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理论研究 >> 正文

“斑斑加油”是一面可贵的镜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10日09: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傅天琳的儿童小说“斑斑加油”系列是一套温馨、温暖、温和的书。以往,大家一说到中美文化,很容易做出鲜明的、激烈的褒贬,但是这部作品的叙述却非常平静,并于平静中隐含着张力。

  这是一套新奇而有趣的励志书。作品充分展现了美国小学和中国小学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我看了以后也觉得耳目一新。我相信中国的教师、父母和孩子通过这次阅读,不光可以获得儿童文学方面的补充,在教育问题上也能获得很大的启示。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有的孩子负担太重,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提前进入残酷的竞争。但是由于中国优秀教育资源的短缺,要改变这一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寄予孩子的希望更“重大”。但是,在这人之常情的背后,确实有一些严酷和冷峻的东西,使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任务。

  同时,“斑斑加油”也是非常难得的具有比较视角的小说。我读这套书的时候,做了很多比较。比如,中国小学教育与美国小学教育之间的比较;从个体来讲,开心果和斑斑两个换位的孩子之间的比较;还有心态和心境的比较,这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比较;这里也有母爱与父爱的比较,还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比较;在小说艺术方面,有细节展开与情节进展的比较、有纪实和虚构间的比较,也有温暖情感与成长过程之艰难的比较;就人物形象而言,还有中国女孩和美国女孩的比较……傅天琳提供给我们另外一个角度,而这个角度不是每个儿童文学作家都拥有的——傅天琳的女儿、也是这部书的另一位作者罗夏,是一个外交官,这使得作者们有机会深入接触我们所不熟悉的异国学校生活。不仅作家选择题材,题材也选择作家,这个题材正好选择了傅天琳,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在小说的最后,我读到了老师对斑斑获奖的评语:“一年以前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几乎不会什么英语,但现在她已经能够自己阅读《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这是“从受困到重新长出羽毛,轻盈地飞向蓝天的过程”。我看了之后热泪盈眶。

  目前,社会各界都意识到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解决起来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社会合力,比如政府的力量、教育界的力量、文学界的力量,等等。首先经济要发达,优秀的教育资源要充沛。实际上美国也存在择校问题,跟中国也有相似的地方,他们也得努力,但是毕竟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资源跟中国还是不一样。其次,我们不得不说,一代人承受着一代人的难题。比如,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但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是“问题”儿童。我们无奈地选择了独生子女政策,但孩子们怎么办?他们怎么面对将来的成长?中国现在教育方面的问题的确不少,所以傅天琳的这个作品像镜子一样,用比较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种种不足,以及我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某些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话题,傅天琳有意无意命中了这个话题,因为她诗人的敏感,也因为她当了外婆之后拥有了特别的观照点,拿出这么一套非常好的书。

  就儿童文学界而言,我们一直在期待这样一部特殊题材的小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过一批作品,讲述中国孩子在国外的生活,但多是纪实文学。像这样一种小说的形式,具有如此富有个性化的描述,温馨、温暖、温和,这样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读后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这样一个喧嚣的或者说是功利的社会,大家都很焦虑,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什么,每个岗位上能做哪些事情,值得大家思考。傅天琳做得非常好,她写出了一个外祖母对孙女成长的特殊关爱,又将这种关爱传递到文学中,升华到对教育和文化的思考上,到达更多的读者那里,给我们以启发。

  “斑斑加油”系列的成功也让我想到了儿童文学队伍的情况,我们特别希望优秀的成人作家多多加入。但是,别林斯基也有一句特别深刻的话,“儿童文学作家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如果一个作家没有理解童年的潜质,没有爱心,没有特殊的视角,想要硬写一部儿童文学恐怕也比较难。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这样给作家们“分派”过任务,事实证明,很多成人作家硬是写不出来;而像柯岩这样能把握童心的人,却可以轻松写就一个时代的经典。同样,傅天琳如果不是当了外祖母的话,如果没有斑斑这样一个小姑娘的话,如果她不是一位优秀的诗人的话,估计她要写起来也很有难度,因为没有观察的视角,触动不了你心灵深处的柔软地方就写不出来。所以我希望傅天琳继续写下去,成为我们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一员。(高洪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