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郑成功经商拓海 写就中华海权辉煌一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7日15:5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孟迷 黄坚泰

  张培忠新著《海权战略》日前开始在本报独家连载,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郑成功经商拓海 写就中华海权辉煌一页

张培忠张培忠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不为多数人知的,是这个英雄名字背后承载的明末清初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缔造的海商集团,在地理大发现、贸易大发展、海权大碰撞构筑的历史场域中演出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然而,这个中国海权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及其开拓者郑氏海商集团超越时代的壮举曾长期湮没在历史的波涛中。

  今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巡视组副组长、副厅级巡视专员、作家张培忠的新著《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将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不仅为这一史实进行拾遗补缺,还独辟蹊径从战略管理的理论层面揭示了郑氏海商集团的全球意识和商业意识,诠释了中华民族海权史上空前辉煌的一页;同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美国重返亚洲、邻邦兴风作浪的严峻形势下,唤起中国的海权意识和忧患意识。

  《海权战略》日前开始在本报独家连载。值此之际,本报记者对张培忠进行了专访。

  1

  谈新作:

  挖掘史实,烛照现实

  记者:您的新著《海权战略》讲述的是三四百年前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与世界第一家跨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南海所展开的全球化竞争和战略冲突。为何今天突然想写这段史实?

  张培忠:我的业余写作有一个“三部曲”计划,第一部《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写一个文人;第二部《海盗与英雄——郑成功传》写一个武人;第三部《宰相与诗人——张九龄传》写一个官人,计划都由三联书店出版。郑成功题材进入我的视野,来自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明清经济史专家陈春声教授的建议。他很认同我在《张竞生传》中用学术跟文学相结合处理历史题材的方式,并慷慨地将自己积累了十多年的郑成功史料全部提供给我,让原本毫无头绪的我萌生了“挖掘史实烛照现实”的宿愿。

  记者:市面上研究郑成功的专家和专著非常多,您如何独辟蹊径展开书写呢?

  张培忠:我首先找来郑成功的家谱,一看就看出了名堂:郑成功的曾祖母谭氏是潮州澄海人,这让身为潮汕人的我对郑成功多了一份亲切感,陈教授也说这算是史学界的新发现。2012年,我EMBA班的导师陆亚东教授讲到战略管理、全球化、国家竞争的问题,当时我正在读郑氏海商集团的史料,很受启发:郑氏海盗商人集团既做生意,又当海盗;被明朝招安,又与清廷斗争;还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打得一败涂地,夺取了南海的控制权——是郑氏海商集团打造了中国历史上海权最鼎盛的时代。然而在今天,钓鱼岛问题和南海危机愈演愈烈;去年十月,我正式定题《海权战略》,拟从郑氏海商集团之兴衰对于明末清初政局影响切入,揭示出在明末清初的特殊环境下,郑氏海商兴,则中国海权强,郑氏海商衰,则中国海权弱这样的历史事实,用微观个案来反映宏观战略,挖掘影响当下的现实意义。

  由于郑成功选题去年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主抓的“五个一”重点作品创作之列,随后又成为中国作协的重点选题,所以就这一选题我打算写三本书,第一本《海权战略》已完结,我的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杰出讲席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教授亲自作序;第二本叫《侠客与英雄》,预计明年十月份完成;第三本书叫《海盗与英雄》,后年完工。

  2

  谈精神:

  郑成功与潮汕关系密切

  记者:您刚才提到郑成功有潮汕人血统,虽然潮人一向敢为天下先,但跟郑成功有这么深的渊源,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张培忠:是的,郑成功不仅有潮汕血统,而且在他父亲郑芝龙投降清朝、他揭竿而起“反清复明”后,还曾经到汕头南澳岛招兵,因为他父亲曾在那里当过副总兵,群众基础雄厚。与南澳隔海相望的澳头居民更是以郑姓为主,是发展郑家军和增辟军需的理想之地。后来郑成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时,熟识水性潮汛、英勇善战的澳头兵屡立战功,也因此激怒了清廷,以“通海投逆”之罪捣毁澳头郑氏家庙。南明永历帝曾想封郑成功为“潮(州)王”,虽然他没有接受,但可见他与潮汕地区的关系密切。所以我写郑成功,也是研究闽粤商帮、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劲头更足了。

  记者:您曾说“写历史人物是为现实服务”,具体到郑成功身上,对当下有什么启迪?

  张培忠:十七世纪的远东水域,是国际竞逐、东西方冲突的焦点,而就在这么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郑成功从初起兵时只有几百人,发展壮大到二三十万人,建立了南洋最大的海军。其主要原因是郑成功具有非常开放的观念和高瞻远瞩的战略。他曾提出“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三四百年后的今天,这种观点也并未过时:它既是最早的改革开放思想,又是海洋国家的战略思维方式,其核心是以海外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基础,支撑其军事力量。

  记者:在您看来,郑成功精神有何特质?在当下又有何意义?

  张培忠:在今天海权意识高涨的氛围下,弘扬郑成功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是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最后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亮剑”精神,我写郑成功的主要着眼点也在于此。目前,南海和台湾都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弘扬郑成功精神,也在于唤起海权意识,维护民族尊严,为国家利益服务。

  3

  谈创作:

  摒弃符号英雄,抵制阴谋论调

  记者:《张竞生传》写的是一介文人,郑成功是一名武将,无论性格、经历、事功都大相径庭,您在题材处理和写作方法上可有同异?

  张培忠:与写张竞生类似,既不会一味赞美,更不会全盘否定,而是尽可能靠近他、感知他,还原他真实面目。学术性与文学性高度融合是我处理此类题材总的思想,既要写得很好看,又要将大的历史事件和小的历史细节考证清楚。我不仅要写出郑成功的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坚贞不屈,同时也要写出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冲突,写出他的脆弱、性格缺陷和不幸。从“人”的角度来看,郑成功有他性格上的致命弱点,首先他刚愎自用;其次他治军、持家、律己异常严格,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再者他始终保持海盗暴戾作风,为了征粮可杀戮沿途村庄。由海盗转型为英雄,这里面有很大的表现空间供我辗转腾挪。

  记者:当代对郑成功的研究是怎样一个状况?

  张培忠:对于郑成功,日本的研究更深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但日本研究郑成功,一直以来都有不可告人之目的,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他们遂把郑成功打扮成日本人的郑成功,其目的是为1895年占领台湾寻找合法性,并称之为“收复先人失地”。国内也展开过对郑成功的研究,但是零零碎碎,没有像日本那样系统、深入和专注。截至目前我已有不少学术界此前没有的新发现,我希望能够把郑成功的研究做得更扎实,用史实把日本人颠倒黑白的论调击倒,以正视听。

  4

  谈三部曲:

  从张九龄看唐朝之盛衰

  记者:最近,根据您三部曲首章《张竞生传》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铁血兄弟》(原名《新青年》)即将在央视首播。您觉得《张竞生传》搬上荧幕的意义是什么?

  张培忠:花二十年挖掘张竞生,我觉得是很值得的,因为张竞生是一个“富矿”,而我的工作还只是基础性工作。目前学术界、出版界、影视界均高度重视张竞生的价值。《铁血兄弟》的总监制是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林雄,艺术总监李洋曾制作《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等影视剧。该剧由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荣誉出品,由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和深圳航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联合摄制。片子拍得相当不错,是一部青春励志片,因为张竞生就是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从着手改编到拍摄完成耗时五年,对于我来说,它是心血的结晶,也是意外的收获,即将接受大家的评判。

  记者:三部曲的末章《张九龄传》打算何时动笔?

  张培忠:张九龄也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在政治上来说,他是江南第一宰相;在文学上,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李白、杜甫得到过他的帮助,王维、孟浩然得到过他的提携;同时他的诗作水平也很高,譬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千古流传。

  我同样是出于为现实服务目的计划写张九龄,他识人、用人、选人的许多见解直到现在仍然很有借鉴意义。可惜唐玄宗执政后期非常昏庸,罢免了张九龄,有研究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郑成功系列写完后,我准备把张九龄放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大时代背景下来写。唐玄宗时有三个广东人物,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历史:一个是六祖慧能,一个是张九龄,一个是高力士。当时广东尚属偏远蛮荒地带,竟然有三个广东人对唐朝权力中心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我打算把这三个人整合起来全面分析,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这么写过。 当然,写张九龄更困难,因为年代久远,历史资料更少;另外,我完全是业余写作,预计创作这三部曲,还要用五到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人物简介

  张培忠

  1965年10月出生,广东饶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乡村小学教师、机关杂志编辑;先后在广东省教育厅、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工作;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巡视组副组长、副厅级巡视专员。已发表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100多万字,其中长篇传记文学《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获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入围第五届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并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铁血兄弟》在央视首播。2006年、2011年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