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查干:目送众鸟高飞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7日09: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 干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一般说来,人的一生忧多乐少,失意多得意少。诗仙李白的一生,亦如斯。他从狂放少年,走向失意老翁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里反映得清晰如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昨天的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今日之李白。这便是人生。人如斯,世间万物亦无不如斯,譬如有些哺乳动物,当他的衰败期到来之际,就悄悄然离群而去,对此明智之举,人当愧疚。这里,“乐天”这个词汇,就显得很重要。就应该把它打在心灵的键盘上,并永久保存,绝不动用删除键。李白曾经是狂放乐天之人,后来失意了,老了,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就连一日三餐都靠朋友来救济了,的确令人唏嘘。然而,这也是生存规律,没有什么好悲叹的。

  拙文以“众鸟高飞尽”命名,是想告诫自己,在福与祸面前,要平静如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人海茫茫里,生命个体其实是孤立的,“众鸟高飞尽”,只是时间问题,或早或迟都会到来。

  李白写《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好像是在被迫离开长安的第十个年头,正是他失意,孤独,漂泊,走人生的下坡路之时。诗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朱谏曾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眼前的现实是,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连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来。只有眼前的敬亭山默默地看着我,我也看着它。理解这个寂寞心情的,也只有敬亭山了。此时此刻的李白,真正陷于孤立无助的境地了。其实也不然,与人世间千千万万个寂寥之人相比,他还是胜一筹的。起码,他有诗,还有酒,更有他的诗作,风传民间抑或官府,有人吟哦有人模仿。何况,他的心中装满了古国的名山秀水,一闭双眼,就又可以神游一番的。

  敬亭山并不高,因了众诗人的登临,已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了。真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最先登临此山的,恐怕要数南齐诗人谢朓了,他有一首《游敬亭山》的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接着就是李白前来登临了。谢李之后,相继登临的还有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等众多文人墨客,于是乎,敬亭山声名鹊起,被称为“江南诗山”了。在抗日时期,将军诗人陈毅东进途中路过此地也留下了一首《由宣城泛湖东下》的七言绝句:“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而李白这位“独坐之神”,在人生的寂寞之时,倒也坐出了名堂,道出了人生真谛。这真是“狂”也李白,哀也李白了。

  其实,李白的人生境遇,具有普遍性。在欠发达的农业文明里,人与人在生活的困境中,互相依靠互相温暖,人情味还浓一些。那时候的“众鸟高飞尽”与现在的“众鸟高飞尽”,还有些不同之处。相比之下,现在的“众鸟高飞尽”更具有功利性。人在贫穷之时,易记人家的好,容易抱团,知道感恩,而得势之后却变得一脸的冷清,持一付高不可攀的傲慢之态。人是一种最易轻浮的动物。仔细观察起来,物质越是丰富的时候,人越显得孤独,这是因为人情被物质吞没了。在发达的西方资本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日益突显无以复加。有时候,物质把人心分离得支离破碎。

  不要以为,权势富贵之人,就没有“众鸟高飞尽”的时候,“门前车马稀”这个形容词,就是对他们衰败之后的真实写照。“众鸟高飞尽”是一种社会生存之态,依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比起那种虚假的面合心不合的利益聚拢,要坦白得多,实在得多。

  聚与散,是人生常态,众鸟高飞尽也是,用不着对此长吁短叹。怀有一颗乐天平常之心的人,是智者也是强者,当众鸟高飞尽的时候,微笑着目送就是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