他的写作中很少有悲观主义,而语言上的纯净、内涵、丰富,让他的作品更像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大巧若拙。”陈旭光说。

  同为写作者,冯秋子则感慨于高凯对于自然元素的彻底驾驭。“他的作品中,我能看到所有对于土地的元素,他的意识和敏感度不停留在表面,无论在幽默感、穿透性和情致上,都能够精准、深入、到位,这是作为一名写作者不可多得的恰切的分寸感。”在她眼里,表演、修饰的姿态常常能揭露写作者与写作对象之间的不融合,恰切的分寸感才能带来优秀的作品。“他的写作在干净、简洁、朴素、轻妙的表面下,埋藏着真相。”

  研讨会当日,高凯向当地多所学校赠送了自己的新作《乡愁时代》,并将积攒了30年的创作手稿一起赠送给母校陇东学院留念。活动期间,陈忠实、陈建功、贾平凹、雷达、陈思和、梁鸿鹰等多位作家、学者发来题词贺信。活动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庆阳市委宣传部、陇东学院、《中国诗歌》 杂志共同主办。在研讨会和当晚在陇东学院举行的诗歌朗诵会以外,作家团先后赴周祖陵、陇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华池县南梁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地进行采风。 本报记者 张滢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