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陈可辛导演
陈可辛与现场媒体交流
凤凰网娱乐讯5月3日,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北京举办媒体点映。映后,陈可辛到场与媒体交流,对于片尾出现当今知名企业家的照片集锦,他表示,这并非对成功人士的歌功颂德,只是为了让影片留有余韵。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由黄晓明、佟大为、邓超饰演的三位大学好友怀揣“美国梦”,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该片类似《甜蜜蜜》,主讲大时代下的人物成长和情感变迁,是陈可辛最擅长的类型,全片有笑有泪,既有“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又有三兄弟的炽热感情,情节流畅,人物扎实,在剪辑上又有对《社交网络》的借鉴,是近期完整度较高的华语电影。
【创作历程】
《合伙人》不是“新东方”授权传记片
陈可辛坦言自己一直想拍一部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人物变迁的电影,他曾经也考虑过更知名的企业家,但想到要展现真实的财经界,势必会涉及不少观众看 不懂的专业内容,也未必能打通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直到中影的韩三平向他提供了关于“新东方英语学校”的创业故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掀起学英语出国的 热潮,贴近现实,又很有喜剧感。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题材。”
不过,陈可辛强调,这部电影不是“新东方”的授权传记片,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早已脱离了真实故事,而是将电影中的人物按照艺术创作思路重新洗牌。
曾像孟晓骏一样在美国餐馆当杂工
虽然拍摄的是陈可辛并不熟悉的内地故事,但他却认为这是自己“最个人化、最有感觉”的一部电影,因为他在其中融入了不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三个 男主角都有放入我自己的经验,不过最像我的是邓超饰演的孟晓骏。我就像孟晓骏一样,曾经非常想去美国,在片子里,见签证官、在美国做不能拿小费的杂工、一 个老太太偷偷塞给我小费,都是真实的经历。所以我还专门找了一个和我当年打工之处差不多的美国餐馆。”
【导演体会】
展现中美价值观冲击,教中国人自信
陈可辛认为自己同时兼有中西方文化背景,所以在电影中也放入了对中美价值观的理解,“我们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谦虚,但美国人的价值观是张扬的,所以学校里签证官咨询练习的部分就是教中国人自信。”
从大片回归最擅长的小情小调
回顾前几年自己北上合拍的历程,陈可辛坦言,在产业面前,创作者是被动的,之前为了将观众拉回影院,导演们才拍“大片”,如今不少中小型电影在市场收获颇丰,也让自己有了拍摄此类电影的信心。
拍《合伙人》之前,陈可辛有两点顾虑,一是自己能否接地气,二是在大片中深刻挖掘人性之后,到如今这个年纪,是否还能回到最擅长的小情小调里。他笑称,吴君如看完电影后,对他的评价是“恐怖”,“因为我把自己想了十几二十年的东西、价值观都放进去了。”
“合伙人”有“UFO三剑客”的印记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志伟创立了一个UFO电影人制作公司(United Film Marker),陈可辛、李志毅、张之亮、陈德森等一批新锐电影人加盟,并拍摄了一批不跟风的新题材电影。陈可辛、张之亮、李志毅也被称为“UFO三剑客”。
被问及《中国合伙人》中是否有“UFO三剑客”的印记,陈可辛解疑道:“我肯定像孟晓骏,张之亮的性格比较像黄晓明演的成东青,李志毅没有和这三个人相似,阮世生(加盟UFO的著名编剧)倒是比较像佟大为演的王阳。”
【回应质疑】
片尾出现企业家照片并非“歌功颂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合伙人》的结尾出现了诸如王石、李开复等知名企业家的照片,陈可辛表示,对这个结尾很纠结,“可能会有观众对此反感,但我想说,我并不是要对这些成功人士歌功颂德,毕竟我们讲的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肯定需要秀一下成功的样子,并让整个电影留有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