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陈河:抗战这样的惨痛历史是不能拿来消费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7日10:03 来源:齐鲁晚报 师文静

  历时两年累积史料,走访二战老兵,探访战场故地,秉持深挖历史、还原历史、铭记历史的认真态度,以纪实的方式写成的《米罗山营地》,是陈河在继《沙捞越战事》之后,再写马来亚战场的华人抗战史之作。陈河称,让国内读者了解东南亚抗日战争的故事,是他写这本书的最大动力。而当提到目前流行的抗日剧,陈河称,影视制作人不能在重大的历史问题上低俗化,而是应该成为正向化的力量,像抗战这样特别惨痛的历史是不能拿来消费的。

  把真实的东西呈现给读者看

  齐鲁晚报:这本书无论是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还是所关注的东南亚华人抗战历史,都是比较偏的,不是写作上的热点。当初为什么写这部书?

  陈河:我也是偶然进入这段历史,写了这本书,我被这段历史感动了。中国抗日战争分为几个战场,有大陆本身的战场,还有缅甸的远征军战场。但是对东南亚抗日战场大家更加陌生,所以这段历史,我既然已经了解,而且我又是一个写作的人,应该说也是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写出来。我觉得应该把东南亚抗日战场的故事,让国内的朋友们知道了解,这是我写这本书最大的动力。

  至于非虚构,因为写这段历史,要忠于历史原来的面目,把真实的东西写给人家看,如果是虚构的话,读者就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了,所以就这样写作了。这些事情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的采访实录,加上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然后形成了这部长篇纪实作品。

  齐鲁晚报:写非虚构历史需要很多资料,您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陈河:关于搜集素材,有一个故事。最初我了解到,在加拿大有一部分华裔青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加了加拿大的军队,被派到东南亚战场上和日军作战。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查找资料,在2007年的时候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沙捞越战事》。但是,在写《沙捞越战事》时,我发现了大量的材料,没有写进去,都是真人真事,并且非常感人。这时,我就开始在国外系统地收集资料,之后又回国到广州暨南大学对相关历史资料作了深入研究,然后又前往马来西亚做了实地考察和研究,整整花了两年多时间,最后才形成了这本《米罗山营地》。

  不能将重大历史问题低俗化

  齐鲁晚报:二战之后湮灭的华人抗战史太多,近年来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我们才逐渐了解到包括远征军以及华侨爱国会等抗日的一些史实。您为何偏爱选择南洋抗战史为创作背景?

  陈河:通过近几年的影视作品,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抗战历史,尽管这些影视剧人物被神化和雷化,但实际影响却是存在的,否则,远征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

  我之所以选择南洋抗战历史,跟我的经历有一定关系。虽然我现在是在北美、加拿大生活工作,但我毕竟是华人,离开了大陆地区,也是海外侨民。同样,对于海外侨民的历史,我会更加关注。

  齐鲁晚报:这个故事是要拍成纪录片吗?

  陈河:对。中央电视台一个导演看了我这本书,他跟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商量,他们也很感兴趣。总体来说他们觉得这个题材还是不错的,因为是一个历史事件,再加上书中卡迪卡素夫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可以感动很多人。央视现在想做这个事情,当然还在前期的论证中,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

  齐鲁晚报:您自己写了多部二战抗战史作品,对那段历史有深刻的了解。但是,目前国内有关抗日的电影和电视剧,娱乐化、雷人剧和虚假编造剧泛滥。而这些剧的拍摄,不乏知名导演编剧。您怎么看待抗日剧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那段历史?

  陈河: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文化市场的娱乐化,导致文学作品以市场为导向来创作,只要有人看、有人拍,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有人敢写;第二,大陆观众的审美口味越来越趋向于市民化、平庸化和低俗化。这样的市场需求,导致一些影视制作者迎合这种低级需求,致使这种雷人场面愈演愈烈。

  按道理说,普通观众喜欢放松无思考的娱乐化节目,是没错的,但我们影视制作人和媒体,不能在这种重大的历史问题上低俗化,而是应该起到正向化的力量,不能消费抗战这段特别惨痛的历史,我们应该抱着一种特别敬畏的态度来对待这段历史。

  真正的文学创作非常消耗心智

  齐鲁晚报:因为人的阅历有限,经历总会被写完。写非虚构作品,您的写作也逐渐转向经历以外的写作,如何寻找素材呢?

  陈河:假如你完全依赖经历写作,的确有危险。比如有好多知青作家就是把他自己的生活写完之后,就没的写了。反过来说,经历越多,写作资源越丰富,当然是对写作有好处的。

  我出国以后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你不能老消费那段经历,你要把视野放大。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万里路就是为了获得经历,但是一定要读万卷书,读了书以后你才能把你的经历当做可以写作的材料,读了书以后你才能对你的经历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说我这两部小说跟我自己的经历没太大关系。

  齐鲁晚报:您的写作轨迹属于厚积薄发,而现在更多网络作家是一炮而红。您认为哪一种写作方式更好?

  陈河:很难说。有一种现象是不太好,一些所谓的“神童”,很早就被捧出来,这肯定对小孩子有伤害。再比方说那种“轻消费”的,在网上写些故事,那种不是用脑子写的,用膝盖写都可以。真正的文学创作是非常消耗心智的,而且这个是要有状态的。

  我在国外十多年经历了很多事。我离开温州到了国外,自己早年的记忆都会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状态,这对写作是很有好处的。现在也有阅历了,再来写作是水到渠成。我是50后,实际上像我这个年龄在国内已经算是骨灰级的老作家了,可我现在才开始在国内出书成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