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理论研究 >> 正文

绘本童谣的温暖记忆——评李秀英新绘本童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3日09: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童谣诞生于民间,传唱于乡间巷陌的孩童口中。旧时孩童,童谣几乎是他们学龄前惟一能接触的“儿童文学”。

  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民间消失了,让童年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童谣。想想过去的童年,村头晒谷场、城市胡同口,都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唱着童谣,踢着毽子,玩着跳绳。看看现在的童年,是从课外班返家的疲倦身影,和无人看管的孩子在电脑前“激战”。

  李秀英新绘本童谣《草帽丢在蘑菇地》要做的是一种努力,一种挽救童谣、挽救童年的努力。我们其实清楚,这样的努力在大时代的变迁前作用不大,但聊胜于无。

  童谣由民间转入作家创作后,去掉了神秘感(古人常以童谣喻示重大事件)、去掉了鄙俚性,更加适应孩子的心理,更加适合孩子的传唱。童谣的难度也在此,如何在一个短小的篇幅内,顺耳悦口,活泼有趣,其难度并不亚于写篇小说。

  李秀英童谣的最大特点是充盈着儿童情趣。童谣可以作为语言材料,发展幼儿的语言。可是,童谣本身是文学、是艺术,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我们读过了太多缺少艺术性、缺少想象力、缺少儿童情趣的童谣。大概很多人都觉得反正孩子“听不懂”,胡诌几句哄哄小孩子就行。童谣创作没有“准入制”,可的确一些质量不高的创作伤害了童谣的整体形象。我无法清晰地列出数条判断童谣优劣的标准,不过,孩子式的情趣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这套童谣中,有从巧妙的角度描写亲情的,如《小老虎》,“爸爸属猪妈属虎,/小宝宝呀属老虎。/夜晚月亮照床上,/哈哈哈,只看见:/左边鼠,呼呼呼,/右边猪,呼呼呼,/中间躺着小老虎,/两眼直转骨碌碌。”短短的篇幅中,把一家三口的属相,小宝宝的活泼可爱,一家人的温情全部展现出来了。即使是描写动物,作家亦会抓住动物的特征铺陈开去,如《鸵鸟藏猫猫》,“小鸵鸟,/傻乖乖,/藏猫猫,/惹人爱。/眼看伙伴找过来,/他把脑袋沙里埋。/沙里埋,正得意,谁知尾巴被人拽。/愣了半天才想起:/哎呀呀——刚才只顾藏脑袋,/忘了屁股露在外!”相信小朋友读到这里的时候,会高兴地拍手:“小鸵鸟真傻,小鸵鸟真可爱!”

  在读图时代,好的童谣要有好的文字来配合,不过国内的童谣一直缺乏好的插图。我每每看到图画对文字的“伤害”时,不禁扼腕叹息。《草帽丢在蘑菇地》运用的是“绘本”风格的插图,尤其值得称道。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画家的用心。做插图的人都知道,用电脑制作一幅图可以用一天甚至好几天,也可以只用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差别读者往往并不知道。可是,图对孩子的意义并不亚于文字本身,因为幼儿是不识字的,他要眼看插图,耳听念读,由此在头脑中形成语言的“回声”。本套书的插图,虽然也运用了电脑来做后期处理,但却有绘本的手绘风格,一改过去用电脑平涂色彩的方式,让画面造型可爱、色彩协调、层次丰富。可以看出,画家是对儿歌进行了深入分析,有了透彻的了解后才开始创作的。文和图也表现出很好的互补和呼应,图不只是简单地反映文字,而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李秀英曾在幼儿园工作,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爱孩子,爱文字,在大部分孩子沉迷在电视电脑前时,她希望用笔制造出亲子间的温暖共读时光。封底的这段感人的话,道出了作家的创作初衷:“美妙的亲子时光由诵读童谣开始,我期待着这一首首童谣一如一朵朵花儿,开在您的小宝贝的心上,储存着您和孩子一起诵读的美好体验,见证着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幸福时光,成为您的宝贝多年后体会深深母爱的温暖记忆。”(王  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