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新书推介 >> 正文

在路上的生活,刚刚开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8日01: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余义林

  今年5月,北京各大书店的架上添了一本很打眼的书:《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同心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刘屈艳扬著)。“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其实是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作为书名,它显得有点冗长和奇怪,但对于作者以及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却似乎没有另外的哪句话来得更合适。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乎读书和旅行的书,事实上它的意义却绝不仅限于此。作者是一个25岁的中国女孩,她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在美国读书和打工。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又很有想法,并在“突然的一天”表现得很“勇敢”——她用了不到三千美金,游遍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并认真记录了所见所闻,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年轻人眼中的文化差异和异域风情。她的这段经历,不仅关乎读书和旅行,更关乎成长。作者其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从小到大一直按部就班的生活,循规蹈矩,波澜不惊。而在美国念完硕士后,她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甚至引发了她对自己过往的质疑。外祖父的突然去世,对她是一个打击,但也是一个契机。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闯世界,过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

  于是她上路了。她几乎尝试了在异国他乡旅行所能做的一切:在洛杉矶挨家挨户推销吸尘器,教华裔移民孩子学中文,在北加州一座佛寺中静修,在德州农场做义工干农活,在盐城湖造访摩门教,在华盛顿巴基斯坦移民家里帮助他们重建信任和爱……还有证件被偷、钱财被骗等等不幸遭遇。不过,无论在旅行中遭遇什么,都会对人的成长有所助益。所有的成长总是一次旅行,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与二十多个“沙发客”的相处中,作者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有的还成了好朋友,通过和他们一起旅行、画画、谈音乐、做美食,聊社会文化,她对人生有了认识和体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中国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然而,如果说在古代由于关山远阻,出行极为不便,可以把这话看作是对人们行动的激励,那么在当今的“地球村”时代,发达的交通工具让人们绕地球一圈也变得十分简单的时候,“行万里路”,就是对人们精神追求的赞赏了。尤其对今天的中国独生子女而言,他们从小被关爱、甚至被过度呵护,有多少人愿意“独闯江湖”?又有多少被鼓励去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位25岁的单身女孩和一帮失业者跳上一辆货车,去探寻自己的“人生究竟长得什么样子”的举动,就显得非常可贵。尽管她尝试着许多曾经不敢做、或者不愿做的事情,尽管她此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我也必须说此举特别值得鼓励。可能很多“负责任的”家长会认为,一个女孩子这样做实在是有些“危险”。但其实我们都知道,“绝对安全”并不存在,而且生活在绝对安全条件下的孩子,被养得经不起风雨见不得世面,怎能成为栋梁之才?又如何扛起报国为民的重任?对此,该书的作者所做的一切,无疑要让所有的“中国式家长”为之汗颜了。但同时我们必须为其鼓掌:她“不走则已,一走惊人”——她从西走到东、从南走到北,总是相信人心本善,总是以纯真坦率感染他人,一路上竟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靠着不足三千美金的“巨资”,她实现了“游学,游学游学,边游边学”的理想。她居然做到了随性地生活,诗意地探索,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就漫无目的在路上走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她走累了,就跳上一辆公车或地铁,去一个地名听上去不错的地方,走走停停,藉此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走路姿态、声音、衣着、表情……她还特别喜欢去当地的博物馆,她认为“旅行的意义,对我而言,共同分享与创造比游玩更重要”。她因此大有斩获,人成熟了,阅历丰富了,对世界的理解深刻了,而且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果实——写作了本书,在国内出版并推出。

  作者很年轻。书中的文笔虽然不十分老道,但却充满了年轻人的自信。或许正因为年轻,她的所有张扬与自信都显得很有道理。书的装帧也很感性,一看就符合女孩子作品的感觉。清新的设计,大幅的图片,很多都是女孩随手所拍:野花盛开的郊外,干净典雅的咖啡厅,神态可爱的孩子,热情微笑的不同人种……最让我感觉有意思的是,书的后面还附着几十张她睡过的床的照片——当然没有几张正式的床,有的是沙发,有的是椅子是搭建的,有的是窄窄的“地铺”,有的干脆就是地上:她躺在一个不知哪里的大厅,身上裹着一条毯子。这些图片真实生动,配上全书活泼的文字,让人觉得应该立刻带上本书,去旅行,去写作。

  是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不管你现在是年轻还是已经有了年纪,不用想你现在在什么地方,甚至不用考虑你此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只要你觉得生活暗淡无味,你想要重新获得生命的激情以及光明的未来,那么,请上路吧。人生必须这样,追求理想,保持信心,不断拔节生命的维度。就算你暂时去不了远方,也永远不能停止放逐灵魂和脚步的努力。记住,告别没那么困难,出发其实很容易。在路上的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